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菲利普·施密特、貝內迪克特·格羅和拉斐爾·萊曼用一張新的信息圖表回答了這個困擾了人們好幾個世紀的難題:真的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嗎?
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試圖將這個問題數據化。首先,他們在地圖上把總共10,231,707平方千米的歐洲地區劃出來,然后又將它們分為486,713個小的區域,每個小區域都是一條通往羅馬的路徑的起點。
之后,他們利用用一個叫做 GraphHopper 的地圖導航軟件,再結合從開放街道地圖上找到的各條公路的數據,制作了一個程序,來計算這486,713個區域到羅馬的最短距離。施密特解釋道,大部分的路線都不是直達羅馬的,比如說在挪威和瑞典:“你會看到,大部分路線都在瑞典東海岸最大的高速公路重合,而不是從南邊直達羅馬。”
施密特和他的團隊把所有的路線都畫出來之后,又把所有的路線數據整合,以找出哪一段路線是最繁忙的。在地圖上,越是繁忙的路段,它的顏色就越深、在地圖上越明顯。

最后畫出來的路線圖非常漂亮。車流量少的路線蜿蜒穿過大洲,組成了一個高密度的道路網,密密麻麻的就像蜘蛛網那樣。接近意大利中心的路線變得越來越密集,越來越直接且重疊。最后的地圖看起來就好像尼爾森·麥納的‘百川’和本弗瑞的‘百路’工程一樣,像一個個矢量那樣可視化,使大量的數據的更加生動具體。
這個團隊還以同樣的方式在美國也制作出相似的路線圖,因為美利堅至少有十座城市的名字帶有“羅馬”二字。

美利堅的地圖是由小的高速路組成了繁忙的洲際公路,好像很多小的支流匯入了一條大河。施密特說:“正如你從圖上看到的那樣,美利堅的‘羅馬’大部分都分布在東部,這些線路網絡讓我們不由得聯想到當時歐洲殖民者在美利堅建立的殖民地分布情況。”
基于幾乎每一個大洲都有名字帶有“羅馬”二字的城市這一事實,你可以放心的說,并不是所有的路都通往意大利的羅馬。但是如果轉個彎想一想,所有大路卻都可以通向一些叫做羅馬的城市。這可能并不像“條條大路通羅馬”那樣順口而充滿詩意,但卻實實在在。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