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1.你為什么選擇軟件測試行業
因為之前有了解軟件測試這個行業,覺得他的發展前景很好。
2.根據你以前的工作經驗描述一下軟件開發、測試過程,由那些角色負責,你做什么
要有架構師、開發經理、測試經理、程序員、測試員。我在里面主要是負責所分到的模塊執行測試用例。
3.結合你以前的學習和工作經驗,你認為如何做好測試。
根據我以前的工作經驗,我認為做好工作首先要有一個好的溝通,只有溝通無障礙了,才會有好的協作,才會有跟好的效率,再一個就是技術一定要過關,做測試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一個良好的工作習慣,不懂的就問,實時與同事溝通這樣的話才能做好測試工作。
4. 你覺得測試最重要的是什么?
盡可能的找出軟件的錯誤
5.怎樣看待加班問題
加班的話我沒有太多的意見,但是我還是覺得如果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的話,不會有太多時候會加班的。
6.如果一個很有個性的程序員認為自己的BUG不是BUG,怎么解決?
首先我要確定我所提的在我認為是不是bug,如果我認為是的話我會在他面前重現這個bug和他講這是個bug,和他溝通,或者我會找到我的直系領導讓他解決。
7. 為什么在團隊中要有測試
因為軟件有錯誤,如果沒有專業的測試人員很難發現軟件的一些錯誤。
8.在測試時代學習自己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在測試時代我除了學習了測試的知識外,還看到了老師們對待測試的一種態度,明白了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溝通,做測試的也要有很好的溝通才可以做好。知道自己在項目組中的位置,和開發的關系。
9. 你對未來的規劃
我想在工作中慢慢的積累經驗,使自己強大起來,能夠擔任更重要的職務。
10. 自己優勢及缺點
我的優點是有足夠的耐心對待每一件事情,善于觀察事物,承受壓力的能力很強。缺點可能就是我不是很愛說話,習慣做不習慣說,但是和人溝通還是沒有問題的。
11.請談談您對測試工作的理解
我認為測試工作是找出軟件產品的錯誤
12.你認為測試人員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我認為做測試的應該要有一定的協調能力,因為測試人員要經常與開發接觸處理一些問題,如果處理不好的話會引起一些沖突這樣的話工作上就會做不好。還有測試人員要有一定的耐心,有的時候做的測試很枯燥乏味的。除了要有耐心之外還要細心,不放過每一個可能的錯誤。
13.你為什么能夠做測試這一行。
雖然說我的測試技術還不是很純熟,但是我覺得我還是可以勝任軟件測試這個工作的,因為做軟件測試不僅是要求技術好,還要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耐心、細心等外在的因素。綜合起來看我認為我是勝任這個工作的。
14.什么是軟件測試?軟件測試的目的與原則
在規定的條件下對程序進行操作,以發現程序錯誤,衡量軟件質量,并對其是否能滿足設計要求進行評估的過程。
軟件測試的目的:
軟件測試的原則:
15.測試分為哪幾個階段?
一般來說測試大體分為5個階段:
單元測試、集成測試、確認測試、系統測試、驗收測試
在測試過程中如果有需要還要進行回歸測試。
16.單元測試的測試對象,目的、測試依據、測試方法?
測試對象是模塊內部的程序錯誤;
目的是消除局部模塊邏輯和功能上的錯誤和缺陷;
測試依據是模塊的詳細設計;
測試方法采用白盒測試。
17.集成測試的測試對象,目的、測試依據、測試方法?
集成測試的測試對象是模塊間的組裝和調用關系;
目的是找出與軟件設計相關的程序結構模塊調用關系,模塊間接口方面問題;
測試依據是概要設計;
測試方法采用灰盒測試。
18.系統測試的測試對象,目的、測試依據、測試方法?
