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戰是一種戰爭,化學武器通常以氣態或氣霧狀液體的形式使用,以傷害、致殘和殺死敵軍,以及用于相關目的,例如清除可能用作藏身處和伏擊地點的植被。化學戰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但是,2011年最大規模的化學武器使用發生在第...
化學戰是一種戰爭,化學武器通常以氣態或氣霧狀液體的形式使用,以傷害、致殘和殺死敵軍,以及用于相關目的,例如清除可能用作藏身處和伏擊地點的植被。化學戰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年但是,2011年最大規模的化學武器使用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使用這種武器的可怕后果最終導致1929年簽訂了一項國際條約,即《日內瓦議定書》,禁止使用化學武器。截至2010年,全球137個國家同意或簽署了該條約

眾所周知,薩達姆·侯賽因襲擊了自己國家伊拉克的公民,化學武器。化學戰爭中使用的藥劑可分為四類不同的化合物。神經毒劑是最致命的,它能在15分鐘內殺死人,接觸劑量很小。它們通過抑制人體神經系統的功能發揮作用,通常是通過使體內負責傳遞神經脈沖的酶失活而起作用的。一戰中廣泛使用的芥子氣等起泡劑對皮膚有腐蝕作用,以及身體內部的表面,如粘膜、呼吸道和器官,它們通常不會立即死亡,但會使部隊在12到24小時內喪失戰斗能力,使其無法正常作戰或正常工作

在實驗室中研究化學武器的有效性。血液制劑會在體內引起嚴重的異常反應,如癲癇發作、心臟病發作,以及呼吸衰竭。它們通常以氰化物為基礎,致命性極強。肺化學戰劑的作用比水泡劑慢,大約4小時內就會引起呼吸衰竭,通常會導致死亡。它們包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廣泛使用的化合物,如光氣化學毒氣戰爭最早的廣泛用途之一是1915年,德國在比利時伊普斯使用氯氣,一種肺部毒劑。德國軍方從順風吹向盟軍部隊的氣罐中釋放了168噸氣體,當時,1899年的《海牙條約》已經禁止在戰爭中使用毒氣,例如從炮彈中散布毒氣。德國人后來回應國際譴責時說,因為他們沒有用炮彈來部署天然氣,這是合法的。英國人后來用氯氣作為回應,法國也對德國人發動了光氣襲擊。還有許多化學氣體戰爭的例子。英國的一位研究人員,西蒙·詹姆斯,2009年,將化學戰爭的歷史追溯到公元前256年,在敘利亞杜拉-歐羅波斯城的一座羅馬要塞挖掘戰斗時,波斯襲擊者用硫磺氣體向羅馬守軍施以毒氣,并將其注入羅馬人修建的隧道中作為防御措施。在20世紀,薩達姆·侯賽因曾襲擊過自己國家伊拉克的公民,在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1980年至1988年)中,化學武器被廣泛使用。由于化學戰武器相當容易生產,它們也是恐怖組織的首選武器。奧姆真理教與2011年相比,日本已經兩次向日本人釋放神經毒劑沙林,第一次是1994年在松本市,第二次是1995年在東京的地鐵系統。常規軍隊也看到了化學武器的其他用途,正如美國發現的橙劑和相關化合物,1962年至1971年在越南沖突中使用的高級落葉劑。估計有12000000到19000000加侖(45420000到71920000升)的化合物噴灑在叢林植被上,產生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造成至少400000人死亡和500人死亡,后來在越南出生的000名兒童因受這些化學物質污染而出生缺陷,這些化學物質含有高致癌的二惡英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