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是一種由三個氧分子(O3)組成的藍色有毒氣體,根據在大氣中觀察到的位置,臭氧既可能危害健康,也可能有益于地球上的生命。在較低水平的大氣中,臭氧濃度超過最小值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影響植物生長,并造成空氣污染和建筑損壞。...
臭氧是一種由三個氧分子(O3)組成的藍色有毒氣體,根據在大氣中觀察到的位置,臭氧既可能危害健康,也可能有益于地球上的生命。在較低水平的大氣中,臭氧濃度超過最小值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影響植物生長,并造成空氣污染和建筑損壞。在離地面10-20英里(20-30公里)的高空,臭氧起到屏蔽作用,防止太陽輻射到地面上的一些有害紫外線。

臭氧濃度超過最低濃度會造成污染和有害健康影響。低濃度臭氧是由石油動力車輛與汽油和汽油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發生反應而形成的油漆溶劑。當這些化合物在大氣中積累時,它們會與正常的氧分子(O2)發生反應,產生臭氧和其他導致煙霧或空氣污染的化合物。臭氧具有化學活性,吸入時可與肺組織發生反應并造成損害。它也具有腐蝕性,并可因與外部建筑產品發生反應而導致建筑物損壞。

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與大氣中的氧氣發生反應時,會產生臭氧。小濃度的臭氧有助于控制臭氧使用,因為臭氧發生器可以作為消毒劑去除細菌。臭氧發生器可用于水處理設施和一些空氣凈化系統,用于去除細菌。臭氧發生器故意保持在低濃度,以盡量減少潛在的負面健康影響。臭氧作為空氣凈化器的一個例子發生在雷雨過后,空氣中的氣味更清新。閃電中的高電能能能從氧氣分子中產生臭氧,與空氣污染發生反應,暫時清潔空氣

閃電中的電能可以從氧分子中產生臭氧,在高層大氣中,臭氧是氧分子與高強度太陽光反應后自然形成的,臭氧是紫外線-B(UVB)波長輻射的很好吸收劑,眾所周知,臭氧會促進人類和許多動物的癌癥。臭氧會不斷與其他粒子發生反應,然后在白天再生,維持恒定的臭氧濃度。臭氧含量很小,以十億分之幾的空氣測量,但對防紫外線很重要20世紀30年代,一組產品需要替代危險的制冷劑,如氨和氯甲烷,這些制冷劑要么易燃,要么有毒。用氟氯化碳(CFC)進行的測試表明,人類和動物可以安全地接觸到在家庭和小企業中發現的少量泄漏,而不會有風險。在短時間內,氟氯化碳在世界各地被廣泛應用于制冷、噴霧罐和滅火劑。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研究表明,在地球高層大氣的某些地方,臭氧濃度正在下降。到了20世紀80年代,臭氧層的損失與釋放到大氣中的氟氯化碳之間有著明顯的關系,科學家們提出,極穩定的氟氯化碳分子在地球大氣中存在多年,最終,氣流和天氣使它們達到了臭氧濃度最高的大氣高度,同樣產生臭氧的太陽光能量也足夠強大,足以分解CFC分子,釋放出氯(Cl)分子,這些分子與灰塵和高空冰晶一起形成了反應分解臭氧并產生正常氧分子的場所雖然這些反應在大氣中隨處可見,但南極上空的低溫和天氣條件導致了那里更高的反應速率。衛星數據顯示,在極早春,南極上空的臭氧濃度非常低,經過幾個月的黑暗之后,科學家和媒體創造了"臭氧洞"這個詞來解釋這種影響。雖然臭氧空洞每年春天都是暫時的,而且消失得比較快,但它引起了人們對氟氯化碳長期影響的極大關注。1987年,近200個屬于聯合國的國家簽署了《蒙特利爾議定書》,并同意在特定的最后期限年內逐步淘汰或停止生產氟氯化碳。由于新的證據表明臭氧消耗量比原先想象的要高,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里,該協定發生了變化。氟氯化碳被幾乎或沒有的化合物所取代分子中的氯被稱為氫氯氟烴(HCFC)和氫氟碳化合物(HFC)。人們對在某些應用中使用丙烷甚至氨等易燃氣體產生了興趣,因為這些產品不會造成臭氧層損耗。在21世紀初,制造商們正在尋找將易燃氣體安全地納入消費品的方法。研究范圍也擴大到包括二氧化碳等不可燃氣體和其他無需使用制冷劑氣體就能冷卻食物的技術。

氟氯化碳顯著降低了地球的臭氧層,在噴霧罐和其他產品中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