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95年,就有人致力研究過這個問題了,美國研究人員Thompson和Jefferson曾向威斯康辛州戴恩縣的1000個成人居民做過一項調查,據稱是第一份系統性研究挖鼻孔的專業論文。在回復的254人中,有91%的受訪者承認挖過鼻孔,1.2%的人表示至少每個小時挖一次鼻孔,而有兩個人因為經常挖鼻孔,甚至造成過隔膜穿孔。這項調查中有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挖鼻孔只是個人愛好。這項研究證明了挖鼻孔是一種普遍的行為,但是原因并不具有代表性。

五年之后,在印度,醫生Chittaranjan Andrade和印度國家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科學家BS Srihari決定針對挖鼻孔這一普遍行為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其中的原因。在研究中他們發現,挖鼻孔行為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表現得更為明顯,于是他們把研究對象對準了年輕人群體,學校就成了最合適的調查地點。為了讓數據更具有說服力,他們選擇了四所不同的學校,一所是貧民學校,一所是貴族學校,其余兩所學校的學生大部分來自于中產階級的家庭。
最后,Andrade和Srihari調查的200位青少年幾乎都承認平均每天至少四次挖鼻孔。其中有7.6%的學生挖鼻孔一天達20多次,約20%的人認為他們挖鼻孔已經到了完全停不下來的節奏。對于為什么挖鼻孔,大多數人表示這是為了緩解瘙癢或者清除鼻內異物,只有12%的學生承認是因為舒服才去挖鼻孔的。
而且他們挖鼻孔不僅僅是用手指。還有人用鑷子和鉛筆等工具,甚至有人承認吃過從鼻子掏出來的東西。呃,好吧,可這是為什么呢?
總的來說,挖鼻孔除了增大鼻孔中空部分空間,從而緩解頻繁呼吸的壓力,幫助手指部血液循環、加強手指運動協調性之外,對人的身體大都是不利的。在2006年,一群荷蘭研究人員發現,挖鼻孔會造成細菌感染。因為前鼻庭里有許多鼻毛,形成一道“防護林”,將空氣中混雜的灰塵和細菌阻擋住,不讓它們進入肺部。挖鼻孔時常會將鼻毛挖掉,使鼻腔成為微生物侵襲的門戶同時也可引起前鼻腔感染,嚴重者可造成顱內化膿性感染。
而且挖鼻孔時,人的手指甲縫中,經常有許多污垢,其間的病菌更是不計其數,指甲堅硬而鋒利,摳鼻時,稍不小心就會損傷鼻前庭的皮膚或粘膜,造成出血,并將細菌直接引入傷口,引起鼻癤再反復揉搓,摳挖,可造成細菌擴散,甚至引起海綿窒血栓性靜脈炎,最終危及生命。
既然挖鼻孔有這么多風險,而且還會引起別人的厭惡,為什么人們還要挖鼻孔呢?對于這個問題,其實至今也沒有明確的答案。有人說,挖鼻孔這個行為既然存在著,那它的存在就是合乎情理的,也有解釋說挖鼻孔只是因為太過于懶惰,手指相比較一盒紙巾而言,更加方便省力,還有觀點認為挖鼻孔只是為了簡單的自我滿足,又也許手指和鼻子的搭配就是為了完成這項“清理行動”,也許還有很多答案……對了,2001年,上文提到的兩位印度科學家因為對挖鼻孔的深入研究獲得了當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