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有這樣的經歷,當我們要洗衣服的時候,將衣物浸入水中后,會感覺衣服的顏色明顯變深了;又或者,當剛剛下起雨,而我們沒來得及撐傘,或者根本沒拿傘,而被雨淋濕的時候,會感覺我們穿的衣服的顏色明顯變深了;尤其是當我們不小心把水杯里的水撒在衣服上的時候,相比沒被水打濕的地方,那些不幸被水打濕的地方,明顯比其它地方的顏色要深一點。親愛的朋友們,你想過這是為什么嗎?
首先要解決一個誤會,那就是物體本身——除光源外——是不會發光的,我們之所以能看到這些物體,原因在于有光源對他們進行了照射,而光線又在它們的表面進行反射,最后進入到我們眼球的視網膜,我們的大腦處理好這些信息后,便使得我們看到這些物體,有的明亮,有的黑暗,有的絢麗,有的單調。如果單以明亮和黑暗這兩種情況來看的話,只是因為它們反射光線的多寡而已,它自身的顏色,或者說明亮,一直都是那樣的,從未改變,改變的只是被我們眼睛所接收到的光線的多少。

把問題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物體反射的光線如果很多,那么我們看到它的顏色也就淺;它反射的光線很少,那么它的顏色就會很深。我們看到白色,是因為那個物體把所有的光線都反射了;我們看到黑色,則是因為它把所有的光線都“吃”了,也就是完全不反射。
結合到具體問題,就像我們在第一段所提出的那個問題一樣:為什么衣服濕了之后,其顏色會變深呢?我們可以這樣解釋:
當光線照到干燥的衣服上面,因為有大量的光線被豎立著的衣服纖維漫反射出來,而只有少部分的光線被衣服吸收(黑色衣服不在我們的討論之列),所以我們就看到了這件衣服明亮,或者本身就偏暗淡。
當衣服因為某些原因被水浸濕以后,一個方面,有一些纖維絨毛因為水的緣故而傾倒,于是不能很好地,或者說像它干的時候那樣,有效地反射光線;另一方面,被浸濕的衣服表面覆蓋有那么一層水分子——我們知道,水這種東西只有一定角度的光線才可以被反射到我們的眼睛里,其他角度的光線則不會,即我們所說的鏡面反射——所以相對于先前干燥的時候,又有一部分的光線不能被反射進我們的視網膜內。
既然干燥的衣服比濕的衣服有那么多光線不能反射出去,也就是說光源照過來,被衣服反射出來的,能被我們的眼睛所接收到的光線,變少了,那么,我們看到的這件衣服,濕掉之后,自然是比濕掉之前要明亮一些,也就是說,濕掉的衣服,顏色變深了。
再簡單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因為被水浸濕的衣服比干燥時的衣服所反射的光少,故而顏色更深。
作者:藺亞丁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 轉載時務請注明出處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