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軟件測試干了幾年,項目一個接著一個,一路從一個坑跳入另一個坑,有些是開發問題,一些是測試本人問題,大家在測試過程中踩過哪些坑呢?
這是個深坑,產品迭代跟的久了,功能上閉著眼睛都能說清楚就自以為很了解,實際上連該功能使用的協議,調用的接口都不知道,所以看到問題都是表面的問題。
你只看到了兩個操作的入口不一樣,提示信息不一樣,你就以為是兩個問題,而這兩個問題都是調同一個接口引起的,但你分析不出來。。
這樣導致的問題有:
①修改bug后對影響范圍評估不夠
②提相同的bug,碰上特別注重bug數量的開發,真是揪心。。
我們公司對于bug定期要做bug根因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幫助測試更深入的了解產品,因為每次bug單上開發寫的產生原因和解決方案,真是言簡意賅。。
比如同一個賬號添加之后刪除再添加,同一份文檔導入之后導出再導入,密碼修改成功之后再修改,等等,向前多走一步,就可能有意外收獲。
測試要記住:所有偶現的問題,都只是沒有找到必現的規律!
不要以為偶現的問題,沒有出現,就不提出來,等上線后用戶發現這個問題,你再說曾經遇到過,只是沒有提出來,那測試不背鍋還有誰背??
提出問題但不解決,測試就可以甩鍋給產品,給開發,完美!(這個真是從踩過的坑里得出血淋淋的教訓)
這里有個好的習慣:遇到問題先截圖!!!先錄視頻!!!再分析原因,再提交給開發,最怕偶現的問題口說無憑,又沒有證據證明,開發說你逗我呢???
避免沒有用例而進行的隨機測試,雖然隨機測試能發現一些問題,但是它的特點是我們測試人員想到什么就測試什么,這樣就會導致有些功能點重復測試,而有的業務流程卻沒有覆蓋到,出現漏測,一旦上線后出現Bug,就不好說了。
這個其實算不上坑,只是個人總結。之前提交過一個Bug,Bug描述非常簡單,在后期給開發復現的時候,費了很大的勁兒,如果我們能在Bug描述中,準確描述Bug的復現步驟,就可以明顯縮短開發分析問題、定位問題的時間。
要 “遵守” 之前的業務邏輯,現有的業務邏輯盡量不要和之前的沖突,為啥呢?
因為啊,一旦按照現在業務邏輯的話,就得把之前的改了,改之前的業務邏輯會非常的復雜,不僅開發需要改代碼,而且我們測試要重新再測,所以,不要動之前的業務邏輯。
原作者:zhusongziye
原出處:CSDN
原文鏈接:軟件測試員這些坑一定要記住了,不要再往里面掉了_zhusongziye的博客-CSDN博客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具體的新光路坐518 或者536 都可以到汽車工業園,建議到了工業園下車,打的直接點,那邊不熟悉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據中國認可消息,4月上半月有23家檢測和校準實驗室暫停/注銷/撤銷認可資格,3家檢驗機構被暫停認可。其中2家檢測和校準實驗室因違反CNAS相關規定被暫停認可(文中紅色標注)。
檢測和校準實驗室
|信息來源 中國認可 |
聲明:本文所用視頻、圖片、文字部分來源于互聯網,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涉及到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核實后按國家標準支付稿酬或作刪除處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