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無聊的課吶,干脆刷刷朋友圈吧……
“謝謝老婆送我的愛心早點,我老婆的手藝真是沒得說呀,哈哈哈,老婆我們都要好好的哦,愛你愛你,每年的情人節我們都要一起過!(附圖略)”——編的我也是醉了~~
“這世界上總是有人很傻b,你這么傻b你父母知道嗎,別拿我的容忍當成你犯賤的資本!算了,傻人有傻人的世界,我才懶得理解,自己玩去吧,傻b!”

呃,算了,不看了,看著有一種隱隱的蛋疼。一直以來,我對這兩種朋友圈都有一點反感,這是我的感性告訴我的,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我是單身狗嗎,因為他說的人是我嗎,都不是。然而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反感這樣的情感表達,那么,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首先我們得講到同情感,我們對他人的情感表達,總是會喚起相對應的情感,就算是最麻木不仁的人,也不至于完全沒有這種感覺。看到他人被病痛折磨,我們也會感到心酸,并為他的處境擔憂,縱使我們自己并未真切的感受到他的切膚之痛;看到別人家喜得貴子而表現出愉悅,我們也會感到一點點的高興,這就是人類共有的同情感。不僅是愉悅和痛苦能夠喚起人們的同情,所有的情緒都能夠讓觀察者獲得或多或少的相應情緒,而最大的安慰或者說最大的欣慰,莫過于自己的情感被別人完全一致的符和,別人能認同我的悲傷和快樂,就好像悲傷得到了撫慰,快樂也顯得更合乎恰當了。
我們評價一個人情感的標準,有且僅有一個方式,那就是看當事人所表達出來的情感和我們心中所激起的同情感的相合程度。如果一個人悲傷過了頭,在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了他們所處的情景之后,我們心中并未激起足夠的同情感能符和他們真實的情感,那我們便會認為他的情感是不適宜的,自然他的情感也就不會得到相應的尊重。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因為一點小事就沾沾自喜,在我們比較了自身的同情之后也難以符和他那么高程度的情感表達,我們甚至就會認為他有點小人得志。然而我們的同情感總是比不上當事人的真實情感程度的,所以當一個人克制自己悲傷到了我們能夠符和的程度,甚至淡定到超乎我們同情的想象,我們就會極大地認同他的情感,并感到敬佩。
然而(好了,可以說說第一個朋友圈了),源自身體的情感卻更難被符和。一個人被切掉了手指,他的痛苦是極大的,但是我們卻很難想象他的痛苦,相比而言,來源于心理的情感更易于被想象和塑造,所以我們更容易符和它。所以一個悲劇電影可以以失戀或者分手作為結尾,但是如果是以一個人斷了一條腿來結尾就顯得有些奇怪。同樣的,你說你餓了,但我卻很難符和你的饑餓。愛情是源于性的,本質上來說是屬于身體上的一種情感,縱使你們兩人愛的死去活來,但是對于旁人來說卻是難以符和的,更何況你們之間還有很多經歷的積累,這些經歷也是難以被旁觀者認同,所以從旁觀者的角度,只會認為你們的“秀恩愛”舉動不合宜,并招致別人的反感。(在一個陽光不那么明媚的下午,我得到了這個解釋,心滿意足地放下了手中的《道德情操論》……)

我們的同情感不僅取決于他人情感的表達(繼續說第二個朋友圈),還取決于對這個情感原因的了解。所以在了解他人的情感的原因之前,我們會稍稍保留一點自己的同情感的,在得知他人悲傷的原因之后,也許我們會更為悲傷,也許也會變得難以符和他的悲傷。在所有的情感中,我們最難符和的就是憤怒和怨恨,因為我們的同情感會稍稍分配給那個被憤怒和怨恨的對象,擔心他接下來的處境。所以這種不明原因的表達憤怒,極難獲得人們的同情,而幾乎一定會招致別人的厭惡,因此顯得極為不恰當。
好了,其實我上面說的這兩種朋友圈一定并不鮮見,他們可能會反駁說:“我就發了咋了,我宣泄下自己的情緒不行啊?”,這樣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請注意了,如上所說,最大的欣慰莫過于自己的情感被別人完全符和。那些家產萬貫的人,其實財富已經不能帶來更多的快樂,但是他們享受于別人投來的贊許和羨慕的目光,他們覺得自己的情感和成就為他人所認同。《道德情操論》中也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最慘不過為人所輕。
朋友們,搜索我的微信公眾號“腦子有話講”獲得更多的內容和更好的閱讀體驗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