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慮小行星撞擊的挑戰時,首先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各種可能性。如果人類有可能被小行星撞擊而滅絕,那么在我們200萬年的歷史上,這種情況可能已經發生過。直徑大于25米(82英尺)的小行星每世紀撞擊我們的次數很少,一顆小行星...
在考慮小行星撞擊的挑戰時,首先重要的是要正確看待各種可能性。如果人類有可能被小行星撞擊而滅絕,那么在我們200萬年的歷史上,這種情況可能已經發生過。直徑大于25米(82英尺)的小行星每世紀撞擊我們的次數很少,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是史上最大的一顆小行星,所以小行星撞擊文明的幾率是非常小的。比持續撞擊地球的小行星更嚴重的是直徑大于250米(820英尺)的小行星,它們大約每5萬年撞擊地球一次。這樣的小行星將釋放出約十億噸的能量,比迄今為止測試過的最大核武器小50倍,但仍然意義重大。這足以摧毀10-50英里半徑范圍內的建筑物和所有東西。這樣的小行星在未來50年內撞擊我們的可能性只有千分之一,但是這種可能性已經足夠高了,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如果我們注意到麻煩的小行星正朝著我們的方向飛去,科學家們已經開始研究如何使它們重新定向。

航天器可能被用來轉移一顆迫在眉睫的小行星,無論是撞擊還是將其拉向不同的方向。這是對抗小行星的最早想法之一一次小行星撞擊只是簡單地用核彈頭的太空火箭對小行星進行核彈攻擊這種方法的一部分問題是,小行星的碎片仍將很大程度上包含其先前的動能和軌道。然而,由于碎片較小,它們更有可能在大氣中燃燒。為了避免小行星撞擊,已經提出了一種更簡單的策略:一次動能碰撞太空人早在幾年前就知道了,那么送一個不到一噸重的太空船撞擊它的側面就足以改變小行星的航向,在許多情況下,這被認為比核武器方法更簡單。另一種被提議的方法是"重力牽引器"方法,即派遣一艘小型航天器將自己拴在小行星的一側,利用其重力或推力的影響,慢慢改變小行星的航向。自然,這些建議的策略大多需要很多年才能實施。在某些情況下,尤其是彗星,當我們看到物體來的時候,可能需要幾周、幾天甚至幾小時后才會被撞擊。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需祈禱它不會擊中我們的城鎮或國家。

用已經討論過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