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炎黃子孫最喜慶的節日,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然而,如不小心,一些橫禍也會從天而降,造成人體傷害,一旦發生,須及時救治。

異物傷——
異物主要包括魚刺、肉骨、果核、果仁、果殼、豆類及一些小的生活物品等,嚴重的氣管及食道異物可致嗆咳、氣急、反嘔、管道穿孔,甚至發生窒息。
處理要點
咽部異物:先借助手電照明在口咽部如扁桃體、舌根等處仔細檢查,發現后可用干凈、稍長的鑷子、鉗子或是細頭筷子,沿異物刺入的方向輕緩取出,有些極其細小且不易發現的魚刺,可用橄欖含化,并細細嚼食。
氣管異物:有些細小的如米粒、芝麻等,可通過咳嗽排出。經咳嗽不能排出時,可通過擠壓患者上腹部,使胸腔容積驟然縮小,肺臟壓縮產生瞬時高壓,肺中氣流經支氣管、氣管將異物沖出,擠壓時將手放在胸骨下緣,向內、向上按壓,小兒亦可直接將其作頭低臀高60度傾斜,以手用力拍擊其背部。
食道異物:由于其最常停留在食道入口處,可采取上述擠壓或催吐的方法將其排出,若是較為光滑的物品,一般可自行進入胃中,多能隨大便排出。
對于深而大的咽部及食道異物,以及氣管異物導致呼吸緊迫、口唇發紫和食道異物造成穿孔者,應立即送醫院救治。
爆竹傷——
我們國家現在對節日期間燃放煙花爆竹有嚴格的規定,燃放量明顯減少,但爆竹傷仍時有發生。爆竹傷最主要的是手部傷和眼部傷。手部傷輕者可有少量出血,重者可傷及肌腱、神經、肌肉、骨骼及關節,更甚者手掌、手指大部分被炸掉失去原形。眼部傷表現為傷后多有劇痛、出血、眼中有異物,重者眼球脫出,眼內出血,視物不清或不能。
處理要點
手部傷:如炸傷部位表淺,出血不多,清除淺表異物后,立即用干凈布片予以包扎,并抬高患肢(高舉過心臟)。若炸傷面積大、出血不止,應立即用干凈紗布或干凈棉織品進行局部填塞加壓包扎,并迅速用手按住出血部位的上方,或用橡皮帶或粗布條扎住出血部位的上方,以阻斷血運而止血。但應注意每隔20~30分鐘將止血帶放松幾分鐘,以免引起肢體缺血性壞死。隨后就近送醫院救治。
眼部傷:千萬不能用水沖,因為水容易與鞭炮中的化學物質產生反應,造成眼部燒傷。輕的眼部傷可輕輕將上眼皮向前拉起,讓眼皮和眼球之間有一空隙,讓淚水向外流出沖刷異物,有時幾秒鐘就可將異物沖出,一次不行可多做幾次;切忌用手揉擦眼睛,以免異物擦傷角膜、眼球或陷進眼組織內。如果找不到異物,可用手電筒照明進一步查找,如發現異物嵌在黑眼珠(角膜)上,應立即就醫;重的眼球破裂,傷者會感到一股熱淚涌出眼外,此時應保持安靜,避免躁動啼哭,不要對傷眼隨便進行擦拭或清洗,更不要擠壓傷眼,以防更多的眼內容物被擠出。同時立即用清潔手帕或毛巾包扎,即使是單眼受傷,也應該包扎雙眼,以免健康眼球的活動帶動受傷眼的轉動,并盡快到醫院救治,在轉運過程中不要顛簸,避免因震動、磨擦和擠壓而加重傷口出血和眼內容物繼續外溢等嚴重后果。
車禍傷——
可傷害人體多個部位,若發生在腦、胸、腹以及四肢大血管等重要部位,可造成生命危險。
處理要點
當車輛行駛中發生交通事故,或途中遇到交通意外,發生人員受傷時,應積極進行救護,做到快捷、有效、爭分奪秒。搶救中要注意以下3項基本原則——
快速查清傷情:當突然發生交通事故有人受傷后,應立即迅速查清傷情,仔細觀察傷員受傷后意識是否清楚,有無昏迷;傷情是輕,還是重;是一處受傷,還是多處受傷;是出血、骨折,還是一般挫傷;是否能行走;有無休克、劇痛等。
正確實施救護:現場救護必須分秒必爭,就地取材,及時給予正確、有效、簡單的救護措施,如大血管出血的止血、人工呼吸、心外按摩、休克的急救、包扎固定等。
積極轉送傷員:遇有交通事故發生人員傷亡時,司乘人員或行人應義不容辭地積極聯系醫院,或門診部、急救中心,安全、及時地把傷員送到醫療機構進行救治。
在現場搶救傷員的過程中,要做到臨危不亂,有條不紊,按照先救命后治傷、先重傷后輕傷的程序,積極實施:
①保持傷員呼吸道通暢;②止血;③包扎、封閉傷口;④固定(可用木板、厚竹片等固定傷處,不使其移位);⑤止痛;⑥保護斷肢;⑦脫離險境;⑧心肺復蘇八項搶救措施。若發生群傷,應及時采取自救互救的方式,使傷員盡快脫離危險。
(作者:寧蔚夏,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