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用雞可以克隆出恐龍嗎?

    1992年,加利福尼亞州立工業大學微生物學教授保羅·坎諾(Raul Cano)首次嘗試從與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昆蟲中提取基因。昆蟲留在琥珀內,這是一種堅硬的半透明化石樹膠。可能正是基于這個猜測激發了《侏羅紀公園》的問世。

    不久,他即從一只有4000萬年歷史的蜜蜂體內提取了基因樣本。隨后,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恢復了一只遠古白蟻的基因。

    看上去,當代的科學家似乎要不了多久即能獲得恐龍的基因。但是,這些最初的試驗都以失敗告終。科學家不能復制他們的成果,導致外界紛紛猜測,這個被恢復的微小碎片事實上只是污染物,也許來自于研究人員的頭發或衣服。

    在琥珀中尋找遠古基因的想法不得不中止了,看來,打開歷史的大門還有待努力。

    于是,在《侏羅紀公園》一片中擔任顧問的霍納領導一個研究小組,采取了新思路:對鳥類實施“逆向工程”(retro-engineer)。古生物學家普遍認為,鳥類起源于稱為肉食鳥的獸角類恐龍。霍納說:“如果我們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恐龍,我們就需要從鳥類開始,往前追溯。只要有鳥存在,我們就能夠揭開恐龍的面紗。”

    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在中國發現了埋于泥土中的恐龍化石,它們的狀況保存極為完好,可以辨別出鳥類一樣的特征,包括爪、羽毛等。

    霍納認為,現代鳥類的DNA隱藏有遺傳記憶,這種遺傳記憶或能再次“開啟”,用以重建長久處于休眠狀態的恐龍特征。為使此類龐然大物死而復生,霍納用鴯鹋的基因組開始了他的嘗試。鴯鹋是一種體型龐大、不會飛的澳大利亞鳥。

    霍納說:“鴯鹋具備我們所要重建身軀如迅猛龍一般大小的恐龍的所有特征。如果我打算復活恐龍,那么我應該以此為起點展開研究。”盡管霍納的研究工作聽起來有些牽強附會的味道,但他還是得到了一些著名專家的支持

    威斯康星州大學遺傳學家肖恩·卡洛爾(SeanCarroll)表示:“鳥類的基因總量可能與恐龍的基因總量存在諸多相似之處。發育階段產生的決策差異造就了最終是雞還是霸王龍的差異。”

    碰巧的是,加拿大科學家也在進行復活恐龍的研究。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古生物學家漢斯·拉爾森(HansLarsson)于2007年11月對1.5億多年前“恐龍的長尾如何進化為鳥類短尾”進行了研究。

    通過分析只有兩天大的雞胚胎,拉爾森獲得了一個出人意料的重大發現。拉爾森原本認為正在發育的脊骨將會有4到8個椎骨,但他的顯微鏡卻發現了16個椎骨――這顯然是爬行動物的尾巴。隨著胚胎慢慢發育,“尾巴”變得越來越短,直至只有5個椎骨的雛雞破殼而出。

    但是,持反對意見的也大有人在。

    他們最有力的一個證據就是:即使再好的克隆技術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那就是DNA中,每一個核苷酸在極其完善的條件下能保持680萬年,且恐龍已滅絕6500萬年。

    現在,最可能的事還是克隆出恐鳥(一種已經滅絕的新西蘭無翼大鳥)。但是,恐鳥也不是一種飛龍目動物,算不上恐龍。

    此外,科學家們還打算復活猛犸象。

    在全球變暖導致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融化,猛犸象的殘骸被人發現之后,現在干細胞科學家將他們的目光轉向了已經滅絕的猛犸象身上。


    (歡迎關注“新史記”微信號:xsj274)

    • 發表于 2016-02-19 00:00
    • 閱讀 ( 70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