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生產總值(GDP)產出水平或國內生產總值趨勢會受到若干不同的國內外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影響進出口市場商品和服務市場價值的技術創新;社會趨勢,如識字率上升、人口增長,勞動人口結構的改善,以及人均消費率等文化趨勢的改...
國內生產總值(GDP)產出水平或國內生產總值趨勢會受到若干不同的國內外因素的影響,其中包括影響進出口市場商品和服務市場價值的技術創新;社會趨勢,如識字率上升、人口增長,勞動人口結構的改善,以及人均消費率等文化趨勢的改善。許多國內生產總值的趨勢在相互促進方面也齊頭并進,中國是21世紀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技術創新、消費支出的強勁增長,2009年,中國人口的GDP增長率為9.3%,而當時世界其他經濟體的平均增長率僅為3.3%。在過去兩個世紀的人類歷史中,在大規模戰爭期間,如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隨著工程技術的出現,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趨勢也急劇上升這些都促進了國際貿易,例如1914年巴拿馬運河竣工。

巴拿馬運河的修建促進了國際貿易,創造了國內生產總值的上升趨勢宏觀經濟學通常著眼于跨行業或社會的廣泛收入和投資,以首先了解國內生產總值的趨勢,這些經濟指標通常以汽車、住房和重型建筑設備等高價值資本品的生產和銷售為基礎這類傳統經濟部門的這些產品的生產直接與推動銀行業和資本投資趨勢的失業數字和利率掛鉤,它們可以作為一種快速計算季度國民生產總值趨勢的方法

汽車制造商使用的機器人就是資本貨物的例子。更難準確預測長期的國內生產總值趨勢計算是因為他們試圖預測一個社會多代人總體生活水平的變化,是一個致力于追蹤34個參與國(從歐盟到北美、日本、澳大利亞等)的世界貿易和經濟狀況的組織。這些計算包括每個國家居民的平均壽命以及用于休閑活動的時間,以及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更直接和直接的影響,如外債、研發投資和隱性環境成本,隨著污染或資源稀缺程度的增加,這些都可能使當前的GDP水平不可持續

長期國內生產總值趨勢難以計算國內生產總值趨勢變化的另一個關鍵組成部分,是建立在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基礎上的,他在1943年的論文《人類動機理論》(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of Human Motivity)中對此進行了描述。基本上,馬斯洛等級制度認為,隨著社會總體上的富裕程度的增加,該協會將重點放在自我實現的需要上,其中可以包括大型勘探和工程項目,如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巴拿馬運河的修建。巴拿馬運河最初的年運輸量僅為1000艘,但截至2008年,超過14艘,每年有上千艘貨船通過運河。這類被稱為馬斯洛"經濟增長之窗"的圖表已經為過去200年的全球事件繪制了圖表,每一次國內生產總值(GDP)上升的趨勢都會受到世界金融恐慌和經濟衰退的影響。這表明,GDP增長遵循的是社會對經濟福祉的看法,這種看法是基于當前事件對GDP趨勢的影響,與原始經濟數據一樣大跟蹤許多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通常需要衡量消費者的信心,因為這會直接影響到消費率,即使這種信念與現實不符。1998年對工作年齡的加拿大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要求他們比較他們的財務狀況或水平他們父母同齡時的富裕在接受調查的加拿大人中,只有44%的人認為他們的經濟狀況比父母有所改善,而過去25年來,加拿大的每戶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增長了60%,反映出平均經濟繁榮水平大大提高馬斯洛的需求層次是理解GDP趨勢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