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射線是電磁輻射中能量最大、波長最小的一種。它被定義為周期(波長)小于1皮米(即0.001納米)的波。相比之下,氫原子的直徑為50皮米。因此伽馬輻射的波長被定義為亞原子。其能量約為1.25兆電子伏或以上。伽馬射線是在超新...
伽馬射線是電磁輻射中能量最大、波長最小的一種。它被定義為周期(波長)小于1皮米(即0.001納米)的波。相比之下,氫原子的直徑為50皮米。因此伽馬輻射的波長被定義為亞原子。其能量約為1.25兆電子伏或以上。伽馬射線是在超新星、中子星、脈沖星等外來物質體內及其周圍產生的,當放射性核在星際介質中破裂時,伽馬射線可能會在超新星等高能事件中產生伽馬射線的波長可以下降到10-15或0.000001納米,在電子的經典半徑附近。隨著波長的減小,相應的能量增加。由于其巨大的能量,伽馬射線非常難被阻止屏蔽伽馬射線需要一層原子序數盡可能高的物質的厚屏蔽層(1m+)。鉛是一種很受歡迎的物質。眾所周知,伽馬射線能穿過3米長的混凝土。由于其高能量和穿透能力,伽馬射線在生物學上是極其危險的,一旦接觸就會殺死活細胞。核爆炸最危險的最初影響就是伽馬射線閃光

一種能量最大、波長最小的電磁輻射被稱為伽馬射線。伽馬射線首次由保羅·烏爾里希·維拉德于1900年觀測到,當他在研究鈾的放射性時。最初,人們懷疑伽馬射線是粒子,就像它的輻射近親α粒子和β粒子一樣,但是通過晶體照射它們證明它們確實是電磁波。像α粒子和β粒子一樣,伽馬射線是電離輻射,雖然(不像β粒子)本身不帶電,但電離輻射的威力足以將電子從它擊中的原子中剝離出來,使它們成為電荷,并對駐留的物質造成破壞。

伽馬射線是存在于黑洞內部和周圍。與伽馬射線有關的最令人驚奇的現象之一是伽馬射線爆發(GRB)。這是發生在深空的大規模伽馬射線爆炸。它們是宇宙大爆炸以來的能量活動(比超新星能量更大)。在10秒內,一個大的伽馬射線爆發釋放出的能量比太陽在其100億年的生命周期中釋放的能量還要多。各種各樣的理論被用來解釋各種類型的伽馬射線爆發。目前流行的理論是縮頸縮尾星是一種特殊的超大質量恒星,它在經歷最后的坍縮階段時從兩極噴射出高能相對論噴流。我們觀察到這些是伽瑪射線暴。另一種不同類型的伽瑪射線可能是由退化雙星解釋的。極高密度的中子星偶爾會碰撞,釋放出大量的伽馬射線在融合過程中,伽瑪射線在醫學上也被用來殺死惡性細胞,如癌細胞。這個過程被稱為伽瑪刀手術

核爆炸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伽馬輻射非常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