系統測試的測試對象是整個系統;
測試的目的是對整個系統進行測試;
測試的依據是需求規格說明書;測試方法黑盒測試。
19.測試覆蓋的類型
測試覆蓋的類型有:語句覆蓋、判定覆蓋、條件覆蓋、判定/條件覆蓋、條件組合覆蓋、路徑覆蓋
20.性能測試的分類
分為: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容量測試
負載測試與壓力測試可以結合進行。
21.列舉您熟悉的主流自動化測試工具
我熟悉的自動化測試工具有:基于web的測試管理工具TestDirector、配置管理工具VSS、QTP以及性能測試工具LoadRunner
22.c/s和b/s結構的軟件進行測試時有何不同
C/S又稱Client/Server或客戶/服務器模式。服務器通常采用高性能的PC、工作站或小型機,并采用大型數據庫系統。客戶端需要安裝專用的客戶端軟件。
B/S是Brower/Server的縮寫,客戶機上只要安裝一個瀏覽器(Browser)。瀏覽器通過Web Server 同數據庫進行數據交互。
23. 頁面中有一個輸入日期的輸入框和一個輸入身份證號的輸入框,如何進行用例設計?
輸入日期的輸入框要考慮邊界值、輸入非法數據、非數字等
身份證輸入框要考慮18位省份證、16位身份證、非18、16位的數據、漢字、字母、非法數據、
24.測試和質量保證有什么區別?你的看法
質量保證是對軟件制作過程的制作質量進行管理,看是否符合公司的規定。
軟件測試是對軟件產品的質量本身進行測試,是從技術方面出發測試軟件質量
25.用過什么缺陷管理工具? 流程是什么 有什么能改進的
我所熟悉的是TD
流程是將測試計劃、方案、測試用例錄入TD,在TD上執行測試用例記錄缺陷,并對bug進行跟蹤。
26.你有沒有用過QTP做項目,QTP的工作原理
我有用QTP做過項目。QTP的工作原理是執行重復的手動測試,首先制定測試計劃再根據測試計劃創建測試腳本,然后對腳本進行優化增強測試腳本的能接下來運行腳本分析測試的結果
27.什么是白盒測試?白盒測試的工具有哪些?
白盒測試是測試人員利用程序內部的邏輯結構及有關信息,設計或選擇測試用例,對程序所有的邏輯路徑進行測試。工具有:Rational Purify 、Rational Quantify 、Rational Purecoveage
28.路由器,集線器,交換機的區別?
路由器的作用是用于連接不同網段并且找到網絡中數據傳輸最合適的路徑。
集線器的作用是將一些pc機連起來組成一個局域網。
交換機的作用與集線器的相似,區別在于集線器采用的是共享帶寬的方式,交換機是獨享帶寬。
29.我手上這支筆,請你根據這支筆設計測試用例
首先我要測它的外觀、顏色是否符合要求、她所占的空間是多大、是否環保、接下來測它的質量、這支筆是否能夠寫字流暢、寫出的自得顏色是否符合要求、能使用多長時間等
30.BUG報告包括那些內容
Bug出現的位置、可重現的步驟、所使用的數據、bug的截圖、發現人及日期。
31.W和H模型的區別
W模型強調的是測試伴隨整個軟件開發周期,而且測試的對象不僅是程序,需求也需要進行測試,測試與開發是同步進行的。
H模型是講測試活動玩卻的獨立出來,形成了完全獨立的流程,可以實現迭代而W模型不支持迭代這是兩者最打的區別。
32.沒有任何說明書,如何進行測試?
首先是通過對軟件測使用來熟悉整個軟件,接著是與開發溝通掌握軟件的特性并一一記錄下來,作為測試的依據。
33.你在測試中發現了一個bug,但是開發經理認為這不是一個bug,你應該怎樣解決?
