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神藥”是如何讓人上當的?

    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中聽到不法分子或是江湖游醫利用“神藥”、“偏方”等行騙被查處的消息,在有些時候,這些事件甚至導致受騙的患者付出生命的代價。不少人在聽過之后,感到不法分子可恨的同時,也會覺得上當受騙的患者不免有些缺乏常識和鑒別能力。實際上,一次“成功”的醫藥騙局,往往是騙子挖空心思利用人們在這一方面的天然弱點來精心設計出的,有些時候,簡單但卻很少有人了解的醫學知識,也能幫助騙子達到目的。

    “神藥”是如何讓人上當的

    在街頭小廣告、部分報紙的廣告版面,或是電視臺的各種“養生”節目中,都有宣傳“神藥”的廣告出現。對于絕大多數受到良好宣教的患者,以及那些有一定醫學知識的人而言,這種廣告看上去真的是荒誕無稽,實在令人難以想象為什么有人會上當。但事實可絕非如此,每次警方和衛生執法部門在查處騙子們之時,總會發現相當一部分上當的患者。其實,這種看似無人相信的廣告,是騙子們為了最大限度牟利而做出的一種選擇;而他們對“神藥”的包裝,則能進一步讓目標受騙人群墮入陷阱。

    在互聯網世界中,“尼日利亞王子”電郵詐騙可謂是最出名的詐騙案例,盛行了很多年。騙子的電郵中往往聲稱自己是尼日利亞(當然尼日利亞政府早于1991年就已經辟謠此事)等小國的王室成員或高級官員,并希望收件人能繳納一些費用,以協助他們轉移大額資金出境,并許諾以極高回報。這個故事聽起來可能比“神藥”廣告更荒誕,但依然攔不住不少人給騙子匯去錢財。其實,騙子荒誕的內容恰恰是為了篩選出那些貪圖便宜、最容易上當受騙的人群,以讓他們進行進一步操作,這樣會節省很多行騙成本。

    回到“神藥”上來,其實騙子利用的何嘗不是這種心理呢?“治療”癌癥的“神藥”,往往宣稱能夠治愈各種可怕的癌癥,而且費用低廉;“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需要長期服藥的慢性病的“神藥”,則宣稱有著能夠讓患者“幾個月內停藥”、“徹底擺脫藥物依賴”等看上去覺得很美好的前景。當然,稍有常識的人都能識破這些宣傳的荒謬之處,騙子的目標則是那些鑒別能力弱、不缺閑錢的退休老人,以及患者危在旦夕、急于治病的患者家屬。

    除此之外,騙子還會為自己的“神藥”大肆包裝,用光鮮亮麗的外表來吸引目標人群。例如廣告中的“XX國進口”,就是利用了部分人迷信進口藥的思維(其實很多國外藥企都在國內有工廠,它們的很多好藥也是“Made in China”);大量堆積“尖端科技”、“最新技術”、“納米”、“XX肽”等看上去很高深的胡編亂造的詞匯,則主要是蒙騙對科學了解不太多的患者;有些廣告甚至會惡意詆毀疾病的正規療法,百般放大正規療法的缺點,這便是在動搖患者對現代醫學、醫院和醫生的信任。

    有句俗語說“人不可貌相”,而對藥物而言,這句話也同樣有道理,盡管人們不會這么做。清華大學和牛津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曾經在中國、美國和哥倫比亞進行了兩項共涉及近460人的研究,結果發現人們往往會主觀性地認為外觀好看、顏色光線的藥片也有著較好的療效,并且不會帶來不快的味道[1]。這一點當然也會在“神藥”中得以體現,它們華麗的包裝、設計精致(盡管并不總是如此)的藥片或膠囊,也是吸引人的一種手段。

    為什么受害者會為“神藥”辯護?

    在有些時候,“神藥”的覆滅也會伴隨著一些相當有意思的現象,例如曾經用過“神藥”、應該屬于騙案受害者的患者,居然會為騙子做辯護,并聲稱“這個藥真的很好”、“它治好了我的病”、“警察一定是抓錯人了”。而這些情況在醫學人士眼中,其實還真有合理的解釋。一般而言,這種“受害者反而為‘神藥’辯護”的情況,可以歸類為以下幾種原因:

    醫學知識的匱乏:這經常出現在一些治療高血壓、糖尿病等病程緩慢、短期內不會造成嚴重后果的疾病之中。對于這些疾病,長期甚至維持終生的藥物治療往往不是為了短期的好處,而是在預防疾病緩慢進展,在幾年甚至是十幾年之后帶來的毀滅性后果(如器官衰竭、心血管事件等)。患者在轉服“神藥”以后,盡管疾病指標回到了原來的病理狀態,但短時間內患者還不會感覺到異樣,便自然會由此以為“這個藥治好了我的病”。

    “神藥”的“狐假虎威”:有一部分“神藥”表面上會宣傳是“純天然”、“純中藥”制劑,實則在藥物內摻雜了能治療目標疾病的藥物,例如著名的“消渴丸”含有治療2型糖尿病的格列本脲,宣稱“降壓”的藥物摻雜氫氯噻嗪等抗高血壓藥物,宣稱“降血脂”的藥物摻雜紅曲(紅曲內含有降脂藥物洛伐他汀),宣稱“壯陽”的藥物摻雜西地那非等。可怕的是,一方面患者會相信“神藥”的宣稱,從而大量服用(如超劑量服用“消渴丸”),或同時服用了一些本應與相應藥物禁用的其他藥物(如將摻雜西地那非的“神藥”與硝酸甘油合用),這可能會導致潛在致命的藥物過量或藥物相互作用;另一方面,騙子為了節省成本或追求效果,可能會過量摻雜藥物,或是摻雜一些因安全性問題而被禁用的藥物(如降糖藥摻雜被禁用的苯乙雙胍),后果同樣不能忽視。


    藥物的“安慰劑效應”:這一點的確并沒有太多人知道,但在醫學上,安慰劑效應(指對某些受心理作用或大腦活動影響,或是病程本身具有自限性的疾病,不含任何有效藥物的安慰劑也能治療疾病的現象)并不少見,甚至有醫生利用它來治病。對于新藥的臨床試驗來說,安慰劑效應可能會讓沒有療效的化合物表現出“效果”,因此需要通過設置對照組等方法來排除。然而在臨床上,對于某些不需治療或治療獲益非常有限(如慢性前列腺炎、普通感冒),但患者表現出對不治療的極大焦慮的疾病,應用安慰劑(如淀粉片、生理鹽水)可能是很好的選擇。更有研究證實,在這些適用安慰劑的疾病中,安慰劑可以與藥物一樣作用于大腦,從而發揮藥效。某種程度上說,可能連騙子也不知道安慰劑效應的存在,但它的確在“神藥”中發揮了一些作用。

    【參考文獻】

    [1]Wan X, Woods A T, Salgado-Montejo A, et al. Assessing the expectations associated with pharmaceutical pill colour and shape.Food Qual Prefer 2015, 45: 171-182.

    • 發表于 2015-07-27 00:00
    • 閱讀 ( 70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