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媽媽朋友圈中的謠言怎么破?

    微信上總能收到媽媽發來的“恐怖帖”,今兒說吃這個容易得癌,明兒說那種食品千萬別碰。小編在安撫媽媽的同時,也不免好奇,這些謠言到底從哪來?如何識別這些謠言,讓媽媽少受類似的“恐嚇”?

    識別這些謠言,要看透它們的五大特征和五種誕生方法,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

    你媽和我媽關注的謠言不盡相同

    “廣東地區的網民比較關心海鮮及非法野生動物的食品;湘菜關注菌菇和漁業產品;川菜關注麻辣味道和調味品。”中山大學大數據傳播實驗室分析發現,由于地域不同,媽媽們關注的話題也不太一樣。經濟越發達地區的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越高,廣東、上海、浙江、北京名列前茅。另外,不同地區的網民,關注的內容也不盡相同。

    這一結論,是基于對2012年~2014年微博上的食品安全事件及2014年~2015年以來微信朋友圈中的食品安全謠言內容分析得出的。

    比如,此外,這種熱點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集中在生產環節,最主要的是工業加工類的食品,還有肉蛋奶魚類的食品,以及農產品。這其中,關于土質方法制作的食品,由于其本身存在安全隱患,所以是食品安全事件熱點話題,包括土磨香油、花生油、葡萄酒、自制酸奶、自制酵素、泡椒風爪等。

    希望健康長壽的心理是謠言傳播動力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古訓在食品安全事件中屢試不爽,謠言為什么那么容易傳播?一個是因為食品安全問題確實存在,營造了這樣一個謠言傳播的大環境,文章中往往會假裝有權威部門發布,讓人感覺很靠譜。

    第二是因為謠言非常符合生活經驗,現在網絡上的食品安全謠言,特別容易從人的生活情境出發,營造親近感,給讀者一種強烈的代入感。

    另外,謠言往往利用人怕死,希望長壽的心理,跟人身安全、疾病養生聯系在一起,他們會制造絕對數字,80%、100%看上去非常科學,但其實很唬人。還有一些恐怖的圖片,讓你覺得非常害怕,不敢去吃,所以特別容易傳播。

    不過,細心的人會發現,70%的謠言其實都是舊謠言,只要你在網上搜索一下,你就可以找到這條謠言改頭換面的原本內容。所以,網上搜索是一個特別好的識別辦法。另外,可以查看有沒有準確的消息來源,其實偽裝的機構,你一搜索大部分不存在,或者已經進行了相關的辟謠內容。在轉發前,加個搜索的動作就會減少大部分謠言的再度傳播。

    謠言一般特有的五大特征

    第一,往往會涉及到食品的加工環節, 比如零食小吃、肉制品、果蔬、轉基因食品、火鍋丸子、辣條、豬肉等,曝光其惡劣的加工環節和骯臟得驚人的原料,比如《近期豬肉還是不要吃了》;

    第二,不當的食用習慣將引發嚴重疾病, 比如《千萬不要吃蔬菜水果部位,吃錯誤了可能會致命》;

    第三,夸大某些食品的保健養生效果 比如《婦女坐月子時落下的所有的病根都能根治偏方》;

    第四,打上死亡,疾病等致命關鍵詞進行傳播, 如《世界上最臟的魚千萬不要吃,吃了可能會致命》;

    第五,指向成功人士,告訴你這些東西成功人士已經不吃了,比如以“全球某某富翁俱樂部”賬號發布文章,他們不吃某種食品。

    (作者:左嬌蕾;責任編輯:楊清曉)

    • 發表于 2015-08-17 00:00
    • 閱讀 ( 73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