首先,將問題提交到缺陷管理庫里面進行備案。
然后,要獲取判斷的依據和標準:
合理的論述,向測試經理說明自己的判斷的理由,注意客觀、嚴謹,不參雜個人情緒。
等待測試經理做出最終決定,如果仍然存在爭議,可以通過公司政策所提供的渠道,向上級反映,并有上級做出決定。
34.給你一個網站,你如何測試?
首先,查找需求說明、網站設計等相關文檔,分析測試需求。
制定測試計劃,確定測試范圍和測試策略,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功能性測試;界面測試;性能測試;數據庫測試;安全性測試;兼容性測試
設計測試用例:
功能性測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幾個方面:
界面測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一下幾個方面:
性能測試一般從以下兩個方面考慮:
壓力測試;負載測試;強度測試
數據庫測試要具體決定是否需要開展。數據庫一般需要考慮連結性,對數據的存取操作,數據內容的驗證等方面。
安全性測試:
兼容性測試,根據需求說明的內容,確定支持的平臺組合:
開展測試,并記錄缺陷。合理的安排調整測試進度,提前獲取測試所需的資源,建立管理體系(例如,需求變更、風險、配置、測試文檔、缺陷報告、人力資源等內容)。
定期評審,對測試進行評估和總結,調整測試的內容。
35.軟件生存周期及其模型是什么?
軟件生存周期(Software life cycle)又稱為軟件生命期,生存期。是指從形成開發軟件概念起,所開發的軟件使用以后,直到失去使用價值消亡為止的整個過程。一般來說,整個生存周期包括計劃(定義)、開發、運行(維護)三個時期,每個時期又劃分為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
周期模型(典型的幾種):
生命周期階段:
38.目前主要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是什么?
白盒測試:邏輯覆蓋、循環覆蓋、基本路徑覆蓋
黑盒測試:邊界值分析法、等價類劃分、錯誤猜測法、因果圖法、狀態圖法、測試大綱法、隨機測試、場景法
39.什么是測試用例 什么是測試腳本 兩者的關系是什么?
為實施測試而向被測試系統提供的輸入數據、操作或各種環境設置以及期望結果的一個特定的集合。
測試腳本是為了進行自動化測試而編寫的腳本。
測試腳本的編寫必須對應相應的測試用例
40.軟件產品質量特性是什么?
功能性:適應性、準確性、互操作性、依從性、安全性。
可靠性:成熟性、容錯性、易恢復性。
可使用性:易理解性、易學習性、易操作性。
效率:時間特性、資源特性。
可維護性:易分析性、易變更性、穩定性、易測試性。
可移植性: 適應性、易安裝性、遵循性、易替換性
41.測試人員在軟件開發過程中的任務是什么?
1、盡可能早的找出系統中的Bug;2、避免軟件開發過程中缺陷的出現;3、衡量軟件的品質,保證系統的質量;4、關注用戶的需求,并保證系統符合用戶需求。總的目標是:確保軟件的質量。
42.如何測試一個紙杯?
功能度:用水杯裝水看漏不漏;水能不能被喝到
安全性:杯子有沒有毒或細菌
可靠性:杯子從不同高度落下的損壞程度
可移植性:杯子在不同的地方、溫度等環境下是否都可以正常使用
兼容性:杯子是否能夠容納果汁、白水、酒精、汽油等
易用性:杯子是否燙手、是否有防滑措施、是否方便飲用
用戶文檔:使用手冊是否對杯子的用法、限制、使用條件等有詳細描述
疲勞測試:將杯子盛上水(案例一)放24小時檢查泄漏時間和情況;盛上汽油(案例二)放24小時檢查泄漏時間和情況等
壓力測試:用根針并在針上面不斷加重量,看壓強多大時會穿透
43.測試用例設計的原則是什么?目前主要的測試用例設計方法有哪些?
代表性:能夠代表并覆蓋各種合理的和不合理、合法的和非法的、邊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極限的輸入數據、操作和環境設置等.
可判定性:即測試執行結果的正確性是可判定的,每一個測試用例都應有相應的期望結果.
