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上海某賓館發生爆炸事故,直接將一座二層小樓炸塌,造成了3死3傷的嚴重后果。而根幸存者的表述,爆炸可能是因為該賓館廚房中的液化氣罐泄漏引起的。那么,平時常見的液化氣罐,為何能惹出如此之大的麻煩呢?
為啥會爆?
中學的化學課上講過,所謂爆炸,就是在極短的時間、較小的空間內,大量的能量突然被釋放出來,讓氣體迅速膨脹,卻又沒來不及分散,就會引起巨大的聲響、強光和沖擊波。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需要兩個因素:巨大的能量,有限的空間。
對于液化氣爆炸來說,這兩個條件都很容易滿足。
液化氣又稱液化石油氣(LPG,有些城市也提供液化天然氣LNG,但多用于汽車燃料而非廚房),主要成分是丙烷和丁烷。日常用的打火機里,往往充的也是它們,只要電池或打火石產生的那一點小小火花就能點燃,其易燃性可想而知。
同時,液化氣的密度比空氣要大一些,也就是說,液化氣一旦泄漏,不容易從窗口飄走,反而會沉降下來,聚集在屋子的底部,從而讓屋子里的液化氣濃度越來越大。
化學上有個詞叫做“爆炸極限”,也就是說,只要空氣中含有的可燃氣體的達到一定的比例,再有熱源即可將其點燃并引爆,而液化氣的爆炸極限是在1.7%-9.7%(不同廠家的液化氣成分不同,爆炸極限也不同),換句話說,只要空氣中的液化氣達到百分之幾,再加上明火或者電器開關的火花,就足以產生巨大的熱量。
而對于任一個非露天的廚房而言,空間都是有限的。這些熱量使得室內的空氣瘋狂的膨脹,有限的空間里卻阻礙著這種膨脹,最終的結果就像是我們點燃了一個爆竹——轟隆一聲巨響,被氣浪沖開的就是門窗甚至墻壁、天花板。
威力如何?
一場爆炸的威力大小,取決于爆炸物的量,和空間的密閉程度。液化氣的燃燒值大約是45000千焦/立方米,是標準煤的一倍還多,而氣體的燃燒速度又比煤塊迅速得多,所以能在瞬間產生巨大的熱量。顯然,參與爆炸的液化氣越多,這場爆炸的后果就會越嚴重,家用液化氣罐里,灌裝的液化氣通常都是10、15公斤,危險性相對較小;而商用的液化氣罐則可能達到50公斤,一旦發生泄漏和爆炸,威力當然也會可怕得多。比如,2014年12月,在成南高速上一輛運載液化氣的罐車發生泄漏并起火、爆炸,直接將該卡車炸成廢鐵,并導致了多部車輛連環撞擊。在中東一些動蕩地區,液化氣罐甚至被改造成了簡易路邊炸彈,其威力可見一斑。
如果是房間里還有別的液化氣罐,爆炸產生的沖擊波會導致罐體受損而泄漏,從而引發二次爆炸——這就是為什么安全須知上都會提醒,廚房里最好只存放一個液化氣罐,用完再及時更換。當然,很多商家為了營業方便,屋子里擺著幾個大液化氣罐也是常事,但顯然很不安全。
而廚房的空間越小、門窗開得越小,爆炸產生的氣浪無法及時宣泄,產生的壓強就會越大,從而讓破壞愈加嚴重。通常認為,在爆炸的一瞬間,房間墻壁受到的沖擊力高達十噸以上,足以輕松摧毀磚墻、掀飛房頂,甚至破壞承重結構,造成次生損害。從這個意義上說,在老舊房屋、人員密集的高層建筑中,最好不要使用液化氣罐。
在上海這次爆炸中,目前還不清楚廚房里放的是多大的液化氣罐,但從其房倒屋塌的后果來看,很可能是大罐裝的液化氣。

一句話,真不能小瞧了液化氣罐,弄不好就是家庭里的一顆定時炸彈。
怎么防范?
對于家庭用戶來說,最好就是干脆不用液化氣罐而改用管道燃氣,因為管道燃氣入戶后有多道閥門,相對更安全一些。但對于還沒有開通管道燃氣的地區,則需要經常性的檢查氣罐和灶具。因為液化氣每次加氣時,都要更換鋼瓶,而鋼瓶實際上是有壽命的,一個嚴重銹蝕的鋼瓶、一個擰起來很容易打滑的角閥,都意味著潛在的泄漏、爆炸風險。我國的法規要求液化氣鋼瓶上標明出廠年月,并定期進行質量檢測(通常是3~4年檢測一次);所以換氣時不妨多留個心眼,看看鋼瓶上有沒有檢測合格的日期鋼印,對于那種超期服役的液化氣罐,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應該堅決拒收。
此外,鋼瓶與灶具連接的軟管,也應該經常檢查、更換,避免因為橡膠老化而出現泄漏。一旦發現有漏氣現象,切勿自行處理,請聯系廠家妥善處置。
對于餐飲業場所而言,一個重要原則就是盡可能不在廚房內放太多氣罐,更重要的則是不要去非法加氣點填充液化氣。這些黑加氣點的價格雖然便宜,但往往會用成本較低的二甲醚摻入其中,這種物質對于管道、罐體、灶具的腐蝕都要比正常的液化氣強很多,時間長了就容易產生泄漏隱患,一旦發生火災、爆炸,那就得不償失了。
對于加氣站而言,最好是遠離居民區設置,并一定要準備好意外處置措施。比如,就在今年1月,大連市一處液化氣加氣站發生爆炸;4月,河北晉寧縣一處加氣站發生爆炸;幸而消防部門搶救得力,才沒有讓火災擴散。

如果在你家附近有這種看起來就很不正規、不敢掛牌經營的黑加氣站,則請盡快向公安機關舉報,因為它們往往缺乏必要的安全設備,工人對于相關安全操作的規范也不清楚,甚至有隨意傾倒罐中殘留液體的行為發生,一旦發生意外事故,那幾十個、上百個液化氣罐就會成為一座噴發的火山而殃及周邊居民,實在令人膽寒。
相應的,如果在街上看到一輛大卡車正停在路邊,給餐館更換、裝卸液化氣罐,明智的做法也是趕緊走開,誰知道這里頭有沒有一個泄漏的呢?實際上,這樣裝滿液化氣罐的大卡車招搖過市,在人員稠密區域穿行,本身也極不恰當,但目前尚無有效措施能夠予以監督。
結語
理論上說,任何能源在使用過程中都會存在風險。然而,相對于電能、管道燃氣,液化氣罐的風險相對較大,就更需要使用者的精心防范。或許,隨著科技的進步,比液化氣更好的替代品也會出現,釜底抽薪的解決安全問題。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