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幽默的東西,比如喜劇電影,滑稽表演,段子。
雖然我們都可能會發笑,但有些幽默就是會顯得更有質感,有質感的幽默引起的快樂共鳴會更加強烈,也更令人回味。
為什么會有這兩種差別,這里涉及到構成幽默的兩種不同方式。第一種是“無厘頭式”,具體而言就是沒有什么邏輯框架,這種幽默是建立在看客對幽默者的一個心理高位上的,想象一下,我們有很多時候覺得一件事或者一個人可笑,我們是站在一個更高的位置觀察的,所以說幽默的東西經常顯得比較傻,傻人傻事才會引人發笑。比如我們看臺上的小丑演員的表演覺得滑稽,很多時候是認為他比較2;小沈陽的褲子穿跑偏了,我們覺得挺傻很好笑;《煎餅俠》中大鵬的團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偷拍吳君如,結果最后機器沒電了,一點沒拍上,覺得隊友挺傻的,所以發笑。看吧,這里的幽默沒有邏輯的骨架,這是構成幽默的第一種形式。
第二種是“邏輯式”,這種幽默是有邏輯框架也是符合邏輯的,但是既然是幽默,那么它符合的就不是“常識邏輯”,而是一些出奇的邏輯。就像這種形式,一個三段論推理,已知A,已知B,推導出結果C,這是常識,但是幽默則是,已知A,已知B,推導出結果-C(或者D)。但是它也是符合邏輯的,之所以幽默,是因為它出奇。請看下例:
兒子:“爸爸,你打槍為什么要閉上一只眼睛啊?”
爸爸:“廢話,閉上兩只眼睛不就看不見了嗎?!”

看,上面的幽默都是符合邏輯的,而幽默感的來源,則是它換用了一個出奇的邏輯來解釋問題,我還可以舉個自己的例子。
【例】一次有事給一個女性朋友打電話,開始她沒有接,后來給我回了電話,我接了電話就開玩笑說:“你是不是和你男朋友在。。”她說:“沒有啊……”,掛了電話,她發短信道:“你想多了,我剛才在洗澡~”,我回道:“也很正常啊,如果我想到你洗澡那才真的是想多了。。”
邏輯式幽默的構造在很大程度上是形成了違反常識的邏輯沖突,它符合一種出奇邏輯,但是違背常識邏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而如果一個幽默沒有邏輯線索的話,很多時候就顯得并不可笑,比如我們看見過這樣的情景:一個人笑臉盈盈的向你走來并伸出雙手,這時候你也伸出雙手回以微笑,結果那個人直接走過你去和你后面的人握手了……這樣的情景有幽默是因為雙方的行為都是合乎邏輯的,第一個人笑著過來和后面的人握手,第二個人以為和他握手所以也伸出手,這都是正常的,但是卻出現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情景。相反,如果第一個人走過去了后面沒有人,而是和“空氣”握了手,那么這個情景就不是那么幽默了。
一件真事,一個朋友和他的女朋友去國外旅游,準備登機,他們正在過安檢,男生轉身對女生說:“你怎么就這樣放他走了?炸彈都沒帶!”結果旁邊的安檢人員聽見了,把他們攔下來盤問了4個多小時。
這個故事好笑嗎?并不,對吧,因為情侶的行為不合邏輯,頂多是一個惡作劇而已,但是我們現在加上一個邏輯線索:其實他們談論的是斗地主。這個故事是不是就有一點幽默感了……
關于幽默和邏輯,這個話題其實很大,很多論文和文章也有涉及,比如把幽默加入邏輯的空框,利用邏輯原理同一律、排中律來構造幽默,也有很多構造幽默的技巧,比如三段式幽默、符號化、錯置,文字游戲、比喻比較等。舉例來說,三段式幽默,在我寫這一段的前幾個小時,我和一個研究生男同學吃飯,他問我:”你們寢室都有誰啊?“,我說A、B、C,他說不認識,我說:“這也很正常,因為A比較宅,B呢是個學霸,天天都在學習,C倒是很喜歡交際,但是他認識的都是女生。”這就是一個三段式幽默,基本形式是“正、正、奇”,就是前面兩個普通事件,后面跟隨一個奇特的事件,造成的一種邏輯圖式上的落差。符號化就比如我們經常拿城管開玩笑,就是把城管符號化了。錯置就是把一種正常的東西放在它不常出現的一個情景當中,比如,有次我和我弟吃飯,等了好久都沒上,我們就走了,剛走老板就端著米粉叫我們:“你們的米粉!”我弟答:“不,是你的米粉。。”,在這里就是錯置了廣告詞。比喻比較比較多了,文字游戲也很多,就像:

