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邏輯是一種數學和程序設計,它更準確地表示人腦如何對對象進行分類、評估條件和處理決策。在傳統邏輯系統中,嚴格屬于或不屬于一組的項目稱為集合。例如,動物要么是狗,要么不是狗。模糊邏輯允許一個對象在一定程度上或...
模糊邏輯是一種數學和程序設計,它更準確地表示人腦如何對對象進行分類、評估條件和處理決策。在傳統邏輯系統中,嚴格屬于或不屬于一組的項目稱為集合。例如,動物要么是狗,要么不是狗。模糊邏輯允許一個對象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定程度上屬于一個集合。模糊邏輯在現代計算機系統中的應用太多了,無法引用,但它們控制諸如加熱混合物和工裝零件之類的東西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模糊邏輯是1965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Lotfi Zadeh博士發明的。這個世界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是難以置信的復雜。在某些方面,在描述如何簡單的日常決策時,很難堅持傳統集合論的邏輯約束,然而,人們期望計算機通過簡化或瓦解復雜性和不考慮不確定性來做出這些決定。模糊邏輯是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洛特菲·扎德博士在1965年發明并創造的,當時他正在思考數學、語言學,還有常識。要理解模糊邏輯是如何不是一個模糊的,試探性的系統,而是可以非常實際地用來教計算機如何做決定,舉個例子也許是有用的。從“家里沒有狗”的規則開始,邏輯上來說,這意味著如果對象是一只狗,那么它就不應該在房子里。不知何故,可以推斷,一個類似于斑點狗的填充動物將被允許進入,但是一個真正的活的斑點狗不會被允許進入。然而,一些問題可能仍然存在,比如是否允許看到導盲犬,或者是否允許半哈士奇和半狼的動物進入在滿足要求和初始化結果時,模糊邏輯允許這些中間值。一只金毛獵犬的關聯值可能為1.0,盡可能接近“完全”狗,而吉娃娃可能有0.8,由于它的尺寸,一只導盲犬的值可能只有0.4,因為在其他狗不允許的情況下,它通常是允許的。這種靈活的系統解決了簡單邏輯系統無法解決的問題和控制機器。輸出或決策總是清晰而不模糊的;換句話說,輸出總是“清脆的”。最終,狗要么在房子里,要么在外面的門廊上——它永遠不會走到一半。這就是為什么“模糊”并不意味著不確定或未知
-
發表于 2020-09-07 22:27
- 閱讀 ( 1673 )
- 分類:科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