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巴拿馬運河是美國與巴拿馬關系的推動力1983年,諾列加將軍在一次軍事政變后奪取了國家的控制權此前,他曾與中央情報局(CIA)密切合作,打擊中美洲的共產主義革命分子,并與緝毒署(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密切合作,阻止毒品運輸。諾列加本人也與許多被指控向美國運送毒品的販毒組織有聯系試圖和獨裁者談判,他聲稱諾列加利用自己的地位使毒品戰爭的雙方相互對抗。里根希望諾列加和平下臺,以避免被起訴1989年,有關選舉舞弊的指控引起了國際社會對諾列加統治的關注。巴拿馬的大部分居民生活在領導人的警察部隊的恐懼之中。此外,美國大使還提到了一起事件,一名美國軍人被殺,另外三人被綁架和折磨。據美國媒體報道,這是軍方通過聯合國安理會干預正義事業行動的理由,隨后又發生了一系列事件,更多的美國軍人在巴拿馬各地遭到騷擾、毆打和殺害正義事業行動于1989年12月20日發起,是越南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戰斗行動,美國施加的壓倒性力量迅速而果斷。巴拿馬國防軍在幾天內基本上被解散。諾列加本人在梵蒂岡的一個使團中避難。美國官員就他于1990年1月3日投降進行了談判正當原因行動雖然短暫,但雙方仍有傷亡。美國23人死亡,325人受傷。巴拿馬軍隊死亡205人,抓獲1236人。根據消息來源,估計平民死亡人數在200至4000人之間。兩名記者,一名美國人和一名西班牙人,也被殺在沖突之后,關于諾列加和前中情局局長喬治H.W.布什總統之間的關系,有很多傳言。在1992年的紀錄片《巴拿馬騙局》(the Panama欺騙)中,他斷言這次行動只是這一行動是為了取消《托里霍斯-卡特條約》(Torrijos-Carter Treaties),也有人對亂葬坑的錄像、美國使用實驗性武器以及沖突造成的約2萬名難民提出了其他擔憂。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