可再現性:即對同樣的測試用例,系統的執行結果應當是相同的。
方法有等價類、邊界值、因果圖、狀態圖、正交法、大綱法
44.如何定位測試用例的作用?
組織性:編寫、組織性、功能覆蓋、重復性、跟蹤、測試確認
45.性能測試的流程?
1.測試需求分析2.測試計劃制定與評審3.測試用例設計與開發4.測試執行與監控5.分析測試結果6.編寫性能測試報告7.測試經驗總結
46.您認為做好測試用例設計工作的關鍵是什么?
了解項目或系統的業務需求
和項目經理協調好,了解項目的進度計劃安排情況
47.您認為做好測試用例設計工作的關鍵是什么?
對業務和軟件需求非常清楚,可以根據需求不同選擇不同的測試用例設計
48.一份測試計劃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背景、項目簡介、目的、測試范圍、測試策略、人員分工、資源要求、進度計劃、參考文檔、常用術語、提交文檔、風險分析。
49.你的測試職業發展目標是什么?
測試經驗越多,測試能力越高。所以我的職業發展是需要時間累積的,一步步向著高級測試工程師奔去。而且我也有初步的職業規劃,前3年累積測試經驗,不斷的更新自己改正自己,做好測試任務。
50.測試結束的標準是什么?
從微觀上來說,在測試計劃中定義,比如系統在一定性能下平穩運行72小時,目前Bug Tracking System中,本版本中沒有一般嚴重的BUG,普通BUG的數量在3以下,BUG修復率90%以上等等參數,然后由開發經理,測試經理,項目經理共同簽字認同版本Release。
如果說宏觀的,則是當這個軟件徹底的消失以后,測試就結束了。
看完點個贊吧,祝你早日找到好工作~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測試確實比開發入門較容易,但是測試的待遇比開發也有一定的差距,據我的了解,同樣工作年限的測試比開發薪資要低25%左右吧(假定都是三年的工作年限)。另外需要訂正一點,測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枯燥,只是和開發不太一樣,現在測試在國內受到的重視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公司測試部的地位都在提升,目前測試方向的發展空間也很大,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測試的職業期很長,可以看到三十五歲左右的測試,但是很少看到這個年紀的開發,測試更重視經驗的積累,所以,老的測試在很多公司都受到尊重,尤其是外企。如果你對測試沒興趣,那最好不要從事測試,那樣對你個人和對雇傭你的公司都不好。
···································^^····································
軟件測試入門確實比開發簡單,但是后期也會有很多東西要學的,百度上面很多資料的
···································^^····································
好執著的孩子,哈哈,如果你很喜歡開發就加油哦。如果哪算該學測試可以去領測國際官網下載視頻自學,關于軟測的資源還有面試技巧什么那個網站都有。輕松面對困難。祝你好運。
···································^^····································
個人的主動性
個人的對工作的熱情
個人的溝通能力
知識不一定是最重要的,軟件是個項目,合作好重要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就是期待已久的i9-9900KS評測,這個i9-9900KS其實早在今年的臺北電腦展Intel已經官宣過,這個S是Special Edition(特別版)的意思,而規格其實也早就公布了。
CPU的工藝、架構、三級緩存等等等等的主要參數都是和9900K一毛一樣的,但是頻率不同,就是特挑嘛,你們都懂的。
細分下不同的地方有三,最大不同之處也也是這個9900KS最大的賣點就是默認全核5GHz,也算達到10GHz一半了,比9900K高了0.3GHz。為此,CPU的TDP也達到了127W,說到這里就想吐槽這個數值也太特么精確了吧,也不知道是Intel的攻城獅太嚴謹,還是純粹覺得130W的TDP太大了。
