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十層秋褲擋不住的“最強寒潮”,誰是幕后導演?

    親,你今天穿了幾層秋褲?小編可是把能翻出來的衣服都套上了……這幾天, “世紀寒潮”“超級寒潮”“最強冷空氣”等字眼你是不是太熟悉了,“凍成狗”的節奏也越來越強了。那么,這次寒潮到底能有多冷?是誰導演了此次天氣過程?會導致2008年的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重現嗎?

    本輪寒潮有多寒?與2008年的雨雪冰凍天氣一樣嗎?

    對于當前的寒冷天氣,想必很多小伙伴們已有切膚之痛。然而,據說目前的寒冷僅僅是前奏和序曲,冷空氣的“大boss”還在后面。它的“殺傷力”會有多強呢?

    先說說降溫情況。據中央氣象臺預報,預計西北地區東部、內蒙古、華北、東北地區南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及西南地區東部的氣溫將先后下降6~8℃,華北北部、江南東北部及云南東部和南部等地局地降溫幅度可達10~14℃;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最低氣溫將下降至零下10℃左右,0℃線將南壓至華南北部一帶,中東部大部地區將出現入冬以來氣溫最低值,安徽南部和浙江中部等地最低氣溫可能逼近1月歷史極值。上述地區還將伴有4~5級偏北風,江河湖面以及山區迎風坡風力有6~7級,東部海區風力有6~8級,陣風可達9級。

    那么雨雪情況呢?1月20日至23日,江淮及其以南地區將出現雨雪天氣過程,大部地區累計降水量有10~25毫米,安徽南部、江西中北部、福建北部、浙江等地30~50毫米。其中,湖北,安徽南部、江蘇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江西中北部、湖南中北部等地將有小到中雨轉大到暴雪,浙江中北部局地有大暴雪,過程累計降雪量有5~15毫米,浙江中北部局地達20毫米;湖南、貴州的部分地區21日至22日將出現凍雨天氣;上述地區主要雨雪時段在20夜間至22日白天,積雪深度可達5~10厘米,部分地區15~20厘米。

    從預報信息來看,本次天氣過程,很多地方可能會出現今冬以來最冷的一天。此次冷空氣帶來的大范圍低溫雨雪冰凍天氣過程的持續時間在3天左右,與2008年的雨雪冰凍天氣不同,2008年是好幾次雨雪冰凍天氣過程連續在一起。所以,本次寒潮不會導致類似于2008年持續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的出現。本次過程雨雪強度雖夠強,但凍雨的范圍和強度不如2008年猛烈。

    目前剛剛進入“四九”,也進入二十四節氣中的大寒。俗話說“三九四九冰上走”“小寒大寒,凍成冰團”,如此“高冷”的寒潮,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光顧”,也算是應時應景,凝聚了廣大勞動人民經驗和智慧的天氣諺語也再次得到驗證。

    誰導演了今冬最強寒潮?

    肯定有不少人會問:好好的天兒,怎么突然就來這么冷的寒潮天氣呢?氣象專家分析,本輪寒潮天氣的罪魁禍首是“極渦”。極渦?是個什么鬼?

    《大氣科學辭典》上是這么定義的:極渦又稱極地渦旋或極地低壓,是一年四季維持在北極地區上空的低氣壓環流系統。極渦的強弱及其位置的變化對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天氣有很大影響,因此極渦是影響我國天氣的一個重要的環流系統。

    我們知道,極地和高緯度地區常年受太陽光的斜射或很少見到太陽光,地面接收太陽光的熱量較少,囤積了大量的冷空氣,就像一個超級冷庫,如冬季北冰洋地區氣溫經常在 -20℃以下,最低時可達-60~-70℃,1 月的平均氣溫常在-40℃以下。一般情況下,極渦會將冷空氣“封印”在極地及高緯度地區。但是極渦的位置和活動范圍時有變化,有時還會“分身”,裂變為兩個或幾個中心。當它向南“溜達”時,中高緯度地區的國家就有可能遭遇低溫雨雪冰凍天氣了。2014年年初,美國遭遇罕見暴風雪天氣,當時網上流傳的一張照片大家應該還印象深刻:一個完成被冰雪包圍的燈塔,密密地垂著冰柱,猶如科幻大片《后天》中的場景一樣。當時的寒潮就是極渦南下造成的。

