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甜味劑:到底是減肥伴侶,還是健康殺手?

    作為一種讓人實在是又愛又恨的物質,糖類(碳水化合物)既是重要的能量來源和調味物質,又能夠引起包括齲齒、肥胖、代謝綜合征在內的多種疾病。而在攝入不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的危害早已被明確的今天,“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代表是果糖、蔗糖)的攝入量”這一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可能會想到用甜味劑(非營養性甜味劑,NAS)代替零食和飲料中的糖類,從而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必擔心健康。

    然而針對越來越火熱的NAS,也不斷有反對聲音出現,著名的“糖精致癌”流言就是這種反對聲音的代表。那么,使用NAS代替精制碳水化合物,對健康到底是有益還是有害呢?

    NAS的本質是什么?

    盡管“非營養性甜味劑(NAS)”這個概念的提出,要比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NAS糖精的應用晚了許多,但在目前,NAS的確是形容這類食品添加劑的最佳名稱。所謂NAS,便是指那些本身不會在食品中提供熱量(即“非營養性”),同時有著足以替代碳水化合物的甜度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甜味劑。

    NAS與碳水化合物和營養性甜味劑(糖的衍生物,如木糖醇、異麥芽酮糖)的最大區別,就是它的非營養性。營養性甜味劑盡管不會擁有精制碳水化合物導致齲齒之類的缺點,但由其結構決定的可吸收性,還是難以克服精制碳水化合物導致肥胖、代謝綜合征的問題;而NAS結構往往與碳水化合物不相關(少數幾種屬于糖衍生物的NAS也不可被腸道吸收),人體攝入NAS后不會獲得任何能量,因此從理論上講,NAS不會導致如同碳水化合物一樣的代謝問題。

    在美國,截止2014年,已有5種人工合成NAS[1](糖精,阿斯巴甜,紐甜,乙酰磺胺酸鉀(俗稱安賽蜜)和三氯蔗糖)和一種天然來源NAS(甜葉菊粉,以甜菊糖苷為主要成分,在美國的商品名為Reb-A)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作為替代食品添加劑。從化學結構上看,糖精和乙酰磺胺酸鉀屬于磺胺衍生物(和一些抗生素、止痛藥是“近親”),阿斯巴甜(在用于醫療時被稱為“阿司帕坦”)和紐甜則是擬肽(由氨基酸所組成的肽經過修飾得來),三氯蔗糖屬于蔗糖的不可吸收衍生物(和蔗糖相比,分子中有3個部位被氯原子取代),結構最復雜的莫過于甜菊糖苷,它是9種來源于甜葉菊的物質的統稱,而這9種物質無一例外均屬于配糖物(糖分子與其他分子化合形成的物質)。

    NAS對人體有何影響?

    在研發NAS之初,篩選潛在物質的重點指標無疑是“甜度”,NAS由于和常規碳水化合物相比用量少很多,因此擁有比蔗糖大很多倍的甜度這一點至關重要。然而在第一款NAS糖精上市后,監管部門對糖精展開的調查則說明了一個問題:NAS是消費者可能會每天都攝入的物質,因此安全性才是研發NAS的第一要義。

    早于20世紀70年代,糖精就曾在大鼠實驗中被發現能夠誘發膀胱癌,并招致了FDA的短暫禁用和持續近20年的致癌警告。當然在后來,糖精的致癌性被發現是“種屬特異性”(即只對某一種屬的動物有該項作用,而對其他動物無影響),持續20多年的靈長類動物試驗也證實糖精沒有長期毒性,美國也于2000年取消了含糖精食品的“致癌風險”警告。隨后一段時間,包括甜蜜素(同屬磺胺衍生物,在美國沒有上市,但被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添加劑委員會(JECFA)確認安全)、阿斯巴甜在內的多種NAS也被懷疑致癌,甚至在民間鬧出了“抗議”風波,不過它們的安全性在食品學界和醫學界已經沒有了爭議,普通民眾更不必擔心其危害。

    然而隨著NAS在食品工業的廣泛應用,圍繞著它們的另一個疑問也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和糖類相比,NAS究竟能否如理論所言,規避碳水化合物攝入帶來的潛在危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盡管NAS在減重和維持減重領域的應用越發廣泛,但小型研究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卻是,“NAS也可能導致代謝綜合征,且機制和能量代謝相關”。這是因為在一些探索性研究中,部分NAS(如糖精)可能和果糖一樣,干擾下丘腦對人體能量攝入的調節信號而影響攝食。而最近發表于權威科學雜志《Nature(自然)》的研究,也似乎印證了這一點。

    在這項主要于小鼠間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將糖精鈉喂食給實驗組小鼠持續數天,結果發現實驗組小鼠出現了明顯的糖耐量低減(即身體對口服糖類的反應和對其引發高血糖的降血糖能力下降),而這種糖耐量低減則和被糖精所改變的小鼠腸道菌群密切相關,且能被腸道菌群選擇性抗生素(如口服甲硝唑,此類抗生素可以選擇性清除腸道內的部分“有害”細菌)逆轉。研究者同時還對普通人群進行相似試驗,并分別對最近食用過糖精和未食用過糖精的人群的腸道菌群進行分析,結果同樣表明糖精導致了人類的腸道菌群改變,和由此引發的糖耐量低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項大型研究中所用到的,是由于“致癌風波”而幾乎已經沒有市場份額的NAS——糖精,占據目前甜味劑市場大半份額的多種甜味劑(如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鉀)則并不在研究范圍之內。此外,這種NAS在人體腸道與菌群的相互作用,并沒有受到隨后的研究證實。

    例如最近在美國肥胖協會會刊《Obesity(肥胖)》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就表明,含有NAS的食品(如這項研究中所用到的市售無糖碳酸飲料)倘若能夠被用來替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就會對減肥起到良好的輔助效果。這項研究還發現,NAS的攝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減肥者的飽腹感,從而間接減少減肥期間的能量攝入。與此同時,曾在糖精中被發現的糖耐量低減效應,卻沒有在此項研究中發生,這可能在一方面說明了NAS導致負面效應與攝入量相關(前述研究中受試者攝入的糖精接近FDA允許的日最大攝入量,由于糖精的甜度很高,這在正常情況下幾乎不可能),另一方面似乎也在暗示著,NAS與腸道菌群的相互作用受多種因素影響,且可能并不會出現在所有NAS之中。

    綜上所述,盡管NAS在對抗肥胖方面的作用仍處于研究階段,但大家至少不用擔心攝入NAS會帶來系統毒性或是健康問題。而如果能夠用含有NAS的食物來取代掉飲食中過多的碳水化合物,這本身就是對健康有益的一件事。下次你在嘴饞的時候,不妨試一試“Light”版本的飲料吧!

    注:[1]2014年5月,FDA批準了味之素公司的Advantame作為第6種人工NAS上市,但由于Advantame實際是經天然香料矯味后的阿斯巴甜,本文暫認為美國市場上的人工NAS有5種。

    • 發表于 2016-01-26 00:00
    • 閱讀 ( 69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