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國產偶像劇真的不如韓國嗎?

    近期被討論最多的國產偶像劇大概就是《何以笙簫默》了,該劇在江蘇衛視的第二輪播出已經進行到了一半,而網上關于該劇“缺錢”的論調也始終沒停過。


    證據有很多:服裝寒酸、場景布置“從簡”、廣告植入頻繁生硬。不少網友吐槽:“唐嫣在劇里的衣服為什么都是淘寶范?”“月進賬千萬的律師事務所怎么像庫房?”“趙默笙作為攝影師,為什么拍照從來不用三腳架和反光板?”

    逢買醉場合一定出現的Rio雞尾酒,人人都開的海南馬自達和生活小助手淘寶客戶端,都是本劇出現頻率最高的植入品牌。甚至有微博網友調侃說:“原來該劇的名字是《何淘寶與趙瑞澳的二三事》啊!”

    拋開情節上的瑕疵,很多國產偶像劇總是難逃“缺錢”的標簽。偶像劇大多講述長相俊美的“王子公主”、“霸道總裁”或“青春一代”的愛情故事,而劇中演員的服裝、妝容、談吐卻達不到觀眾對角色本身的要求。另外,場景上的粗糙和敷衍了事、低端廣告品牌的不適時出現,也與“缺錢”這個標簽密切相關。

    “土豪”的韓國偶像劇

    相比之下,韓國偶像劇則不時有高質量作品出現并迅速風靡亞洲。

    去年初大熱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以下簡稱《星你》),在韓國播出時全劇收視率位居2013年迷你劇首位。引入中國后,網絡播放量超過了50億,還曾被一些領導人在重要場合提起。

    據統計,21集的《星你》中,女主角有145個造型,男主角換了118套衣裳。

    劇中隨處可見贊助商的拼命:兩位主演的家中布景超過500萬人民幣,主演的車全是梅賽德斯-奔馳。服裝上,更是全線大牌。以第五集全智賢這套粉色的造型為例,一整套都是香奈兒,價值約6-7萬人民幣,項鏈和耳環大概6萬人民幣,完全就是“國民女神”的標配。

    最近熱播的韓劇《匹諾曹》中,當上實習記者后的崔達布,卻套套裝扮看齊霸道總裁,漂亮大衣一件接一件。再加上演員天生的衣架子身材,不禁讓人大呼養眼。超高的人氣也使《匹諾曹》成為了內地購買的單集最貴韓劇。

    兩相對比,國產偶像劇真的不如韓國偶像劇嗎?

    中韓兩國對于偶像劇重視程度不同

    在韓國,娛樂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娛樂產業在韓國的發展已經實現了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和商業化。

    商業化的程度高,意味著韓國的娛樂產業要極力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商業利益最大化的本質就是迎合市場。換句話說,“觀眾喜歡看什么,我們就拍什么”,再直接一點就是,“能給我們帶來最大利益的觀眾喜歡看什么,我們就拍什么”。

    大多數人一想到韓劇,就會將其等同于偶像劇,這是因為偶像劇確實在韓劇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偶像劇的設定最符合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帶來龐大的觀眾群。即便是一些披著律政或社會題材的電視劇,也都帶有十分明確的愛情線,本質上還是偶像劇。

    中國的電視劇觀眾有這種需求嗎?有。但是今天的國產電視劇最大的特點還是“正劇為大”。

    正劇的題材很廣泛,歷史、名著改編、刑偵、家庭倫理……都可以算得上是正劇。目前來看,正劇也依然是中國電視劇里最重要的存在。縱觀晚8點電視劇檔,大多數電視臺依然是被正劇占領的。

    也就是說:在國內,偶像劇有市場,正劇也有市場,但是正劇憑借著種種先天優勢占了更大的分量。

    國產正劇的先天優勢

    國產電視劇劇本往往面臨著嚴格的劇本審查制度,這是大部分制片方選擇正劇的主要原因。如果選擇投拍偶像劇,將面臨嚴格的審核。如果在未拿到制作許可證的情況下就自主拍攝,那么制片方就面臨著很大的風險,甚至是無法播出。

