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面試高級審計員崗位時經常會被要求簡述如何做一個項目,那到底怎么做呢......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前期接了業務,評價業務風險,風險可控情況下承接項目簽訂合同,中期,編制總體審計計劃,具體審計計劃,然后進場,最后出報告等。那用稍微專業點說法應該如何描述呢?
首先,初步業務活動環節:確定是否承接業務,首次承接/連續審計?如果是首次承接,要了解審計目標,報告用途(這個真的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報告用途)、審計范圍(簽合同前一定要確定審計范圍,一年和兩年收費差異很大的^_^)、出報告時間,報告收費,管理層聲明書等;了解客戶及其環境,首次承接的要征得被審計客戶同意后與前任注冊會計師溝通。如果連續審計,相對于首次審計可以減少很多步驟,不過該關注的還是要關注。最后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
其次,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所處環境,這個環節就是了解一下被審計單位及其所處環境(重要性水平、會計政策、特殊考慮的領域等),了解內部控制,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然后,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最后,審計計劃(總體審計策略+具體審計計劃):
總體審計策略,包含了很多詳細內容:
1、了解被審計單位基本情況:在實操中我們一般都先通過企查查,天眼查等查詢被審計單位歷史沿革,行業,經營范圍,注冊資本及股權結構、訴訟情況等,對企業有一個初步完整的認知,結合與客戶溝通,了解企業主要產品或商業模式,所處市場,政府政策,稅收優惠等關鍵信息。
2、審計工作范圍:主要是了解企業財務報告編制基礎,采用的企業會計準則(新準則、舊準則區分清楚,大部分賬務處理存在差異),使用審計準則,與財務報告相關的行業特別規定,本次審計工作涵蓋范圍,集團內哪些組成部分需要審計,地點,時間安排等,審計/審閱?合并報表范圍,了解有些不并表原因,并入合并報表的話要看看是否合理,是否實際控制?
3、被審計單位業務及所處行業本期的重大變化:特別關注企業所處的行業是否有政府政策扶持等,比如新能源汽車行業?房地產行業?了解企業本審計期間是否有收購、兼并重組等重大事項存在,是否關鍵人員變動比較頻繁等特殊事項。
4、報告目標、時間、人員安排及所需要的溝通:特別注意時間節點,有些合同簽訂時已經標注好時間節點,特別是國企,上市單位這些,審計報告初稿時間,終稿時間,公布時間各個節點都必須嚴格把控好。人員安排主要是結合項目難度復雜程度安排,當然成本許可的話一個項目組安排4個有經驗審計員更好了額,這樣大家干起來更有效率哈哈,不過一般都是會帶小朋友一起,建議項目安排進場前系統培訓小朋友們,這樣效率更高。人員安排的還需要考慮是否需要利用專家工作,嗯,有些特殊行業確實需要專家大神來指導,畢竟術業有專攻。
5、初步判斷整體內部控制的有效性:
6、總體分析程序結算;
7、初步識別重大錯報風險領域:可能是舞弊啊等等,總之保持審計懷疑。
8、初步設定重要性水平:財務報表整體重要性、實際執行的重要性、未更正錯報名義金額(記得第一年剛入審計工作時,看了金鑫松老師審計課,然后發現跟實操差異好大,跟著做了一個年審都不知項目重要性水平是多少,還不敢問SB一枚......),不過如果不同時期座采用的比率數據來源如果存在比較大差異,記得一定要在底稿備注清楚。
9、識別的重大交易類別和重大披露流程及審計策略;
10、識別的重大賬戶、披露及綜合風險評估;
11、對被審計單位持續經營能力的考慮:要關注企業近幾年是否存在資不抵債,如果多年資不抵債的那審計意見可要好好寫,不是所有審計報告審計意見都是無保留意見哈哈。
11、重大會計問題及應對措施:這個步驟一般會對財報做分析,和客戶溝通,大致把賬務過一過,找出比較重大問題出來。
12、與治理層溝通的重大審計問題,也是審計報告上關鍵審計事項;上市實體應按照CSA1504號準則的要求,就哪些事項可能屬于審計中重點關注領域困而可能構成關鍵審計事項形成初步看法,按照CSA1151號準則要求與治理層進行溝通和討論,針對審計范圍和時間安排的計劃。非上市實體不需要按照CSA1504號準則的要求,在審計報告中溝通關鍵審計事項,但仍然應按照CSA1151號準則要求與治理層溝通重大審計問題,就審計范圍、時間安排溝通的結果進行記錄,考慮溝通結果影響及應對措施。
13、出具內控審計報告的特殊考慮;
14、預審后更新總體審計策略;
15、其他事項。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企業做審計都是有目的的,不知道你要的審計報告是干什么用?因為目的不同,審計范圍和目的也不同! 年審報告一般是對一個會計年度的財務報告發表意見;專項的審計報告可以根據特定委托目的確定審計范圍,這個范圍可以跨年。 企業2011年注入資金,在增資時應當要驗資報告而不是審計報告。 希望能幫到你!
