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宣布獲得了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一時之間,各家公司紛紛借冬奧會的勢,朋友圈滿屏皆是成功申請冬奧會的消息。相信大多數人會懷疑,就是是冬奧會舉辦權火了,還是這些刷屏的企業們火了?
圖片借勢最風靡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些例子






上面是網易科技、搜狐、滴滴打車、萬達、QQ錢包等做的與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的舉辦權的相關營銷傳播活動。
當前最快的傳播媒介是微信朋友圈,其次是微信公眾號,再是微博,微信企業號的活躍度遠遠低于一年前的活躍度,而微博的活躍度則更加不盡人意,我關注的30個科技類微博賬號,以前一天的發布量在1000條左右,現在大約在500條左右。微信朋友圈算是最適宜的傳播媒介,用戶將大量的時間都消耗在了微信朋友圈上。
H5風靡一段時間后,就逐漸在朋友圈銷聲匿跡了,畢竟泛濫成災的產品是很難獲得關注度的。小視頻也終究淪為了玩物,從視覺沖擊的效果來看,圖片媒介是最直觀展示,又是最容易傳播轉發的介質。
于是乎,各大企業的公關、營銷人員紛紛借著冬奧會舉辦權的勢頭,與自家的產品聯系在一起,借著“東風”在朋友圈傳播,傳播的介質是圖片配合簡單的轉發語,主體內容是圖片上隱含的品牌和冬奧會的相關信息。
圖片借勢之所以會受到公關、營銷人員的喜愛,和微信的傳播方式有關,文字介質的傳播周期長,用戶基本上是過目就忘,而圖片很容易被轉發到各個群里,一個紅包,就會讓幾張圖片滿天飛,從而形成巨大的傳播風暴,理想狀態是這個效果。
但,現今的狀況是,用戶容易對各種鋪天蓋地類似的產物產生疲憊感,無論是風靡一時的H5小游戲,還是酷炫的H5頁面,包括各種鏈接等,用戶一旦疲憊后,就很難再對該類產物著迷,所以圖片介質雖然看似簡單有效、沖擊力強,但用戶也很容易對千篇一律的東西疲憊,也就是說,企業所希冀的傳播質量并沒有達到,用很多人喜愛的一句話就是,企業們在“自嗨”,如此說法雖然有些許夸張,但是不能不說其揭露了朋友圈營銷一窩蜂似的雷同出擊的尷尬。
簡單即是最難
越是看似簡單的東西,越是難以做到差異化,做到優質競爭。這個對于企業的創意設計要求非常高,無異于“石頭做成黃金”,并非人人都能做到,根據我朋友圈的效果來看,很多企業的圖片甚至都是模糊的,而創意也是簡單的幾個字往圖片上一P,直接結束,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如何能打到高質量的傳播呢?太小看用戶的智商了吧。
還有一點是,內容形式上,更多的是品牌相關信息,沒有一丁點兒關于實際產品的落地信息,這種硬性的品牌宣傳真的有用嗎?
所以,千萬誤以為圖片介質是最容易的介質,試問,有幾個企業的借勢傳播,和自己的創意部門有合作,和UI設計部門有合作。大多都是公關自己PS了一下,就直接往微信群里一丟,完了就結束了吧,瞧,多么簡單的傳播活動,朋友圈也有刷屏。
圖片是一種傳播,但傳播出了什么呢?從上面的幾幅圖中,我們理解了什么,理解了有一個品牌叫萬達、叫QQ錢包,然后呢?戛然而止。況且,在信息流如此強大的今天,僅僅依靠這種莫以名狀的傳播,對于品牌有何作用?借勢營銷切勿亂用,特別是對創意方面的要求,做不到的話,還是不要去浪費的好。
從當前的傳播效果來看,獲得冬奧會舉辦權,火的還是冬奧會自身,企業們硬生生的往上面湊,怎么也火不了啊。
(本文系獨家給百度知道供稿,請勿轉載!)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