    我國此次遭遇的寒潮同樣是極渦南下所為。此次影響我國的極渦“塊頭大”,影響范圍廣,并且更容易穩定維持;強度也比較強,中心氣壓低,跟它相伴隨的冷空氣較強,風大、溫度低;當它發展到“巔峰”時,中心位置大約能到渤海!因此,受到影響的地區偏南,華南、南海都會受到它帶來的冷空氣的影響。

    寒潮、冷空氣,是一回事兒嗎?

    在網絡上,有人稱此次天氣過程為“超級寒潮”,也有人稱“最強冷空氣”,那么,寒潮和冷空氣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兒呢?

    簡單地說,寒潮都是由冷空氣爆發形成的,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氣的爆發都能形成寒潮。究其原因,就在于冷空氣也分“三六九等”,只有那些足夠“冷”的冷空氣才能達到寒潮的標準。那么寒潮具體的標準是什么呢?

    中央氣象臺2006 年制定的我國《冷空氣等級》國家標準中,從量化的角度對寒潮進行了定義:某一地區冷空氣過境后,氣溫24 小時內下降8℃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48 小時內氣溫下降10℃以上,且最低氣溫下降到4℃以下;或72 小時內氣溫連續下降12℃以上,并且最低氣溫在4℃以下,可認為寒潮發生。

    那些達不到寒潮標準的冷空氣,又根據強弱程度依次分為了強冷空氣、較強冷空氣、中等強度冷空氣、弱冷空氣四個等級。由此可見,寒潮屬于冷空氣中的“高配”,是冷空氣中的“戰斗機”。

    寒潮帶來的,不只有寒冷

    面對此次的寒冷天氣,很多網友開始表示肯定會被“凍成狗”了。確實,在很多人心目中,寒潮的到來往往意味著刺骨的寒風、鵝毛般的大雪和讓人凍得直打顫的低溫,有時還會帶來風寒感冒、以及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的發作,似乎沒有一點好處。

    事實上,寒潮并非“十惡不赦”。最顯而易見的就是它也會給我們帶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分外妖嬈”的美景,尤其是在北方。那銀裝素裹的童話般的世界帶給了多少人美好的想象與憧憬。除此之外,它還有更多讓你不討厭它甚至覺得不能沒有它的理由。

    首先,寒潮天氣的出現有助于地球表面熱量交換,這非常有助于自然界的能量平衡。我國受季風影響,冬天氣候干旱,為枯水期。但每當冷空氣南下時,常會帶來大范圍的雨雪天氣,緩解冬天的旱情,使農作物受益。另外,寒潮還是天然的“殺蟲劑”,它帶來的低溫,可以大量殺死潛伏在土壤中過冬的害蟲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減輕來年的病蟲害。寒潮帶來的大風還是一種無污染的寶貴動力資源,為風力發電站提供充足的動力。

    寒潮要這樣“對付”

    面對此次的天氣過程,我們切不可掉以輕心,該出手時還是要出手應對的。下面就給大家奉上簡單的應對“招數”:

    1.針對強降溫,要及時添衣保暖,特別是要注意手、臉的保暖。

    2.謹防寒潮帶來的大風,關好門窗,固緊室外搭建物。

    3.雨雪冰凍可能會帶來道路結冰,外出當心路滑跌倒。

    4.老弱病人,特別是心血管病人、哮喘病人等對氣溫變化敏感的人群盡量不要外出。

    5.注意休息,不要過度疲勞。

    6.提防煤氣中毒,尤其是采用煤爐取暖的家庭更要提防。


    (作者:王海波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主任工程師,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自科普中國微信公眾號)

    • 發表于 2016-01-22 00:00
    • 閱讀 ( 728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