···································^^····································
可以一起做。但是是分別出兩個年度的審計鑒定報告。 做一份不行。
···································^^····································
···································^^····································
會計中哪個職務都不能出具審計報告,審計報告是社會上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會計中總賬會計是主要負責配合事務所對公司賬務進行審計并出具審計報告。
·······································································
我們精選了一下網友答案:
···································^^····································
來源:央視財經
有家公司的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失聯已經將近一年,監管部門和投資者對誰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已是一頭霧水,這家公司就是秋林集團,目前已經是*ST秋林,今天股價僅1.6元。
記者來到總部位于哈爾濱的秋林集團總部,盡管下著小雪,室外溫度接近零下20℃,商場內卻是人頭攢動、熱氣騰騰,顧客們選購商品,看起來一切如常。很多人不知道,這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已經失聯將近一年了。 
2019年2月15日,秋林集團發布公告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為協助天津市公安局,司法凍結了公司股東嘉頤實業、奔馬投資、頤和黃金所持有的公司股份,這三方股東為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超52%的股權,對秋林集團絕對控股。2月16日,公司發出公告稱與董事長李亞、副董事長李建新失去了聯系。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也成了一個謎團。
記者:實際控制人這個事情搞沒搞清楚? 
秋林集團總裁 潘建華:這一塊現在我們是聘請大成律師所在核實,這個也是上交所比較關注的問題,現在也有待于再進一步的核實。看公告,以公告為準。
事發后,上交所和監管部門曾質疑秋林集團實控人究竟是誰?實控人是否存在股份代持情況,其與消失的兩位董事長有什么關系?
從權益上講,秋林集團的實控人是平貴杰,但平貴杰在回復監管部門詢問時卻表示,權益是他的,但是公司都是由李建新和李亞等人控制和負責,他本人并未實際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秋林集團委托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進行調查,由于公司董事長、副董事長失聯,無法與其本人核實,目前還沒有結果。
記者:目前監管部門對公司有什么要求?
秋林集團總裁 潘建華:監管部門要求我們依法依規,按照上市規則實事求是地及時披露信息。
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失聯將近一年,給秋林集團帶來哪些影響?公司由誰來經營管理呢?
董事長李亞和副董事長李建新失聯后,公司內部的5位職業經理人組成了應急領導小組,總裁潘建華被推舉為代理董事長,全面負責。
根據會計師事務所對秋林集團出具的2018年審計報告,因涉嫌賬款不實、存貨“丟失”等問題,公司在當年共計提了36.95億元的壞賬損失。按照當前的金價換算,這一金額可折合近10噸的黃金價值。
2018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收47.26億元,同比下降30.67%,凈利潤為負41.31億元,同比下降2625%。伴隨著巨額虧損年報的發布,公司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隨即又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記者 李炯:秋林集團2019年涉及三個訴訟案件,涉案金額高達16億元,這也嚴重影響了公司的正常運行。
秋林集團在這幾起合同糾紛案件中都是被告,在采訪中主持工作的總裁潘建華告訴記者,其中涉案金額最大一個案子,渤海信托借款共計10個億的擔保案件,浙江高院已經判秋林集團勝訴。
秋林集團總裁 潘建華:這個案件我們應該說給公司卸掉了10個億的包袱。另外兩個案件,一個是華夏銀行3個億的案件,還有龍井銀行的3.4億的案件,這兩個案件目前正在審理的過程當中。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證據來看,我們沒有參與上述事項,公司不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潘建華在采訪中表示,由于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失聯,他們所負責的公司黃金板塊,業務已陷于停頓。而這一板塊占到了以往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90%。
秋林集團的主營業務分為黃金加工銷售、投融資、百貨和食品銷售四個板塊。在黃金業務停滯之后公司的其他業務情況如何呢?
記者 李炯:秋林公司是哈爾濱乃至整個東北地區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作為秋林集團百貨和食品的銷售核心,目前這里的經營情況怎么樣呢?
秋林集團上市之初的主業就是百貨和食品銷售,潘建華告訴記者,公司目前的工作重點就在這兩項傳統業務上謀發展。
秋林集團總裁 潘建華:工作重點在百貨和食品兩個方面謀求更好的發展,我們跟北大倉集團簽訂了合作框架協議,通過合作我們可以和一墻之隔的原百貨大樓形成商業一體。
記者看到,在秋林公司老樓北側原哈爾濱百貨大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
秋林集團副總經理 孫曉春:秋林公司將與一壁之隔的百貨大樓進行深度合作,擴大商業面積3萬多平方米,形成一個商業綜合體的規模,來更好地為廣大顧客提供一個良好的購物空間。
秋林公司最有名的還有俄式的面包和紅腸,銷售柜臺前一直排著長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