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其實有哪些邏輯問題?

    記得上次和一個哥們在街上閑逛,看見一個中年男人和一位清潔工的對話。

    當時那個男人好像剛扔了一個煙頭,碰巧清潔工就在旁邊掃地,看見這么有恃無恐地藐視自己的勞動成果,清潔工就攔下了那人:“我這才剛掃過呢,那邊有垃圾桶你看不見?”男人一本正經地答道:“如果我們都不扔垃圾的話,你們就失業了”。

    這個對話我現在都還記得,然而并不是全然因為這個人做出了不恰當的行為還理直氣壯,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發現男人的這個對答我好像無力反駁,就好像無意之間吃了一顆酸棗,既無法吐出來,也不能去找賣棗的算賬,所以那酸味就一直記得。

    而要解決這種當年想反駁卻如鯁在喉的感覺,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弄清楚其中的邏輯錯誤,二是找出一個反駁的方式。

    先請大家回想一個這樣的場景,在我們小的時候,有時我們正在打游戲,然后你媽走過來說:“你怎么在玩,不去做作業嗎?”“我現在不想做”“你現在不想做,下午也不想做,晚上也不想做,那你什么時候做呢?”這話是不是聽著挺累的,但幸虧這是自己的媽,還可以用一句“你煩不煩啊?”搪塞過去。

    好了,為什么要講這個事情呢,因為這個對話跟前面那個都犯了同樣的邏輯錯誤——滑坡謬誤,也就是把一個事情的影響繼續推導下去,擴展到更多的地方,引申出一個更大的影響,但是這個更大的影響在現實中卻是不太可能發生的。

    我現在不想做,并不能說明我待會不想做,以后不想做。同樣的,如果我不扔垃圾,并不能引申到所有人都不扔垃圾,以及最后清潔工都會失業這樣的一個“嚴重后果”。當然了,就算都不扔垃圾清潔工也不會失業,就算失業了也并非是壞事,但是這是后話了。

    我們看出了其中的邏輯錯誤,第一個問題算是解決,但是如何解決第二個問題呢?難道我們要用這些長篇大論去說服他嗎?其實想想效果也不會好。

    因為看似這個話是講道理的,實際上則是毫無邏輯的詭辯。那么對于一個不講道理的人,你去跟他講道理就是沒用的,這個時候你應該采用他的邏輯,然后用這個同樣的邏輯去推導一個更離譜的、對他不利的事情。

    如果不考慮打不打得過別人的問題,回答可以是這樣的:“那你也別在家睡老婆了,多出來睡一下,不然酒店行業也該失業了”。

    最近重溫了一下兒時的記憶,武林外傳。說“兒時”是為了讓自己顯得年輕一些,說“一下”也很準確,因為我還沒有那么懷舊,所以就看了一集。

    這一集講的是白展堂他娘,江湖人稱白三娘,來到了同福客棧,開始是偷了42顆官印引自己的兒子出來,后來在同福客棧待下過后就閑的蛋疼開始折騰她以為的兒媳——佟掌柜。白展堂出言相勸,本來沒說什么,但是一開口白三娘就會叨叨:“兒長大啦,兒大不由娘,翅膀硬了,也不管為娘了……”

    這劇要是再晚幾年擱到現在來拍,白展堂估計會說:“娘,我走過最長的路就是你的套路。”,本來這劇穿越地就腦洞,這么做也是有可能的么。

    為嘛說是套路,因為這話在現實生活根本就不鮮見,可能我們每個人都聽過這樣的話,一般當自己的娘拿出這樣殺手锏的時候,我們就得識趣得閉嘴了,再說下去只能讓自己更尷尬。

    但是實際上,她們是犯了這么一個邏輯錯誤——諸感情謬誤,即跳過對事物事實和邏輯層面的分辨,轉而扯到感情或者道德,想在這上面占據一個高位。在心理學上來講,這是一種內疚引導,從邏輯上來講,這是一種邏輯謬誤。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有的甚至可以說是集體歇斯底里的混亂,比如抵制日貨那段時間有人砸日本車,兩個人明明在討論,討論著其中一個人就質問:“你居然這樣想,你還是中國人嗎?!”我去,你這話都說了,那我只能用趙本山的一句話回答:“這都玩命了,我可不玩了···”。

    怪不得有人說:“愛國主義是流氓最后的庇護所”。

    郭德綱其實就諷刺過用這種邏輯錯誤批評他的人——“你跟他說藝術他跟你講道德,你跟他講道德他跟你說品味,你跟他說品味他跟你說文化,你跟他說文化他跟你講孔子,你跟他講孔子他跟你講老子,你跟他講老子他跟你裝孫子”。

    當然了當然了,拿娘的那個事情出來只是做個引子,和后面說的這些都沒有可比性,趕緊給娘道歉:“娘,您說的都對!”。

    “我有一個朋友······”

    打住吧您吶,知道你要說什么了。

    有時候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有些人會搬出自己各種認識的人,用“我有一個朋友”體來支持自己的論證。你說中醫不好,那好我告訴你“我有一個朋友就是中醫,他治好了多少人”;你說知識使人進步,那我就告訴你“我的一個朋友如何高中輟學年薪百萬”;你說聰明的女生惹人喜愛,那我給你講講“我一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朋友和她男朋友們的故事”···

    就像這種拉出一些可疑的人來給自己的論點背書的,我們叫它——訴諸可疑權威謬誤。

    說自己的朋友這種還比較明顯,更為隱蔽的做法是打上“專家說”“XX研究表明”等的標簽,但是哪個專家?什么機構?研究的出處在哪?什么情況下說的?你是不是只有有選擇性地報告了他的結論?有沒有邊界條件?你說的這些會不會只是你找來的極端個例?我們統統不知道,只有“專家說”這三個字是你的“鐵證”。

    這已經鬧出了很多笑話,不是么,養生節目不就這樣?很多廣告不就這樣?弄一幫看著很“正確”的專家在上面信誓旦旦。

    (Titaniasky 作品)

    上面說的邏輯謬誤只是很小的一部分,但可能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我就是這么開始的,現在叫開始后了,當然我覺得很多看到這篇文章的人可能也是開始后了,那樣的話就確實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

    理性是一顆種子,不需要有人一直教,也許只需要一個觸動,就可以讓這條路一直走下去,當年給我這顆種子的人,是我最好的朋友。


    原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腦子有話講  我們思考,原創,共享;講道理,講故事。

    朋友們,搜索并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的內容和更好的閱讀體驗!

    • 發表于 2016-06-16 00:00
    • 閱讀 ( 984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