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弓箭:穿越五千年硝煙的利器?

    宋朝大詩人蘇軾“老夫聊發少年狂”,率領眾人出城狩獵,不由熱血沸騰,生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抱負。弓箭和良駒,正是古時英雄的標配。

    古代,弓箭是遠距離打擊的有效武器。據史學家推斷,中國古代使用弓箭可以追溯到兩萬八千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而真正進入實戰的弓箭則出現在四千多年前的遠古時期。那時,神州大地上生活著軒轅氏黃帝及其族人、神農氏炎帝及其族人,還有蚩尤領導的九黎氏族。原本互不相擾,各自過各自的日子。然而,蚩尤意欲擴張,想把自己的領地延展至北方炎帝的領地,與華夏各族的大戰一觸即發。

    既有意侵犯,蚩尤部落早做足了準備。九黎有九個部落,每個部落又有九個氏族,每個氏族的酋長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勇士,九九八十一,再加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大酋長蚩尤,個個力大無窮,兇殘至極。

    他們身披獸皮,手持利斧、重錘沖來,神農氏部落被打得措手不及,戰爭沒開始多久就接連吃敗仗。

    神農氏炎帝愁容滿面,只得帶領族人連連敗退,看著族人死傷嚴重,不得不暫時撤到軒轅氏族的領地。雖然炎帝打仗不行,但是游說功夫卻是了得,當即給黃帝分析形勢:如今,蚩尤視我族為眼中釘,無暇顧及于你,軒轅氏族暫時是安全的,但是一旦滅掉我們,下一個就是你!這個“唇亡齒寒”的故事觸動了黃帝。他答應出兵相助,和炎帝聯合起來對付蚩尤。

    主意已定,接下來就得商量如何擊退蚩尤。兩位首領召集群臣總結教訓,商量對策。影響戰爭勝敗的主要因素無外乎士兵和武器,蚩尤士兵人高力大,而炎黃部落則偏弱,這個一時半會難以改善。只得從武器上下手,想要獲勝,他們只能從改良武器上入手,最好這個武器能夠遠距離使用。近身搏擊,以弱敵強,力量懸殊,成功率不會太大。

    會議結束后,眾人都心事重重地回去想如何研制武器之事。大家都清楚這一戰的重要性,事關整個氏族的存亡。部落里有個叫揮公的人,向來聰明,但這次也是無計可施,心里煩躁的他往家走去。路過一條小河,一時沒站穩,他忙伸手抓住根樹枝這才沒栽進河里,然而松手的時候卻被樹枝猛地彈了一下,還挺疼的。

    揮公邊揉被打疼的胳膊,邊想這小小樹枝怎么有這么大的力量。如果能用來對付入侵敵軍……這么想著,他不禁笑了起來,也顧不得回家了,忙去樹林里找樹枝。樹林里烏鴉亂叫,揮公觀察了一番,發現有些烏鴉離開枝頭的時候會被彈到,就跟剛才的自己一樣。他決定自己動手做實驗,測試一下彈擊的力量:先把樹枝弄彎,再猛地放開,力量的確很大,甚至能拋起石塊。為了讓這樹枝更易掌握,他做了改進,用繩子綁住樹枝兩邊,系緊,隨手拿塊石子實驗,拉緊繩子猛地松手,石子被彈出去。石子威力不夠大,他又想到把樹枝一頭削尖,射出去刺傷敵軍。揮公給自己的發明起了個名字——烏號(烏鴉因此而號叫)。

    試驗成功的揮公忙跑去報告部落首領,黃帝、炎帝下令族人趕制烏號(弓箭),接下來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炎帝、黃帝與蚩尤交戰于涿鹿,憑借著弓箭之利打敗了蚩尤,奠定了漢族的統治地位。弓箭也隨之流傳下來。

    后來,弓箭制作技術不斷發展,選材也越發精良。先是獸骨或是石片被磨成箭鏃安置在木棍箭頭上,提升殺傷力,而后青銅器時代到來,銳利和堅硬的銅制箭鏃漸漸取代了獸骨和石片。一系列的射箭理論也慢慢形成,如“身若戴板,頭若激卯,左足蹉,右足橫”等等。如今,熱兵器成為作戰的主力,弓箭漸漸退出了戰場,更多地出現在體育賽事中。

    (作者:張連敏)

    【參考文獻】

    李義.《歷盡滄桑話弓弩》.《輕兵器》,1996.8.15

    劉占成,張立瑩,楊歡.《秦代弓弩的射程》.《文博》,2012.4.15

    • 發表于 2015-03-14 00:00
    • 閱讀 ( 108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