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陳奕迅歌中所唱的那樣“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有恃無恐”,我們總是對自己得不到的那個人念念不忘,牽腸掛肚,甚至會花費一生的時間,去銘記這個得不到的人。那么,到底是什么樣的心理造成這樣的局面呢?

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
對于這個問題,通常會用“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這樣的答案來解釋。
美好的事物總是來源于幻想。因為得不到,我們開始幻想,將自己對戀人所有美好的幻想,全部寄托在那個得不到的人身上。
比如,將溫柔、知書達理、性格好、會體貼人、工作能力強、只特別對待自己等這些期望中的特質,全部疊加在自己期望中的那個人身上,完全忽略這個人本身的性格、想法,完全憑著想象,去構建一個自己理想中的完美情人。
在這個過程中,細節不斷在我們的腦海中加工重構,反復修改,不停的趨于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想法,于是得不到的那個人越來越完美,內心中的執念也越來越強。

稀缺性造成的高估
鉆石為什么那么昂貴?因為稀少;大熊貓憑什么成為國寶?也是因為稀少。
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心理學教授Robert Cialdini提出過一種“稀缺原則”: “當某件事物非常稀缺、難以獲得的時候,人們會覺得這件事情更有價值,更想要獲得它。”
這個原則解釋了為什么鉆石會如此昂貴,為什么大熊貓會成為國寶,同時也揭示了,總是喜歡得不到的人。
對于這個人,我們的理智告訴自己沒有辦法得到TA,獲得TA的回應。
正因為得不到,所以變得稀缺,這份感情也隨之而珍貴起來,內心中便更加渴望。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當我們狂熱想得到某人的時候,并不一定是因為愛,還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心理原因造成的。我們愛上的不一定是這個人,更大的可能性是自己幻想出來的人。我們不是被那個得不到的人困住,而是被自己的內心束縛。
了解女人,剖析男人,關注微信公眾號:伊思愛情顧問(yisilovehunter)。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