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給中國人的常用粗話做一個“出口”頻率排行榜的話,“神經病”肯定會排在頭幾位。可是大家恐怕不知道,神經病并不是一個嚴謹的醫學概念,更不會有人得這種病。醫學上只有神經炎、神經癥。而我們經常用來形容不正常個體的“神經病”,在醫學上被稱為精神病。
神經炎和精神病都很容易從字面意思理解,可是神經癥呢?究竟是什么病?下面筆者就帶領大家走近科學,揭開神經癥的神秘面紗。

神經癥,那么近又那么遠
說起神經癥,其實它只是一種常見的心理問題,并不值得大驚小怪。首先,心理問題是每個人都可能會有的心理異常狀態,就像感冒發燒一樣,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那些不嚴重的心理問題,通常也像不嚴重的感冒一樣,會自行離開你。至于某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那就有可能發展成我們今天要說的神經癥了。
首先,神經癥沒有解剖學上的病變,而是純粹的心理問題。我們知道,所有的心理問題都是由心理沖突構成的,就像林朝英對王重陽那樣又愛又恨,問題就容易來了。我們通常面臨的心理沖突都像“又愛又恨”那樣,和現實處境相聯系,而且帶有明顯的道德色彩。不論選擇愛或者恨,都有道德的一面,也有不道德的一面。這樣的心理沖突,我們稱為常形心理沖突,或者叫心理沖突的常形。

可是有些心理沖突就不一樣了。比如某人整天糾結于藍翔的挖掘機是不是最強,這類問題與現實聯系不大,甚至是雞毛蒜皮的小事,而且也根本與道德色彩無關。這樣的案例我們就稱之為心理沖突的變形。心理沖突的變形,就是神經癥的必要條件。

那么問題又來了,是不是有了變形的心理沖突,就一定是神經癥患者呢?當然不是,通常醫生還有一套診斷方法來評定。評定方法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病程方面:短程(不到3個月),得1分;中程(3個月到1年),得2分;長程(1年以上),得3分。病程是最重要的評定指標,想想看,如果一樁小小的心理問題也能讓你糾結一年以上,那恐怕你也挺嚴重了。
第二,是精神痛苦程度:輕度(自己可以設法擺脫——話說這還來求醫干嘛?一般診斷的時候都遇不到這種情況),得1分;中度(在別人幫助下可以擺脫,別人一走問題又來了),得2分;重度(在別人幫助下也無濟于事),得3分。
第三方面就是社會功能:輕微妨礙工作學習和人際交往,得1分;部分妨礙(成績顯著下降,不得不改變部分工作等),得2分;嚴重妨礙(休假退學,回避社會等),得3分。
做完這些評分之后,如果總分大于等于6,那就是神經癥了。如果是4分或5分,那就是疑似神經癥,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確診。得分小于3分的同志們,就可以安全地劃到神經癥群體之外了。
當然,診斷神經癥也不是這么簡單,在臨床上我們還要確認患者是否患有生理疾病,將心理和生理分開治療。另外,還要考慮患者是否有人格障礙,比如反社會人格啥的,這就不是僅僅靠醫生能治得了的了。
千奇百怪的神經癥
神經癥并不是某種單一的心理疾病,而是一個龐大的家族。常見的神經癥有神經衰弱、焦慮神經癥、恐懼神經癥、強迫神經癥、疑病神經癥,上述五種被稱為五大典型神經癥。此外,還有四大不典型神經癥,分別是:抑郁神經癥、人格解體神經癥、其他神經癥和無法分類神經癥。在此,我們主要介紹幾種典型神經癥。
神經衰弱癥,是最常見也最容易得上的。癥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第一,與精神易興奮相聯系的精神易疲勞。興奮的時候,聯想回憶增多且雜亂。4歲的時候鄰居踢你一腳,5歲的時候二狗子借你十塊錢之類雜七雜八的記憶,都一股腦涌現出來。更讓人不爽的是,你還把持不住。而且,你還會感覺過敏,怕光、怕吵、皮膚怕粗糙的摩擦,一下子就升級成了一個嬌氣包。

興奮過后,就是彌散性的疲勞了,干啥都累,干啥都沒興趣,還會引發你的負面情緒。久而久之,負面的東西你記得死死的,倍兒爽的feel你全都記不住。
在情緒方面,神經衰弱癥患者經常煩惱,容易生氣,而且心情總是很緊張,又容易傷感,愛打抱不平。看上去還有點兒可愛對不對?可是時間長了,就容易形成“彌散性敵意”,看誰都不順眼,氣人有、笑人無,幸災樂禍。最可悲的是,個人情緒波動還不斷以三部曲形式循環:暴躁——后悔——控制,控制不住再暴躁——再后悔——再控制。嚴重的患者甚至連吃飯休息的時候都無法放松。更可怕的是,神經衰弱還能帶來生理障礙,如睡眠障礙(包括失眠、多夢、醒后不解乏等),頭部不適感,個別內臟功能出現輕度或者中度障礙,讓人充分體會什么叫人艱不拆,感覺以后都不會愛了。

相比之下,焦慮、恐懼、強迫、疑病這幾種就好理解多了。它們的共同特點都是與現實處境不相稱,過分關注某些本來沒必要考慮的事情。其中焦慮還包括急性焦慮發作(來得快去得也快,沒有明顯誘因,不可預測——這一點就像癲癇一般)和廣泛性焦慮(持續原發性焦慮,無明顯對象,伴有自主神經癥狀或運動性不安)兩種主要類型。簡而言之,一種是急而短,一種是緩而長。
萬一得上了咋辦?
神經癥是某種生活風格的產物,是特定行為模式的結果,與以前的生活態度直接相關。就像某位拿寶劍(象征斬斷煩惱)的先哲說的,“人之所以會煩惱,是因為不夠智慧。”你選擇了不積極的態度,才有可能患上神經癥。

可是萬一你已經確診是一名神經癥患者了,要怎么辦呢?首先就是別著急,你離精神病還差得好遠呢。他們眼中世界是花非花霧非霧,主觀和客觀世界都不統一,相信你如果能好好閱讀我寫的文章,還沒嚴重到那個地步。其次就是配合大夫,不要放棄治療。大夫會根據你的情況,選擇不同方法來逐步治好你的神經癥(常用的有系統脫敏法、沖擊療法、厭惡療法等)。
如果心理疾病是一個龐大的匪幫,那么神經癥頂多只是個最低級的小頭目,根本沒有那么嚇人,很容易被英勇的人民警察捕獲然后改造教育。因此,只要你相信期待相信愛,病情終究會改善。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