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點球,自然有說不盡的故事,道不完的話題,有巴喬憂郁的眼神,有特里黯然的背影。球門長7.32米,高2.44米,在如此大的范圍內,守門員要守住對方射手12碼外勢大力沉的點球,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根據ESPN調查,世界杯淘汰賽階段,點球的命中率只有75%。就是說每罰4個點球,守門員便可以成功將一個拒之門外。這一統計結果,讓人不禁想問,到底撲救成功率為何如此之高?守門員在撲點球中有哪些策略?其實,從很多鮮活的事例中我們可以找到守門員的三十六計。

第一計 先發制人:王大雷
亞洲杯的戰火剛剛熄滅,中國隊出色的發揮也贏得了滿堂喝彩。其中王大雷的神勇一撲,自然成了無數人茶余飯后的談資。其實,仔細觀察這個撲救,不難發現,在哈扎茲支撐腳落地,準備發力爆射的一瞬間,大雷突然雙腳向前跨出了一小步,然后順勢往自己的左側撲去,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正是這簡簡單單的一小步,讓大雷在撲救時不再被動等待,反客為主。這一小步看似容易,其實大有玄機:首先可以封堵射門角度,擴大防守范圍。其次可以幫助自己發力蹬地,為之后的撲救動作蓄力。最后可以干擾對手,影響正處于精神高度集中狀態的射手。當時哈扎茲射出的球軟弱無力,好像自動送到大雷身前一般,這或多或少受到了大雷突然啟動的影響。另外,這墊步的時機非常有講究,過早出擊會被判撲球違例,即使成功撲出也要重罰點球。而過晚出擊不但達不到先發制人的效果,還會因為額外的動作浪費時間,從而錯失了撲球的最佳時機。其中的微妙之處,實不足為外人道也。
第二計 虛張聲勢:托爾多
2000年歐洲杯半決賽,荷蘭對意大利,成就了圣.托爾多的神話。荷蘭做為東道主,占盡天時地利人和,整場比賽打的意大利疲于應付,毫無還手之力。場上的意大利隊,就如同怒海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翻船的危險。很快意大利被罰下一人,以多打少。之后不久,意大利隊員在自己禁區內犯規,被裁判處以極刑----點球。此時一種絕望的情緒彌漫全隊,士氣低落,真可謂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而就在此時,托爾多站了出來。他絲毫沒有受到隊友影響,一個側撲,將荷蘭隊長弗蘭克.德波爾的高質量點球撲出門外。雖然成功撲出了這粒點球,但比賽遠沒有結束,意大利在場面上依然十分被動,被荷蘭人在門前狂轟亂炸。不久之后,意大利后衛又一次在禁區內犯規,送給了荷蘭人第二粒點球。整體來看,荷蘭人氣勢如虹,所向披靡,而意大利卻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托爾多此時卻毫不慌張,站在門前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這次倒在他腳下的是荷蘭人克魯伊維特,他過于追求角度的射門打在了立柱上。兩次點球不進讓意大利看到了勝利的希望,眾志成城之下終于將踢瘋了的荷蘭人拖入點球大戰。古語有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前兩次的點球不進早已撲滅了荷蘭人的氣勢,整個點球大戰變成了托爾多的個人表演。只見他左撲右檔,四粒點球又成功守住了三個,把荷蘭人送回了老家。看場面,整場比賽荷蘭以多打少,占盡上風;論技術,荷蘭人各個是點球高手,而托爾多憑借的就是自己在全隊低沉時聲張出的一點氣勢,造就了六個點球守住五個的神話。
