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世界第一運動”,你對它的規則了解多少?

    作為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運動”,足球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都擁有大量粉絲,各種各樣的足球賽事也成為了廣大球迷心目中的饕餮盛宴。然而正如其他所有體育運動一樣,足球也免不了會有各種各樣的爭議判罰甚至于誤判,以至于相當一部分球迷和足球評論員都認為,“爭議判罰已經成為了足球的一部分”。除此之外,不少剛剛開始觀看足球比賽的人,也為比賽繁雜的規則而感到頭疼。這篇文章將會通過回顧足球世界的各大經典判罰和爭議事件,參考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制定的2015/16賽季《足球競賽規則》,對賽場上最常見的規則和爭議點進行講解。

    “這個球進了嗎?”——足球運動的邊界規則

    眾所周知,足球場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包括邊線、底線和門線在內的邊界。一旦足球在非進球情況下,于比賽中越過邊界,比賽將自動停止(即進入“死球”時間)并重新發球(角球、球門球或邊線球);而越過門線并處于門框范圍內,是進球的判定標準。不過在有些時候,足球比賽也會因為針對死球和進球的判定而產生爭議,一些爭議事件甚至成為了足球歷史上的著名“懸案”。

    在這里,我們不妨回顧一下足球規則中對出界和進球的界定:

    • 出界:只有球的所有部分均越過了邊線或底線,才能判定為出界,否則一概視為足球在場上正常運動;

    • 進球:只有球的所有部分均在門線以里、門框范圍之內,才能判定為進球,否則一概視為足球在禁區內運動。

    案例1: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1/8決賽,德國隊對陣英格蘭隊的比賽中,第38分鐘英格蘭隊蘭帕德在禁區內挑射,足球在擊中門框后躍入球門內,但隨后彈出。主裁判拉里昂達誤將這粒能為英格蘭隊扳平比分的進球視為無效,這一判罰不僅引起了英格蘭隊全隊的不滿,還直接影響到了比賽的走向,使其以1-4敗給德國隊出局。事后的錄像顯示,當時球的整個部分已越過門線,應當視為有效進球。

         

    案例2:在2014/15賽季德國足球甲級聯賽的第27輪,拜仁慕尼黑對陣多特蒙德的比賽中,拜仁慕尼黑門將諾伊爾的一次定位球撲救,成功當選該賽季最佳撲救。在比賽的第87分鐘,多特蒙德隊獲得一次前場定位球,主罰球員羅伊斯選擇了直接射門,足球直接飛入死角,卻在門線前被側身倒地的諾伊爾沒收。根據該場比賽的錄像,諾伊爾觸及足球的一瞬間,足球整個部分處在門線前,因此并不能算作進球有效。

    “矛與盾”——足球運動的進攻與防守規則

    為了確保公平比賽,保障足球運動的競技性和運動員的安全,足球比賽中進攻和防守行為均受到一定的規則限制,違反規則不僅僅會導致球隊和球員受到處罰,也可能導致意外受傷。足球運動中進攻與防守的規則有很多,本文中將對一些常見規則進行介紹。

    越位:作為進攻規則中的核心,越位位置的判定和越位行為的判罰在足球比賽中非常常見,也是爭議判罰中最常涉及的規則之一,越位規則旨在于防止攻方球員利用不恰當的站位優勢,來協助進攻行為或進球。

    在了解越位位置的判定之前,我們必須要清楚一點:處在越位位置本身不是犯規!而在罰門球、邊線球、角球時,進攻不存在“越位位置”一說,也自然不會因越位而被判犯規。

    案例3:在2015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第26輪,杭州綠城主場迎戰石家莊永昌的比賽中,下半場杭州綠城隊獲得界外球機會,罰球隊員準確地將球擲給準備進攻的外援阿甘,但裁判卻在阿甘拿球后舉起示意越位。很明顯,即使當時阿甘拿球后幾乎形成了單刀球(進攻球員直接一對一面對防守方門將),阿甘也并不會被視為“處于越位位置”,這是一次典型的誤判。

    根據FIFA的規定,進攻時處于越位位置的球員,如有以下三類行為,則視為犯規:

    • 干擾比賽進行;

    • 干擾防守球員;

    • 藉處于越位位置而獲得(除上述兩點之外的)益處。

    而當一名攻方球員和足球與倒數第二名防守隊員(包括門將)相比距離門線更近時,即可視為該球員處于越位位置。但當該球員處于本方半場、與倒數第二名防守球員或平行的最后兩名防守球員處于同一平行線時,不能判定為處于越位位置。

    案例4:同樣是2015年的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在第29輪廣州恒大主場迎戰山東魯能的比賽中,第94分鐘山東魯能球員韓鵬打入一球,比分最終定格在2:2平。由于該場比賽的勝負將直接決定當年中超冠軍的歸屬,這粒壓哨扳平比分的進球引起了極大的爭議。賽后錄像顯示,在山東魯能球員傳球給韓鵬的一剎那,韓鵬相對于球和倒數第二名廣州恒大的防守球員都更接近門線。根據中國足球協會事后組織的會議判定,當值助理裁判對“進球有效”的判定,屬于誤判。

    任意球:作為對球員犯規行為最常見的處罰方式,每場足球比賽肯定都會看到各種類型的任意球(定位球)的身影。任意球一般分為直接任意球(可以直接由罰球隊員射門)和間接任意球(罰球隊員不可以直接射門進球)兩種,根據FIFA的規定,以下幾種犯規的處罰應包括給予對方一個直接任意球:

    • 踢或意圖踢對方球員;

    • 絆摔或意圖絆摔對方球員;

    • 跳向對方球員;

    • 沖撞對方球員;

    • 打或意圖打對方球員;

    • 推搡對方球員;

