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搶紅包,為什么大家都愛?

    春節期間,紅包大戰一番接著一番轟炸而來,騰訊和阿里叫上真,都在磨刀霍霍向紅包。微信屏蔽支付寶,阿里就用紅包口令方式。一波不平,微博也參與其中,隨著還有各類商家的打折、促銷券也都以紅包的形式登場。

    紅包戰場火藥味濃烈,萬萬沒想到,升級的紅包大戰竟然成了商家的營銷新模式,送錢不止,優惠不休。紅包,這個討彩頭的傳統年俗,怎樣在現代技術的包裝下成為升級版新年俗的?

    紅包,不似當年模樣

    送紅包和收紅包是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習俗。紅包文化原先是出自于中國人禮尚往來的一種正常人際關系。不過送紅包更為普遍的意義,一是給晚輩一種關愛,壓歲錢、生日祝愿都含有平安吉祥的寓意;二是婚嫁喜慶有喜當賀的禮物。

    小時候每到年初一都非常開心,因為拜年時候時候總能收到長輩們的紅包,這紅包數額,少則幾十塊,多則數百,是一種沉甸甸的收獲。即使過不了多久,紅包會如數上繳給父母,但還是會讓小孩子開心不已。現在看來,紅包它的象征意義,在于給小孩子和大人一種“年味”,有了這個風俗,這個年才過得夠味、過癮。

    互聯網搶紅包其實在早些年都有,但一直沒有紅火起來。直到去年,微信“偷襲珍珠港”,放出微信紅包大招。有數據顯示,去年從除夕到初八,有超過800萬用戶參與了搶紅包活動,超過4000萬個紅包被領取,很多人為了搶紅包達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不禁有網友感嘆:“就連吃飯、上廁所的時候都在‘搶’”!

    至此,互聯網紅包一事終于以一種“現象”的姿態呈現。再看今年,春節未至,搶紅包已讓大家大戰了幾個回合,與紅包有關的游戲、營銷和送錢活動,一個都不能少。

    地上一塊錢不撿,網上一分錢要搶?

    請問,紅包是“錢”嗎?它是,因為它里面確實是包著錢,玩搶紅包游戲的人,多少有點占便宜的僥幸心理,不然也不會被商家所利用。但如果紅包僅僅意味著錢,就不會出現地上一塊錢不撿,網上一分錢大家爭搶的現象了。

    這些天紅包搶下來之后,很多人都會發現,就算目不轉睛盯著手機,時時刷新搶紅包,也搶不來多少錢,當為什么還是這么多人樂此不疲?這恐怕要先說說紅包心態了。

    我在乎的不是錢,而是在游戲中的參與感。

    我搶的不是錢,是在用搶紅包和朋友聯絡感情。

    我搶紅包,證明我在時代的潮流前端。

    這貨真價實的紅包,就是一種“金錢游戲”。無論是支付寶里的逗比紅包、接龍紅包,還是微信里的拼手氣紅包,更或是商家各種抵價券、代金券紅包,紅包以一種游戲的面孔呈現出來,送的是錢,玩的是游戲,看似是別人無償送給你,但是還需要你在游戲闖關中“努力”得來:要么拼速度,要么拼手氣,要么拼人品。把游戲元素嫁接給紅包,讓“送紅包”這個“送”的過程更加豐富,提升了參與感。這與近年流行起來的體驗式消費不謀而合。

    搶紅包重點在“搶”,“搶”就代表了一種參與感和互動性。一個微信群里的朋友,怎么讓別人注意到你?怎么能活躍群內氣氛,一個數額不大的紅包能借鑒很多問題。互聯網紅包首先在微信里解決了大家聊天的話題問題。圍繞搶紅包主題,你甚至能說個幾個小時,分享搶紅包的經驗和發放紅包的地方等。

    因為搶紅包的人不亦樂乎,發紅包的人也很開心。發紅包的人也獲得了注意力的短時間的聚焦,玩到盡興處,一個群里的人都在發紅包,搶來的又重新發出去,而且大家也開始聊起來。這個角度講,搶紅包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問題,果然是“破冰”好方式。

    當“搶紅包”成為了一種現象級事件,不討論這個話題或者不完,在有些人看來就是跟不上潮流,在內心深處有種“被孤立感”。而人們一直都是群居的,紅包成為一根繩線,把不太聯系的人先通過網絡虛擬社區聯系起來,可望以后深入交流。

    可見,紅包的意義,除了小額的錢,更重要的是它作為社交方式的一個“信物”,投之以桃待之以禮,通過紅包這根線,在互聯網世界中實現了連接。

    • 發表于 2015-02-25 00:00
    • 閱讀 ( 1063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