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打白骨精》的上映,師徒間最深重的誤會,最虐心的關系,最偉大的悲歌——三打白骨精故事又映入了大家眼簾。
也許在故事里、在小說、和狗血劇里,主角間的誤會能讓你樂在其中。所謂旁觀者清,你會糾結為何誤會雙方能作到這個地步,為什么就是不愿意相信對方呢?但當你淪為當局者時,可能你也好不到哪里去,即便你和孫悟空一樣,他們確實是妖,這是事實,為什么師父就是不愿相信我呢?
關于事實,這讓我想起了最近一項看似不相關的胖子和瘦子的研究,得到的結論就是,我們每個人眼中的事實真相,也許并不是真相。
一、對于胖子來說,路程確實更加遙遠
美國科學發展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曾做過一個關于人們認知的實驗,發現相比瘦子,胖子會覺得路程更遙遠,前路更艱辛。
1. 一條25米長的跑道,你目測有幾米?
本實驗由沃爾瑪招錄了的66位肥瘦不一的實驗者,讓他們目測路程長度。實驗負責人發現,面對同樣實際長度為25米的路程
300斤的人認為其足有30米;
100斤的人認為其只有15米。
美國科學發展協會心理學家Jessica Witt說到:總體來說,肥胖者目測出來的路程距離要比普通體重者長約10%,這就說明,一個大師兄腳踩著筋斗云,一個二師兄挺著個大肚子,在談論山后面的女兒國到底有多遠,很有可能他們各自想著不一樣的東西,因為各自的認知都讓所見的事實發生了輕微扭曲。
2. 眼見非事實,眼見為能力
Witt說,你身上背負著重物與否,會影響你評價前方山路是否艱險。背著重物,前路顯得更長、河水顯得更寬、山路顯得更陡峭,行路難行路難!但輕裝上陣的你也許不會這么想。
他想強調的是,你眼里看到的不是事實,你看到的,其實是你的能力。
顯然在這里,這位心理學家Jessica Witt和這個實驗預設的是:肥胖的人更不擅長運動,所以在看待自己能否勝任這段路程時,顯得更加沒有信心。因此不能勝任這項運動使之在認知上加強了難度。
不僅如此,這項實驗還對同一個人不同勝任程度進行了實驗。
比如,在玩虛擬網球的時候,手握著“大球拍”的時候,由于命中率更高,所以球員覺得,飛來的球的速度不快;但握著“小球拍”的時候,球的速度還是一樣,但他卻覺得球的速度是快了許多的,因為小球拍更不容易打中飛來的網球。

又比如:通過艾賓豪斯錯覺讓高爾夫球洞顯得大小不一,其實球洞大小是一樣的(若你不了解艾賓豪斯錯覺,看看下面這幅圖你應該懂了)。
艾賓豪斯錯覺

但同一個人的推桿成績卻因球洞顯得更小了而變差。
3. 認知對事實的扭曲 讓我們想到了胖子的處境
自身的能力影響了人們對事實的認知。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心理學家Witt希望進一步研究,胖子是否在認知上和行為上都受到了非常不公平的打擊。

一方面,面對同樣的事實,在自己看來卻更加困難;
另一方面,同樣的事實,在他人看來卻更加輕易。
在對事實的認知上,雙方出現了一條鴻溝,但更讓人擔心的,是我們都以為自己看到的是事實。
而瘦子和胖子分別站在不同觀點的兩邊,完全可以說出同樣的話:
我以事實為依據,我以理服人,我有什么不對呢?
二、我實事求是,為什么你不相信我?
受到認知扭曲的“事實”在每個人的心中各不相同,那么在各自的“事實”上溝通,就像雞同鴨講,對牛彈琴,15米和30米的鴻溝也會把對方越拉越遠。
由胖子和瘦子的認知實驗,我們可以聯想到出現在生活中的更多情境。
你手機里不同表情
不同發型
不同裝扮
不同背景的自拍
在他眼里可能都是一樣的。
你面前的手機是一臺手機
而父母面前的手機
可能是完全不會操作的外星來物。
攝影:Ant 來源:網絡
父母拿隔壁老王的孩子跟你比
“為什么別人都能做到,
而你做不到?”
我們知道我們能通過認知去觀察事實,卻沒有意識把每個人的能力、立場、觀念作為基礎,納入到觀察事實的考慮范圍里。
回到三打白骨精的誤會上,在你和我眼里,真相到底有多重要?悟空看到的是妖,打死妖怪保護師父;唐僧看到的是人,看到的卻是悟空的無情殘忍。悟空百思不得其解,難道講求事實也有錯嗎?
菩薩告訴悟空:“你看的是真相,而你師父看的,是心相。”
如果你能站在我身邊,看我看到的事實,前方的路到底是15米還是30米,被打死的是人還是妖,也許這不重要了。

部分內容編譯自:Yuhas A. (2016).For obese people distances really do look further, study finds. The Guardian. Retrived from For obese people distances really do look further, study finds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