第三計 以逸待勞:范加爾
曾經有個笑話,說的是雙方在進行點球大戰,一個觀眾說:踢得太累,腳法不準了。另一個觀眾插嘴道:那為什么不在比賽前罰點球呢?笑話畢竟是笑話,點球大戰是不可能在比賽前罰的,但從中不難看出,體力在點球中是至關重要的因素。荷蘭名帥范加爾,深明此點,并為我們獻上了精彩的以逸待勞之計。2014年世界杯,荷蘭對哥斯達黎加的四分之一決賽,雙方在九十分鐘內互交白卷,比賽拖入了加時。直到加時賽的最后一分鐘,荷蘭人只用了兩個換人名額,正當大家以為比賽要按部就班的進入點球大戰的時候,范加爾終于打出了手里最后一張牌,換下場上的主力門將西勒森,換上替補門將克魯爾。這一換人決定出乎了所有人預料。原來老謀深算的范加爾早在比賽前就考慮到點球大戰的可能,于是專門訓練克魯爾準備點球,并在比賽中為他預留了一個換人名額,直到最后一刻才將他換上。一方體能充沛,蓄勢待發;另一方剛剛經歷了120分鐘血戰,體力幾近透支,最終結果也不言而喻。克魯爾通過精準有力的撲救,不負眾望,成功封出了兩粒點球,將疲憊的哥斯達黎加人送回了家。可惜在半決賽時,因為對手實力強大,范加爾不得不在比賽中早早用掉了三個換人名額,導致點球大戰時沒有名額可換,最終遺憾的輸給了阿根廷。
第四計 以靜制動:克魯爾
除了體能充沛的原因以外,克魯爾在撲點球時也有自己的拿手絕活。一般來說,點球的主動權在射手,如果等到射手將球射出再去判斷撲救方向,往往會撲救不及。所以很多時候,守門員都會預先選擇一個方向,在射手射門的同時撲救過去,賭對面的射手把球踢過來。例如荷蘭門神范德薩,就習慣向射手射門腳的方向撲救。例如右腳射門的對手,他就向右撲救。但在對哥斯達黎加的點球大戰中,克魯爾卻與眾不同。他并不著急出手,而是以靜制動,等射手將球射出后,靠自己瞬間的反應撲救,并全部判斷對了對手五粒點球的方向,成功封堵出了其中兩球,幫球隊拿下了比賽。要知道哥斯達黎加人剛剛在之前的八分之一決賽的點球大戰中以五罰全進的驕人戰績把希臘隊淘汰出局。
第五計 知己知彼:萊曼
如果你要問,撲點球技術哪家強?那得到的回答一定是,歐洲德國可稱王。德國人在世界杯歷史的點球大戰中至今未嘗敗績,而最經典的一次要追溯到2006年與阿根廷的對決。雙方在120分鐘的對決中均無建樹,比賽被拖入了最緊張最刺激的點球大戰。作為東道主德國隊的主力門將萊曼此時有什么策略呢?所謂下君用己之力,中君用人之力,上君用人之智。萊曼可不像一般的守門員,只知道靠自己的經驗,傻乎乎的賭運氣。相反,這一次,他借助了一把科學的智慧。原來,在點球大戰之前,德國的助理教練給萊曼送來了一張神秘的小紙條。萊曼每次撲點球前,都要拿出紙條,默默的看上一眼。最終結果,他所有點球都判斷對了方向,除了兩個質量太高無力回天以外,其他全部撲出,而阿根廷人只能黯然出局。那么紙條里到底寫的什么呢?當然不會是”God bless you”這種毫無營養的祝福。原來狡猾的德國人利用主場之便,在阿根廷的訓練場布置了攝像頭,然后把收集回來的點球訓練數據輸入電腦,使用專業的分析軟件,分析總結出了所有阿根廷射手的射門特征,寫在一張小紙條上交給萊曼。這張紙條從上到下的內容依次是:
克魯茲-長距離助跑,右上角
阿亞拉-注意他的射門腿,左下角
羅德里格斯-大力抽射右邊
坎比亞索-短距離助跑,左上角
與最后的結果完全一致。而萊曼就是憑此獨門秘籍,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比賽。不能不讓人嘆服一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