最后就是CPU的步進變為了R0。應該有不少網友都知道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幽靈”與“熔斷”漏洞,而在軟件修復這兩個漏洞后酷睿處理器的性能多多少少受到了一定影響。這次的步進,推測是從硬件上修復了漏洞,讓處理器性能有所提升,為啥我會這么說呢?看看后面的同頻測試就知道了。
話不多說立馬上機吧,對比處理器拿了i9-9900K、i7-9700K、i5-9600KF以及AMD這邊的12核處理器Ryzen 9 3900X、Ryzen 7 3800X,兩者都用了華碩的主板、開放功耗墻,搭配超頻三360水冷以3600MHz的雙通道內存以及最強游戲顯卡RTX 2080 Ti。
性能實測
常規項目先來一套, 測試理論性能的CPU-Z、3DMark Time Spy Extreme;測試渲染性能的CineBench R15、CineBench R20、Pov-Ray、測試壓縮性能的Winrar、7Zip、測試視頻剪輯導出的X264、X265 FHD BenchMark;還有測試日常應用性能的PCMark 10,綜合來看,提升是有,不過也沒有超過8%。
說到酷睿自然不能忘了游戲測試,不然怎么對的起它“為游戲而生的”宣傳口號我們這里測試了奇點灰燼、CS:GO、DOTA 2、GTA 5、最終幻想14、全面戰爭三國、古墓麗影11、刺客信條:奧德賽以及絕地求生共9款游戲,測試都在1080P,全低特效下進行。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我們為什么調節為全低特效,當游戲特效越高,幀數就會變低,此時瓶頸往往在于顯卡,而跟CPU關系不大,因此調低特效可以盡可能展現CPU之間游戲性能差距。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現實中一般沒人這么做,測試只是展現CPU之間理論游戲差距。可以看得到酷睿游戲確實猛,不過9900KS對比9900K強的不多,也就100多幀高了幾幀的的提升。綜合上面19項測試,可以得到下面的圖表,能看得Intel這款處理器確實就是牙膏,綜合性能提升5%,聊勝于無吧。
如果只看單核性能,9900KS是參測CPU中最強的,但如果只看多核性能,i9-9900KS離目前AMD消費平臺最強U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功耗與溫度
看完了性能,應該不少網友還有疑問,全核5GHz的CPU功耗溫度會爆炸嗎?使用P95烤機,此時我們記錄的都是平臺功耗,I9-9900KS不出意外的獲得功耗最高的頭銜,但是處理器功耗比9900K也就高20多W,沒有出現暴漲的情況。
烤機時6款處理器除了9600KF其余處理器都輕松達到90攝氏度以上,看來三代銳龍雖然功耗不高,但熱量卻不低。
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地方是,可能Intel怕處理器溫度太高影響壽命,設置了一個100℃的溫度墻,無論怎么設置都無法解鎖,因為這個墻,烤機時CPU是沒有達到全核5GHz的,各款處理器具體烤機頻率可以看看這表。
同頻測試
那么Intel的這個U,真的只是特挑9900K再官超上去而已么?為啥還要挑這么久?為了驗證這一猜想,我們把i9-9900K和i9-9900KS都限制在了4.7GHz進行測試,發現同頻下9900KS都是比9900K強一點的,大概2%的性能差距。
工藝一樣,架構一樣,同頻為什么能有提升?估計就是這R0步進的功勞了,硬件修復了不少漏洞。同時同頻下9900KS的功耗和溫度都會低不少,說明這U的體質確實會比9900K好不少。
結論
好了新的CPU,我也不知道算不算新,已經全部測完了,總結來說,它比9900K要強5%,它是目前你能買到的Intel消費平臺最好的處理器,它是目前玩游戲最厲害的處理器,進一步鞏固了酷睿在游戲領域的優勢,現在官方售價4099元。
如果不看競爭對手和價格的話,這個處理器還算不錯的,畢竟不換工藝不換架構名字也不怎么改就能有接近了以前酷睿6代到7代換代的提升,還不滿足嗎?至少Intel沒有說這是10代酷睿,是吧?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