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中,企業理論是一種用來預測企業將如何根據理論所宣稱的企業或企業的目標而采取行動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它表明所有的決策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的。雖然這似乎是一種顯而易見的陳述,這個理論有助于預測和...
在經濟學中,企業理論是一種用來預測企業將如何根據理論所宣稱的企業或企業的目標而采取行動的原則。在這種情況下,它表明所有的決策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最終目標的。雖然這似乎是一種顯而易見的陳述,這個理論有助于預測和解釋組織中其他類型的決策,雖然許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么一家公司不介意在一個國家關閉工廠,轉移到另一個勞動力廉價和充足的國家,但事實上,公司理論會,預測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公司的最終目標是利潤率最大化,那么找到最便宜的方法生產產品是可以理解的。這個理論不允許像做一個好的公司鄰居這樣的仁愛。因此,這個理論也有助于解釋為什么有些法律被通過,而另一些法律是通過的不是的。例如,如果一家公司可以通過污染或無視某些安全措施而少花錢,那么根據理論,他們很可能會這樣做。但是,如果這樣的行為會受到嚴重的懲罰,比如罰款或其他類似的行為,這樣,組織就不太可能有這種行為。這是因為罰款會使利潤最小化。在這種情況下,問題是確定罰款的成本是否會高于提供避免處罰所需的額外設備和流程。最后,風險必須大于回報。雖然企業理論在某些情況下很有意義,是解釋某些商業現象的良好開端,但它并不能解釋一切在某些情況下,不同的公司可能有利潤最大化以外的目標,當然有些公司可能根本就沒有利潤目標。這些非營利機構可能完全是在不同的動機下運作的,這些動機在理論上沒有提到。基于這個和其他原因,一些經濟學家說,公司理論需要徹底修正。這一發表于19世紀的理論并不完全適合21世紀的經濟,許多股東在決策過程中都有利害關系。此外,一些管理者可能不僅對利潤感興趣,但同時也要為公司樹立良好的聲譽和擁有快樂的員工。在這種情況下,這個理論并不總是有意義的
-
發表于 2020-09-22 23:51
- 閱讀 ( 1089 )
- 分類:經濟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