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大腦,如何記錄我們的人生?

    我們對生命中某些片段印象深刻,而對其他片段只有一些零散的記憶。那么,是什么導致我們記住一些事,而忘記另一些事呢?長久以來,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但現在,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出現了重大進步,使得我們開始了解大腦如何記錄人生。

    自傳體記憶是不完整的

    有研究發現,嬰兒未出生時就有記憶能力。如果孕婦常看電視劇,那么新生兒聽到該電視劇主題曲時就會停止哭泣。心理學家認為,這些主題曲會讓新生兒回憶起在媽媽肚子里的溫暖寧靜,從而心情平復。盡管自傳體記憶從2歲時開始逐步發展,但我們對6歲之前的個體經歷很難有精確的記憶,心理學家將這一現象稱為“幼兒期失憶”。

    “幼兒期失憶”現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存在三種假說。

    第一種觀點認為,“幼兒期失憶”是因為海馬與大腦其他部分之間的神經通路尚未成熟。海馬的功能是對記憶進行整理,因此,在其發展成熟之前,我們很難將自己的經歷轉化為長時記憶。

    第二種觀點認為,個體語言技能的發展在自傳體記憶的形成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倫敦城市大學的心理學家馬丁·康韋指出,語言的功能類似于腳手架,它支撐著記憶,便于我們日后對記憶進行提取。康韋通過實驗證明了這一點。他發現,兒童在學會用語言描述一件事之前,很難記住這件事。

    第三種觀點認為,自我意識對于自傳體記憶的形成發揮著關鍵作用。美國艾莫里大學的羅賓·菲伍什認為:“自傳體記憶與一個人如何認識自己,以及性格特質的形成緊密相關。”在成長過程中,個體的身份認同與記憶發展是相互依賴的。個人經歷一方面塑造我們對自己的認識,另一方面還會影響我們的個性形成。性格進一步決定我們的記憶。

    生活事件影響自傳體記憶

    隨著我們離開父母的懷抱,來到更廣闊的社會世界,自傳體記憶也日漸成熟,并且階段特征非常明顯。康韋說:“如果讓一個10歲的兒童回憶往事,他(她)很難說出完整的故事;但是一名20歲的青年可以連續說幾小時。”在兒童逐漸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是什么促成了自傳體記憶的發展呢?

    心理學家的解釋是,大腦一直處于持續發展狀態,并且在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發生了某種解剖學變化。另一種解釋是,我們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更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體驗,而與強烈情緒相關的記憶會持續更久。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這一時期我們生活中會發生許多非常重要的事,如第一次開車、畢業、初戀等,而個體對重大事件的記憶會更持久。

    文化影響自傳體記憶

    自傳體記憶的形成、發展與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鞏固我們對往事的記憶,同時塑造著我們自傳體記憶的風格。如果一個家庭習慣用細致的方式回憶往事,那么,來自這種家庭的兒童,相比其他家庭的兒童,在學齡階段能夠更好地描述自己的生活經歷。

    然而,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一個人的自我不止受到一種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表現出雙文化的特征,這一變化會進一步影響自傳體記憶的特點。文化啟動的研究表明,自我建構具有動態性。具體來說,個體表現出獨立型自我還是互倚型自我,取決于當前的文化情境,進而啟動自傳體記憶表現出上述文化差異。例如,當獨立型自我建構被啟動后,個體在回憶往事時更關注個人感受;而當互倚型自我建構被啟動后,個體回憶往事時更關注社會和歷史背景。

    • 發表于 2015-06-01 00:00
    • 閱讀 ( 80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