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踢貓效應”是怎么回事?

    知識點:“踢貓效應”是非常著名的一個心理學效應。其具體表現就是因泄憤而產生一系列的連鎖反應,泄憤對象一般弱于自己或等級低于自己。

    有一個故事大家恐怕都聽過:小學校長受了氣,就拿手下的教師出氣;老師生氣后,就拿學生出氣了;學生覺得很委屈,就回家找茬打自己的弟弟;弟弟最后實在無處發泄了,看見家里的小花貓,就一腳把貓踢開:“我之所以這么倒霉,原來都是因為碰見你啊!”可憐的小貓什么錯事也沒做,就成了無辜的受害者。這種現象就被心理學家稱為“踢貓效應”。

    這種心理效應是如何產生的呢?原來,情緒擁有信號功能和組織功能,正性情緒可以傳染,負性情緒一樣也可以傳染,而且像瘟疫一樣傳播。因為對于人類來說,愉快的刺激通常來自外部,而不愉快的刺激是內外兼有,內部的病痛、疲倦和外來的侵犯都可以讓人不高興。負性情緒相對于正性情緒而言,緊張度較高。實驗證明,不愉快和緊張的強度越高,對認知操作的干擾越大。例如,痛苦具有中上程度的緊張和沖動性,緊張后帶來抑制,沖動則破壞皮質的優勢。這對操作均提供不利的背景。

    當人的情緒變壞的時候,對手頭事件的操作就會受到影響,心中積攢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當壓力超過一定界限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向外發泄了。在潛意識當中,人類總是會不自覺地向比自己弱勢的群體發泄。這或許是進化的結果,因為在黑猩猩、恒河猴甚至更低級的狗、貓、鼠中都發現過類似的現象。

    踢貓效應在人類當中尤為常見,經典的文學形象阿Q,就是在被財主和假洋鬼子欺負了之后,到處找不如自己的人發泄。沒想到不但打不過王胡,因為肚子餓連不如自己的小D也打不過。最后只好欺負小尼姑,然后就“十分得意地笑了”。可見,欺負更弱者是很多弱者的常見發泄手段。

    其實,“踢貓”并不能解決實際的心理問題,反而會傷害他人,怎么辦呢?古人教導我們要克己復禮,遇事從容,與人為善,因此,在遇到問題時要冷靜分析,逐漸使憤怒消退,要心態平和,懂得容忍,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良策。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科學原理一點通官方網站

    微信公眾平臺(ID:kxylydt)

    • 發表于 2016-03-21 00:00
    • 閱讀 ( 696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