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為什么人總有“微出軌”的想法?

    電影《我的少女時代》中,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林真心拎高裙子,步履堅定地英勇地走向講臺,跟主任“自首”自己也有過錯,她的行動似乎激起了小伙伴們心中共同的吶喊,要維護自己的一些合理的空間,要守衛自己的是非觀,推翻所謂的權威的道貌岸然。

    青春,正是“微出軌”的好時節

    林真心是青春期成新的自我認同的一個縮影。看著那個戴著眼鏡的唯唯諾諾,膽小羞澀,有點笨笨的女生,誰都不會想到她會組織學生起義,在學校的嘉獎典禮上站出來和主任單挑,也不會想到長大后辭職辭得那么擲地有聲。

    如果林真心的人生軌跡永遠沒有改變,如果沒有遇上個性和價值觀和她迥然不同的徐太宇,她可能繼續在小角落里小心翼翼過著她重復的生活,嚴格遵守校紀校規、遵守領導旨意,徹頭徹尾的典型乖乖女一枚。

    但是青春期是一個那么疾風驟雨的日子。和很多乖乖女一樣,林真心起初也鐘愛著溫和儒雅的陽光男生中的典范歐陽非凡,而當邪邪酷酷的徐太宇走進她的生活時,蠻不講理地為她踢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真正的化學反應不是發生在順理成章的組合中,而是在脾氣習性截然相反這對少男少女中悄無聲息地發酵。

    林同學的“微出軌”開始于一個平凡的需要上課的日子。打死不肯翹課的林真心被連舉帶扔地送出學校的圍墻外,從被迫推向滑冰場,人生的航向發生了一次大的改變。

    微出軌是讓人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生活和行為方式,體驗可能八竿子和自己打不著的生活。當原來的生活閉環被打破的時,生命又將被注入一股新的活力。其實準確地說,微出軌并不是讓人改變成一個完全不同于自己的模樣,而是發掘一些與生俱來的、卻塵封已久的品質,嘗試一些渴望著的但一直畫地為牢不敢嘗試的方式,這也是這股活力的來源所在。

    在“微出軌”里實現自我同一性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把人生的發展分為八大階段。其中在12-18歲為青春期,這段時間主要解決的是自我同一性問題。簡單的說就是某名校保安日日問的經典深邃的問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

    隨著本能沖動的高漲,職業和人生規劃的臨近,個體會愈發明顯地感受到社會對自己角色的要求和沖突。繼埃里克森的研究后,心理學家瑪西亞把同一性狀態分為“探索”和“投入”兩個維度,面對青春期沖突所帶來的困擾和混亂,有的人會對未來充滿焦慮,有的人會變得保守而放棄自己的主觀意志,有的人會變得被動退縮、任意隨性起來,于是在實現自我同一性之前,可能每個人會不同程度地經歷同一性“延緩”、“擴散”和“早閉”這些狀態。

    最初林真心童鞋的狀態就傾向于同一性早閉,面對未知的紛繁世界,抱著書本按部就班是最好的方式。遇到太宇同學后,兩人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對于權威,在“盲目反上”和“盲目服從”間中和出了一條同一性實現的道路。一段波折的故事,幾番新的人生道路的探索之后,才讓她把新的經歷新的體驗整合入了全新的自我。

    是“正軌”還是“牢獄”?

    某次和同事聊到色盲這個話題時,這位大哥突發奇想:“會不會我們每個人看到的顏色其實都是不一樣的?”仔細想想的確有這種可能。我們相互交流的顏色都是我們心目中所認為的那個色彩。或許過了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其實一直帶著一個變色眼鏡看待著周遭的世界,不知道看到的世界是經過歪曲、經過過濾的。糟糕的是,帶著某一款“變色鏡”的人更容易找他的同類去交流信息,探討對世界的觀點,這可能由于大家語言相通,易于理解的關系吧。

    每個人很可能生活在自己的牢獄之中,有著自己都不知道的盲點。真實的世界豐富多姿,而自己卻一直在單色的世界里習以為常。

    人的行為和思維方式是有慣性的,會加速度地變得越來越根深蒂固、僵化和狹隘。你看到的永遠是你想看到的,你認為理所當然的,走出習慣的生活領域之外變得越來越難。你甚至還會受到環境帶給你的反饋而受到強化。就好比林真心同學在答應了老板的加班要求后,受到老板的表揚,若不是被他人的議論所喚醒,她很可能安于既有的生活繼續下去。

    所以當人步入了所謂的正常的生活軌跡,在享受習以為常所帶來的安全感的同時,也存在著被這條軌跡所綁架和束縛的風險,離真實生活、真正的自己越來越遠。

    因“出軌”而別開生面

    出軌是什么?出軌是走出那條習慣的路;出軌是某日忽然早起1小時,被為那一抹日日存在卻屢屢錯過的朝霞所驚嘆;出軌是暫停那些用得熟門熟路的思維模式;出軌是對你不愛的、嫌棄的東西不匆忙轉身;出軌是嘗試一件一咬牙可以做到,但自己始終在它面前躊躇不前的小事。

    “出軌”間可能邂逅的是此生最珍貴的愛情,就像《羅馬假日》中的安妮公主穿上便裝換個發型,走出公主那個令自己困倦的角色,和記者小哥在街市上吃著冰激淋,享受市井中的歡樂。“出軌”也給企業注入創新和發展源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在企業的討論會上經常會用到的頭腦風暴,其中的一個原則是在每個人說出想法的時候不去評論,這就給了每一個人的“出軌”以很好的空間。

    只有不評論不干預,每個人下意識的防衛性反應才會息止,積極的傾聽才會發生,新的思想也才得以展露和壯大。

    對意外和出格持適當的開放態度,暮然回首時,會發現你要找的東西居然是在那里。所謂彎路很可能是一條不虛此行的直路,要不是因為“微出軌”的那次躍遷,你或許還在原地打轉。


    轉載請注明出處,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平臺“大五人格”(ID:the_bigfive)

    • 發表于 2015-12-16 00:00
    • 閱讀 ( 1142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