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靠大腦來刷新世界紀錄?

    靠大腦來刷新世界紀錄?

    2014年的德國柏林馬拉松賽中,肯尼亞選手丹尼斯·金梅托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紀錄2小時2分57秒,比之前最好的成績快了26秒。這是一項非凡的成就,特別是對從2010年才開始訓練的人來說。

    現在,馬拉松世界紀錄僅比2小時多出3分鐘左右,人們不禁會想,人類接下來是否能夠突破177秒的差距,使得紀錄進入2小時內?這也成為了馬拉松參賽者們的一大目標和面臨的最大挑戰。


    突破極限靠什么?

    如果想要突破極限,體育科學家將會列出以下幾個熟悉的條件:平坦的跑道、完美的天氣溫度、高攝氧能力、完美的跑步效率和一流的心臟調節能力……

    隨著運動界的耐力紀錄不斷被刷新,科學家們也開始關注人類耐力極限,并把重點放在生理環境上,也就是身體的屬性上。

    在運動生理學中,疲勞是指肌肉已經無力來維持身體所需的力量,通常被視為人體的“機械故障”。當你達到了極限時,向肌肉供養氧的能力會受限,乳酸在血液積累,你會覺得四肢酸痛,接著你會慢下來或者放棄。也可以這么說,你將肌肉中的糖原儲備消耗殆盡,這意味著你已經不能創造足夠的能量來運行。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還逐漸認識到,耐力限制是由耳朵之間的灰色腫塊(腦灰質)決定的,而且影響程度比以往想象的更深,人體感覺疲勞后,大腦會調節將速度減緩,或者因不能長時間堅持而逐漸放棄比賽。

    美國生理學家邁克·喬伊納考慮了人類在馬拉松耐久能力中所有的身體屬性,并計算出人類馬拉松的極限紀錄為1小時57分58秒,這個數值比今天的世界紀錄還要快5分鐘。想要打破世界紀錄,縮小與極限時間差距的運動員,還是要集中于提高這些身體屬性的能力上。


    大腦在耐力極限中的角色

    在金梅托刷新馬拉松紀錄的一年后,就有運動專家制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準備在未來5年里打破馬拉松比賽2小時這個極限。鑒于在過去十年中馬拉松紀錄僅僅快了3分鐘,因此這個計劃是一個充滿挑戰和野心的計劃。

    能否實現這個目標,關鍵在于運動員大腦的調節能力。

    1990年代末就曾有研究者提出,大腦有潛意識的安全裝置,相當于防止器官損害的杠桿。這種自我保護機制,被稱為“中央統治者”。

    這似乎能解釋,在炎熱天氣下跑步的運動員,為什么往往在開始時會比在較冷天氣下跑得慢些:如果大腦的潛意識察覺到威脅,它會減緩你的速度,以防身體的核心溫度上升到危險的水平。也許這類自我保護裝置是人類運動員沒辦法突破2小時極限的原因。

    而且,大腦一旦意識到身體的力量達到極限,就會有意識地選擇停止運動。因此,對于運動員大腦意識的訓練也是突破運動極限的必然要求。

    控制大腦,突破極限

    為此,英國肯特大學的運動生理學家薩穆埃爾·馬哥拉招募了10名橄欖球隊員來進行“筋疲力盡實驗”。橄欖球隊員要踩踏自行車,并且是在一個固定功率基礎上——比如基于最大攝氧能力的90%,平均功率為242瓦——直到他們快不能再堅持下去,然后,當橄欖球隊員們快要放棄時,研究人員就要求他們必須盡最大可能的努力,再堅持5秒鐘。而后他們輸出的平均功率竟然可達731瓦,這個數值明顯超過了之前的平均功率。

    馬哥拉表示,雖然橄欖球球員遭受了糖原耗竭和乳酸的折磨,然而這種生理效應并沒有直接停止他們的肌肉工作,而是大腦意識到自己的生理達到極限而命令身體停止運動。如果大腦再堅持一會兒,我們就會突破一個極限。

    馬哥拉根據他的實驗結果,提出一種新的突破極限方法:“大腦耐力訓練”方法。2015年,他邀請35名英國士兵參加一個60分鐘的循環試驗,在這期間他將測量受試者的生理狀況。

    他將受試者分成2組,所有人每周都要鍛煉3次室內自行車,堅持12周,但其中一組需要進行一種大腦精神訓練的任務——在他們蹬自行車的同時,要從屏幕上挑選字母組合這樣的腦訓練。

    結果發現,對照組筋疲力盡的時間比訓練前延遲了42%,而腦訓練組則延遲了126%,腦訓練組甚至覺得這種超強力度的鍛煉也變得不太痛苦了。這就意味著,大腦的訓練也能提高運動員的成績。

    欺騙大腦,獲得體力

    馬哥拉的結論在耐力研究界引起了轟動,但他并不是唯一一個相信操縱大腦可以提升身體性能的人。

    2011年,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的研究人員凱文·湯普森帶領一群騎自行車的人,進行了4千米的“個人最佳成績訓練”。

    實驗中,車手跟屏幕上的頭像進行比賽,頭像的速度是車手所認為自己的最佳速度,而實際上頭像的速度比最佳速度快了2%。在這樣的條件下,車手能以與屏幕上一致的速度保持比賽,該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但是,當頭像速度被設置高出5%,車手就不能應對了。這表明我們身體的能量儲備約在2到5個百分點之間。

    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我們可以欺騙大腦。有趣的是,即使車手知道自己被騙,這個方法似乎也有效。

    比如在2014年另一項研究中,當研究人員告訴運動員們,他們被欺騙了,并要求他們與頭像再進行一次比賽,他們仍然能比個人最好成績快2%。

    不過湯普森的欺騙技術可能只有在實驗室里才能實現,對于能否欺騙頂級運動員,目前還不確定。畢竟,他們是運動精英,已經訓練了他們的頭腦,挖掘了身體的能量儲備,與我們大多數人不同。

    電擊大腦會如何?

    此外,世界上一些領先的優秀耐力運動隊已開始試驗一種更直接的方式:使用電流電擊大腦。

    例如,2011年美國紐約市威爾康奈爾醫學院和馬里布佩波戴恩大學的科學家,利用弱電流刺激運動員的大腦,以此觀察運動員的反應。首先,他們測量了自行車手蹬車疲憊時的腦電活動。當車手疲累時,研究人員發現運動皮層與島葉皮層之間的溝通強度會持續增加,而運動皮層是控制運動,島葉皮層則是處理從肌肉和身體的其他部位而來的信號的大腦組織。結果表明島葉皮層響應了痛苦的信號,然后派出指令給運動皮層,讓它休息。

    基于此,研究人員測量了自行車手被弱電流刺激島葉皮質10分鐘的情況。相比于正常情況,運動員感知力量的水平變低,產生的能量多出了4%。

    那么,腦刺激真的能夠幫助優秀馬拉松選手節約177秒,打破2小時的極限紀錄嗎?

    研究人員認為非常有可能,通過弱電流刺激操縱大腦,在合適的條件下,合適的運動員身上可能會提高耐力。而該研究方向有望帶來新的方法,挖掘人體內隱藏的能源儲量。最終,使大腦提高人類身體耐力,打破紀錄。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學之謎2016年第6期雜志、歡迎廣大讀者關注我們大科技的微信號:hdkj1997

    • 發表于 2016-06-02 00:00
    • 閱讀 ( 64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