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太空愛好者和夢想家們一直將小行星視為可能的殖民地。據估計,有100億顆直徑大于100米的小行星,它們的綜合表面積遠遠大于地球。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它的表面積與中歐相當。32顆最大的小行星直徑為200公...
自20世紀中葉以來,太空愛好者和夢想家們一直將小行星視為可能的殖民地。據估計,有100億顆直徑大于100米的小行星,它們的綜合表面積遠遠大于地球。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它的表面積與中歐相當。32顆最大的小行星直徑為200公里或更大。另外還有1000億顆直徑在10米到100米之間的小行星。其中許多小行星含有價值數百萬美元或數十億美元的寶貴資源。

有人建議挖空小行星進行殖民。是艾薩克·阿西莫夫首先建議在安置小行星之前將其挖空。與某些天體(如月球)不同,有些小行星含有大量的碳和水等揮發物,這兩者都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一顆被挖空的小行星將有一個天然的護盾(表面)來阻擋危險的宇宙射線和微隕石,如果它能夠足夠快地旋轉,在垂直于自轉軸的區域內,內表面會有人工重力作用。

一些研究建議使用小型航天器,從經過地球和火星的小行星到火衛一這樣的小衛星,以廉價地在行星間移動有必要防止小行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崩塌,因為小行星質量相對較低,即使其中一個支撐失效,也不必殺死里面的所有人。由于小行星表面有多個人工屏蔽層,因此沒有必要擔心破裂或意外崩塌

核裂變火箭,如上世紀60年代在NERVA項目下測試的火箭,將使載人航天器在數周內到達小行星帶。小行星含有大量的貴重材料,特別是鉑族金屬,如果運到地球并在這里出售,價格可能會很高可能成為太陽系內部經濟的基礎。地球上許多最有價值的金屬很久以前就沉到了它的核心,但是在小行星上,這些材料是現成的。隨著我們全球文明的不斷發展,許多關鍵資源可能來自小行星而不是地球本身。隨著我們地球上人口繼續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最終地球將變得過于擁擠,無法維持每個人的生存。解決方案是殖民太陽系內部,尤其是小行星。也許這是"殖民小行星"是它們相對較低的引力——在地球引力井外發射一個包裹所需的能量是驚人的巨大,但在許多小行星上,這是微不足道的。要了解更多信息,請查閱一本關于這個主題的最受歡迎的書籍,
開采天空:來自彗星和小行星的數不清的財富。
以前被認為是一顆大型小行星,谷神星現在被稱為矮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