    根據桐華的歷史言情《大漠謠》改編的電視劇,就是在還沒有拿到準拍證的情況下就開機拍攝,剪輯制作,造成未能過審達兩年之久。由于《大漠謠》中多處劇情涉及正史,該劇不得不將《大漠謠》改名為《風中奇緣》,并將男女主角名字全部更改,才拿到了制作許可證,有機會在電視上播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正劇為大”的基調也是老一輩的電視劇演員定下的。老一輩“戲骨”如陳道明、張國立、李雪健,唐國強、陳寶國等都曾塑造過正劇中的經典角色,他們當年的觀眾也大都步入中老年,構成了國產電視劇觀眾的很大一部分。

    分量大、受重視,一部電視劇才可能吸引大投資和好的制作團隊;不受重視,就拉不來大規模投資,也就很難請來大牌演員和靠譜的制作班底。

    國內優秀的演員不大可能去接拍一部偶像劇。哪怕是參演過多種電影題材的周迅,去年回歸電視熒幕的代表作品,也是一部以抗戰為背景的正劇《紅高粱》。反觀《星你》的女主角,卻是曾憑《我的野蠻女友》紅極亞洲的全智賢。演技成熟的明星出演,也常常是某部韓劇獲得好評的主要原因。

    回看去年熱播的兩部正劇《北平無戰事》和《紅高粱》,都是獲得億元投資的制作(這個數目基本與《星你》持平),也帶著“知名導演、豪華陣容”的標簽。相比之下,大部分偶像劇就只能在有限的投資里,在水平相對低劣的制作團隊下,在一些2線甚至3線明星的表演下,完成了一部又一部“遺憾之作”。

    拍攝模式不同帶來的壓力

    國產偶像劇與韓國的偶像劇存在差距,還有可能是二者的拍攝模式不同所導致。

    韓劇的拍攝模式與歐美很相似,是采取邊拍邊播的這種競爭模式。這就給了演員導演編劇和制作團隊非常大的壓力,這也是為什么雖然韓劇爛尾是常事,但是在態度上他們一直都不敢敷衍的原因。

    當一部戲的收益,甚至能否繼續拍下去,都直接與質量掛鉤時,就往往能激發出演員和創作團隊一些在輕松的創作環境里面所不能激發的火花和潛力。

    “邊拍邊播”這種模式在中國則難以實現,一方面原因是中國的劇本面臨著嚴格的審查(如上文所說),一方面原因是國產電視劇的市場化實際上是“制作方市場化,播映方體制化”。

    電視劇制片人可以通過競爭吸引投資,但是播映的版權要一次性賣給中央或地方電視臺。劇組將劇集賣出去了,收入就有了保障,收視率好壞所需承擔的風險就交給電視臺或者門戶網站了。當然,收視率慘淡的劇會對演員日后的發展之路產生負面影響,但中國的偶像劇制作還是相對壓力較小,也難以產生太多令人驚喜的作品。

    偶像劇可以摻入正劇元素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國的電視劇市場上一直不乏優秀的正劇,其未來的發展空間也很大。

    上個世紀末影響了一代人的王扶林87版《紅樓夢》、胡玫導演的《雍正王朝》、英達導演的經典喜劇《我愛我家》,都被視為電視劇中的經典之作。本世紀頭十年的《走向共和》、《人間正道是滄桑》、《漢武大帝》至今還時不時地被討論和懷念。近幾年也不乏優秀作品,例如去年受到好評的《北平無戰事》和《四十九日祭》。

    近些年,一些介于正劇和偶像劇中間地段的都市情感劇、家庭倫理劇也開始攻占電視市場,并因為“接地氣”而收獲了較高的人氣。趙寶剛導演的《奮斗》就是這類劇的始祖。

    這些界限模糊的電視劇出現,也許可以為國產偶像劇帶來一種新思路,就是通過在劇本中加入正劇元素,來達到吸引投資和口碑的目的。

    韓劇《匹諾曹》,在主角們的感情線之外,就大量探討了記者行業倫理問題;《星你》中,也穿插了不少歷史、科幻情節。

    值得注意的是,添加“正劇”元素也并非易事,編劇的知識積累必須達到很高的要求,才能避免大量劣質的“于正式”穿越雷劇的出現。

    國產偶像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帶著少女心的眾多觀眾們大可不必放棄希望,沒準哪一天就出現了一部滿足所有人終極幻想的壕劇呢。

    • 發表于 2015-02-07 00:00
    • 閱讀 ( 77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