而這些幽默的技巧都有一個本質,那就是都是有邏輯性的,就算文字游戲,它也是符合語言邏輯的(邏輯的種類有形式邏輯,語言邏輯,數理邏輯,道義邏輯等,一般的邏輯式幽默是符合形式邏輯的)。
而關于幽默,還有一個性質值得一提,那就是間接。間接就是幽默并不是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借助其他的形式予以表達,造成更大的邏輯沖突和落差,請看下面兩種情景(男女都是大學生):
而關于幽默,還有一個性質值得一提,那就是間接。間接就是幽默并不是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借助其他的形式予以表達,造成更大的邏輯沖突和落差,請看下面兩種情景(男女都是大學生):
【情景一】
女:你和你前女友為什么分手呀?
男:因為他覺得我內褲的花色不好看。
【情景二】
女:你和你前女友為什么分手呀?
男:被小學老師拆散了。
各位覺得,以上兩種情景下的回答,哪一種更幽默一些?(想好了嗎,我要提行了)
如果我沒猜錯的話,很多人會選擇第二種對吧,為什么?首先女生問了一個正常的問題,你可以正常回答,也可以給出幽默的回答,而要構造幽默,我們可以推敲一下其中的邏輯。分手其實算一件比較大的事情,那么常識邏輯就是大的事情發生對應了一個大的原因,那么一個幽默的答案可以反其道而行之,用一個很小的原因來解釋分手,就出現了【情景一】中的幽默,使用了一個出奇的邏輯,但是這個間接還不算太遠。在【情景二】中,我們對分手的解釋不再拘泥于原因的大小,而是轉變到了關系更遠的一個性質——時間上面(當然了,在這里我默認大家都是和我一樣差不多二十來歲),在時程上面做出了夸張,由于這個出奇邏輯更加間接,所以它造成了更大的邏輯圖式落差,也就相對引發了更大的幽默。

邏輯思維是比較典型的男性思維方式,強大的邏輯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強大的男性魅力,而邏輯式的幽默則是展現這種男性魅力的上好方式,所以很多女性都喜歡有幽默感的男性。另外,在一個人發揮即興幽默的時候,其實涉及到了很多智力方面的能力,比如聯想、想象、記憶、創造力(創造力三維度:流暢性、獨特性、變通性)等。所以,邏輯式幽默也是智力某些維度的反映。最后,還有值得一說的是,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女士都喜歡具有幽默感的男士,但是男士卻并不太喜歡具有幽默感的女士(當女人真好,只用負責笑就行了~)。
說了這么多幽默,可能有人還是會問,幽默有什么作用嗎,也就是哈哈一笑罷了。在這里,我想用《當幸福來敲門》中威爾·斯密斯面試的時候的一個場景來回答,最后考官哈哈大笑,他被錄取了:


大家一看就知道,面試官其實根本就不是在問一個問題,而是在表達一種拒絕,一般情況下,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道歉解釋,然而這不是面試官想聽的,你說得多,沒有用。而這樣的一個幽默則直接跳過了對原因的解釋,將本來面試者的刁難變成了展示自己智慧冷靜的機會,這樣的回答雖不能保證被錄取,卻也是這個情景下最好的回答了。
輕松的環境容易制造幽默,而逆境中的幽默更為難得。
原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腦子有話講 我們思考,原創,共享;講道理,講故事。
朋友們,搜索并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的內容和更好的閱讀體驗!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