資源的稀缺可以由許多自然或人為過程引起,這取決于所討論的資源的類型和用途。在全球某些地區,某些自然資源的稀缺通常歸因于自然中阻礙其生產的地質或生物過程,經濟產品可得性的限制也可追溯到社會和政治條件造成的資源...
資源的稀缺可以由許多自然或人為過程引起,這取決于所討論的資源的類型和用途。在全球某些地區,某些自然資源的稀缺通常歸因于自然中阻礙其生產的地質或生物過程,經濟產品可得性的限制也可追溯到社會和政治條件造成的資源匱乏,如人口中缺乏足夠的勞動力、教育或先進技術

由于人口快速增長,中東面臨淡水短缺的問題。研究表明,較不發達的社會往往更直接地依賴淡水自然資源比發達國家豐富。這是因為發達社會的經濟有很大的組成部分,需要最少的自然資源才能發揮作用和創造收入,例如服務業和信息產業,如電信、軟件開發,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往往嚴重依賴采礦、林業和漁業等自然資源。隨著人口的增長,當自然過程取代這些資源的速度比當地人口的采伐速度慢時,就會出現稀缺資源

氣候變化會影響農業生產,導致資源短缺。由于全球對這些資源的估價方式,經濟問題與資源稀缺有關。原材料與生產自然資源的產品相比,從自然中收獲的產品的單位價值往往較低,這可能使發展中國家長期陷入停滯的循環,由于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出口收入的50%以上來自基本商品,流入這些國家的現金流往往不足以提供資金教育和技術增長。這類社會可能經歷一個日益匱乏的下行周期,因為它們的資源基礎在過度用于籌集資金和滿足超過當地人口需求的情況下慢慢退化

漁業法規旨在防止過度捕撈并確保長期可持續性。其他可能導致資源短缺的因素包括氣候變化,這影響到農業生產和魚類種群,并在國內和邊界國家之間就開發石油儲備等共有資源而發生沖突美國紐約大學國際合作中心(Center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2010年對資源短缺的分析發現,人口增長對生產經濟產品的基本資源提出了越來越高的需求,其中包括淡水、耕地和石油等廣泛使用的能源

過度使用自然資源會導致資源稀缺在巴基斯坦和肯尼亞等資源匱乏的發展中國家,隨著人口的增長,貧困加劇,旨在解決貧困問題的政治體制日益不穩定。世界上人口增長迅速的中東、北非等地區,面臨著淡水等資源日益匱乏的問題,從1970年到2001年,中東和北非的人口增長了200%以上,在此之前的173000000人口基礎上又增加了21300萬人在大多數自然環境中,資源的可獲得性與當地土著生活的需要是平衡的,然而,人類社會通過國際貿易改變了這種平衡,使小區域的資源基礎成為必須供應更多人口的基礎例如,當一個沿海國家依賴當地的魚類種群來獲取出口利潤時,這會導致當地漁業的捕撈遠遠超出其自然的自我補充能力。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礦產和能源儲備以及林業產品上。因此,資源的缺乏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貿易政策和國家間的經濟不平等,如果要發生任何持久的變化,就必須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可利用但不可獲得的人導致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