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巨星是太陽質量在10到70之間的恒星。它們是已知的質量最大的恒星之一,位于赫茨普朗-羅素圖的頂部,該圖將恒星的光度與光譜類型對應起來。與大多數其他恒星類型一樣,超巨星有各種顏色:紅超巨星、藍超巨星、黃色超巨星等...
超巨星是太陽質量在10到70之間的恒星。它們是已知的質量最大的恒星之一,位于赫茨普朗-羅素圖的頂部,該圖將恒星的光度與光譜類型對應起來。與大多數其他恒星類型一樣,超巨星有各種顏色:紅超巨星、藍超巨星、黃色超巨星等。它們活得很快(1000-5000萬年)和死硬(在超新星之后形成一個黑洞或中子星)。

超巨星經常出現在旋渦星系的臂彎中。甚至比超巨星質量更大的恒星,在70到120個太陽質量范圍內,我們稱之為超巨星。質量遠大于120太陽質量的恒星不可能存在,因為它們在完全形成之前就被核反應炸裂了。恒星質量越大,其太陽風就越強烈,它損失的質量越大。壽命短、質量非常大的沃爾夫-雷耶特超巨星是已知的最強烈的宇宙間歇泉,每年以高達2000公里/秒的速度將其質量的10%至3%噴射到星際介質中。

恒星質量越大,壽命越短,崩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進入黑洞。因為超巨星的壽命只有1000萬到5000萬年,所以它們往往出現在相對年輕的宇宙結構中,如開放星系團、旋渦星系的臂部和不規則星系中。它們很少出現在主要包含老恒星的橢圓星系中。我們的太陽,質量遠小于超級巨星,在它轉變成紅巨星之前,它的總壽命預計約為90億年。紅巨星的質量比超級巨星小,但直徑仍然非常大超巨星的半徑通常比太陽大30到500倍,但有時也會比太陽大1000倍或更大,比如說大力士和塞菲。總之,巨星分為巨星、超巨星和超巨星。每一種恒星都有不同的恒星演化路徑。恒星質量越大它的壽命越短,最終坍縮成黑洞的可能性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