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乳類,主要包括母乳、配方粉、純牛奶、酸奶、奶酪等,奶制品營養豐富,富含鈣、優質蛋白、維生素A和其他營養素。0~3歲的嬰幼兒神經系統和身體發育迅速,必須保證充足的奶制品供應。

但面對鋪天蓋地的奶粉廣告轟炸,和一些“6個月之后母乳沒有營養”的謠言,加上缺乏科學的育兒知識,就很容易過早的放棄母乳喂養,盲目的選擇一些價格昂貴的配方粉(即使家庭條件較差);或者因為相信配方粉的“神奇”,而遲遲不敢給寶寶斷配方粉。
這些誤區的存在,一方面會造成嬰幼兒無法獲得最佳的營養攝入和身心發育,比如過早的斷母乳;而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很多家庭的經濟負擔,比如遲遲不敢停配方粉,且只選擇最貴的配方粉。
如何既科學育兒,又能根據自己的家庭實際情況,給在不同階段的嬰幼兒選擇合適乳類,是很多媽媽非常關注的問題。
首先,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嬰兒前6個月內應該純母乳喂養,純母乳喂養是指除母乳外,不給小嬰兒添加任何的食物和飲料(包括水),除非孩子腹瀉或出汗較多時,可給予適量的水或補液鹽。
母乳喂養的好處很多,省錢、方便、衛生、營養最符合小嬰兒的需要、利于母嬰間情感交流……。對寶寶而言,研究發現,吃母乳的嬰兒出現中耳炎、嚴重腹瀉和過敏性疾病的風險都低于非母乳的嬰兒,且母乳喂養對預防寶寶成年后患肥胖癥和糖尿病也有重要作用。對媽媽來說,有證據表明母乳喂養有利于產婦體重恢復,降低乳腺癌的風險。母乳喂養的好處太多了,鋪開來講可以講幾天,而且只要方法得當,絕大多數乳母泌乳量都可以滿足需要。
談這些,就是想讓大家重視母乳喂養,前6個月要盡力做到純母乳喂養,滿6個月后,要開始添加輔食了,但在添加輔食的同時應該繼續母乳喂養,而不是聽信什么“6個月之后母乳沒有營養”的謠言。6個月后開始添加輔食,只是因為隨著嬰兒的長大,只靠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嬰兒“全部”的營養需要了,加一些輔助奶類的食物,以滿足嬰兒日益增長的營養需求,但1歲之內母乳仍然是最大主角。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在嬰兒滿6個月后,應該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繼續母乳喂養至2歲甚至更多。美國兒科學會建議,至少應該堅持母乳喂養到寶寶滿一周歲,只要母親和嬰兒都愿意,1歲后仍然可以繼續母乳喂養。
所以,無論從科學角度,還是出于省錢的考慮,1歲之內的奶制品都應該盡量選擇母乳。
如果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母乳無法滿足寶寶營養需求,或由于工作原因實在無法堅持母乳喂養至滿1歲,怎么辦?
1周歲之內,除了母乳,配方粉是次之的選擇,還并不適合飲用牛奶。不過滿6個月后,發酵的乳制品,如酸奶(全脂原味酸奶)和奶酪是可以少量作為輔食加入食譜的,比起純奶來,這些發酵乳制品更容易消化,且不易過敏,所含的益生菌還可能對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和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有益。但添加時應遵循輔食添加的原則,由少到多,觀察孩子3~5天,看是否有過敏反應(腹瀉、皮疹和嘔吐等),如果沒有,則可繼續放心的列入食譜。
如選擇配方粉,需注意,國家對配方粉的營養素種類和比例是有統一標準要求的,所以市售同階段的配方粉成分均大同小異,沒必要看廣告的忽悠,只盲目買最貴的。如由于經濟條件或供應問題,以前吃的品牌不便于繼續買了,也可以隨時直接轉用其他品牌(香港衛生署的建議),只要選大品牌的,價位中等的就沒問題。這是考慮了經濟條件和必要性。當然如果你實在不放心國產奶粉的安全問題,或者家里不缺錢,選擇國外的大品牌,價格貴一些也完全可以。
1歲之后就簡單了,能母乳喂養的盡量繼續母乳喂養,但這時從營養角度母乳已經不再那么必須,更多的好處是可繼續增強母嬰之間的交流,堅持下去也是更有益的。
如果選擇1歲之后不再母乳喂養,那么這時孩子飲食的數量和種類都很豐富了,奶只是孩子均衡飲食一部分,主要目的是提供骨骼發育的鈣。且這時寶寶胃腸道的發育也日趨完善,很少過敏,所以奶制品的選擇可以多樣化了,包括純牛奶、酸奶、奶酪都可以,沒有必要再遲遲不肯斷配方粉了,尤其是經濟條件一般甚至較差的家庭。
需注意的是,幼兒的身體發育較快,需要更多的能量,而脂肪是能量的重要來源,因此幼兒需要脂肪比較多,不宜過多的強調低脂或脫脂。香港衛生署建議,2歲之內盡量選全脂奶,2~5歲可以用低脂奶,而5歲之后就可選脫脂奶了。當然,如無肥胖問題,2歲后也可以一直喝全脂奶。1~3歲的幼兒每天應保證350~500毫升的奶類。
總結一下的話,要想科學又省錢的選擇乳類,寶寶前6個月應純母乳喂養,6~12個月應該添加輔食基礎上繼續母乳喂養。如果前12個月實在無法母乳喂養,配方粉是最佳的替代品。酸奶和奶酪可作為輔食在寶寶6個月后少量添加,12個月內不能喝牛奶。1周歲之后盡量繼續母乳喂養,如不能,也沒必要接著用配方粉了,直接改喝牛奶就可以,其他奶制品也都可以吃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