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狀噴槍假說認為,海底甲烷包合物大量釋放的甲烷可能引發了災難性的全球變暖,進而導致大規模滅絕,至少在地球遠古時代就有一次。甲烷包合物是指被困在水冰中的甲烷氣體,是在海洋沉積物的深處發現的在世界范圍內,甲烷包合物...
籠狀噴槍假說認為,海底甲烷包合物大量釋放的甲烷可能引發了災難性的全球變暖,進而導致大規模滅絕,至少在地球遠古時代就有一次。甲烷包合物是指被困在水冰中的甲烷氣體,是在海洋沉積物的深處發現的在世界范圍內,甲烷包合物有時也被稱為甲烷水合物或甲烷冰。它的大部分被認為是由微生物還原(還原)二氧化碳,將其轉化為甲烷而形成的。

北極附近的火山爆發可能釋放了甲烷。甲烷包合物則不是遍布海底-僅在大陸架,海洋中最適宜生命存在的區域,甚至在那里,只發現低濃度,約1%的體積。然而,壓縮在冰籠中,甲烷的密度相對較高,一公升的甲烷包合物可含有約168公升的甲烷氣體,甲烷氣體是一種溫室氣體,其能量約為二氧化碳的62倍。籠狀槍假說取決于這種變暖效應的極端程度。

海底甲烷釋放是籠形槍假說的基礎。籠形槍假說始于某種外部觸發因素,就像一個大型火成巖省的形成或是超級火山噴發釋放出的硫化物引起的最初的變暖,前者被認為引發了二疊紀-三疊紀的大滅絕,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大滅絕,殺死了地球上99%的物種在100萬年的時間里,大約有一百萬立方公里的熔巖從北極附近的一座巨大的火山群中釋放出來,大量的熔巖從火山中爬出,并進入大陸架,融化甲烷包合物并釋放甲烷。雖然甲烷只在地球大氣中滯留12年,但甲烷的釋放會產生反饋效應,使地球變暖,使更多的甲烷包合物融化。在正常情況下,冰在0°C(32°F)下融化,但是這些甲烷包合物,有些埋在超過一公里的海洋沉積物下,在高達18°C(64°F)的溫度下有足夠的壓力保持固態。但是如果溫度超過18°C,甲烷包合物就會釋放出來——可能有上百萬噸的量。這將對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槍"部分包合槍假說既指一旦它開始運行,它就無法停止,以及它的致命影響。一旦地球開始變暖,海洋中的環流就會減少,導致大面積的海洋缺氧,從二疊紀-三疊紀界線獲得的大量數據已經被發現與包合槍假說很好地吻合,現在它是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原因的最重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