    • 攔截對方帶球時,在觸及球之前與對方球員的身體發生接觸;

    • 拉扯對方球員;

    • 向對方球員吐口水;

    • 故意手球。

    關于故意手球的判定:通常認為,僅有在球員有意識地用手臂接觸球,并意圖用這一接觸擴大防守球的身體面積(以阻擋球的運行)或制造進球時,該行為才被視為故意手球。如果出現了在手臂未離開軀干時的無意識手球,或球員在運動中出現了“球打手”的情況,都不會被視為故意手球。

    在判罰直接任意球時,罰球地點會定在犯規發生的位置。而倘若球員在本方禁區內出現了上述的犯規,直接任意球以點球的方式執行。打進對方球門的直接任意球視為進球,而打進本方球門的直接任意球不會被視為烏龍球(Own Goal,即球員將球打入自家球門的情況,一般視為對方進球),但對方球員會獲得一個角球。

    而以下幾種守門員犯規行為的判罰中,應該包含間接任意球:

    • 拖延時間(守門員在發球前,用手控球超過6秒);

    • 在發出球之后、另一名球員觸球之前,用手再次觸球;

    • 用手回接隊友的有意回傳球,但隊友的有意頭球回傳除外;

    • 直接回接隊友的邊線球后,用手觸球。

    除此之外,以下幾種球員犯規行為的判罰中,也應該包含間接任意球:

    • 做出危險行為;

    • 阻擋對方球員;

    • 干擾守門員發球;

    • 其他未被任意球規則提及的犯規。

    間接任意球進球只有在罰球隊員開出球之后,進球前觸及其他球員的情況下,才可視為進球。對于直接打進對方球門的間接任意球,對方將獲得一個球門球;直接打進本方球門的間接任意球,進球不會被視為烏龍球,但對方球員將獲得一個角球。

    點球:點球不僅是發生在禁區內的直接任意球的罰球方式,也是部分足球比賽中,雙方在正賽時間(包括(可能有的)加時賽)比分相平情況下的決勝手段。FIFA對點球罰球的規則如下:

    • 點球罰球前,足球應處于點球點;

    • 點球手必須確認,該次點球由其主罰;

    • 在點球手觸球前,對方守門員必須在兩門柱之間的門線上,但在保證位置的前提下活動不限;

    • 點球手和對方守門員之外的球員必須離開禁區,處于場內點球點之后的位置,距離點球點至少10碼。

    案例5:在被稱為“歐冠歷史上最精彩的決賽”的2004/05賽季歐洲足球冠軍聯賽決賽,利物浦對陣AC米蘭的比賽中,由于雙方在常規時間內戰成3:3,因此進入點球大戰環節。在點球大戰中,利物浦隊門將杜德克為干擾AC米蘭隊的點球手罰球,在罰球時做出了驚人的“面條舞”:在保證自己站在門線上的情況下,不斷做出彈跳動作,四肢夸張扭動。這一動作對AC米蘭隊點球手的干擾可謂是極其成功,一名球員踢飛點球,兩名球員的點球被杜德克撲出。最終憑借3-2的比分,利物浦隊成功奪得該年度歐冠冠軍。事后根據國際各大職業裁判對錄像的回顧,杜德克在做出“面條舞”動作時始終處于門線上,并不違反點球罰球規則中對守門員的限制。

    “寶石卡加身”——足球競賽的紅黃牌制度

    自從紅黃牌制度引入足球運動以來,關于它的爭議就從未停息過。不過不可否認的是,紅黃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推進了足球比賽的規范化,并且為保護球員的人身安全和足球競賽的公平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有趣的是,在中國球迷之中,黃牌和紅牌又分別被稱為“黃寶石卡”和“紅寶石卡”,而在足球比賽中被出示黃牌的球員,也經常被足球解說戲稱為“黃袍加身”。

    黃牌:黃牌旨在于向被處罰球員傳達警告信息,提醒他在接下來的比賽中務必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被罰出場外。黃牌和紅牌只適用于場上球員或替補席上的球員,FIFA規定以下七種場上球員的違規行為應予出示黃牌:

    • 有違體育道德的行為(例如假摔);

    • 在口頭或動作上對裁判的判罰持異議;

    • 持續違反《足球競賽規則》;

    • 阻礙比賽進行;

    • 違反開角球、任意球或邊線球的距離規則;

    • 在沒有獲得裁判允許的情況下,進入(或重新進入)比賽場地;

    • 在沒有獲得裁判允許的情況下,離開比賽場地。

    如果在替補席上的球員做出下列行為,裁判也可以出示黃牌:

    • 有違體育道德的行為;

    • 在口頭或動作上對裁判的判罰持異議;

    • 阻礙比賽進行。

    紅牌:出示紅牌是為了示意嚴重違規的球員,其應該立刻離開比賽場地。被出示紅牌的球員必須離開比賽場地和技術區,裁判也可以向違反規則的教練員做出手勢,以令其離開技術區。根據FIFA的規定,下列七種行為會被裁判直接出示紅牌,驅離球場:

    • 嚴重犯規(例如足以威脅球員人身安全的攔截動作);

    • 暴力行為;

    • 向包括對方球員在內的其他人身上吐口水;

    • 蓄意手球以破壞對方球員的進球或必進球機會(守門員在本方禁區內防守時不受本條限制);

    • 當對方球員帶球向前推進,并構成一個必進球機會時,利用可被判罰任意球或點球的犯規破壞該機會;

    • 使用攻擊性、侮辱性或唾罵的詞匯或手勢;

    • 同一場比賽中得到第二張黃牌。

    參考文獻:

    [1]Fédé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Football Association(FIFA),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IFAB).LAWS OF THE GAME 2015/2016,English Edition.

    • 發表于 2016-02-23 00:00
    • 閱讀 ( 680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