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如果非要離婚,那么如何健康地離?

    譯者寫在前面:

    王寶強的爆裂式離婚,鬧得滿城風雨,眾說紛紜,各種小道消息甚囂塵上,三位當事人無人取勝,都是顏面掃地。

    沒有優雅的離婚,但撕破臉、兩敗俱傷,就太傷了。

    兩個興許曾是世界上最了解彼此的人,互揭其短起來,可謂是致命。

    而如果離婚是彼此最好的、最后的解藥,那么好聚好散卻不是那么容易。

    下邊的譯文,是教讀者如何健康地離婚,原文標題是:Healthy divorce,how to make your split as smooth as possible

    譯文涉及的數據和研究結論均出自美國的相關文獻,與國內情況可能存在差異,請酌情服用:)

    ————————

    沒人會在一開始就期待自己婚姻失敗,然而根據2006-2010年政府的家庭增長全國調查數據報告,5年間仍有超過百分之20的初次婚姻以離婚告終,且有48%的婚姻在婚后20年時解除了婚姻關系。分居和離婚都是非常困難的情感事件,但一個健康的分離還是有可能的。

    合作,溝通,以及調解。

    在婚姻的最后階段,往往奔騰著情緒的洪流:憤怒、悲傷、焦慮、恐懼。有時這些情緒在你最毫無防備的時候出現,即使你一點也不想見到它們。這樣的反應都是正常的,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強烈的情感終會平息下來,而彼時你身處其中,記得善待自己。研究者發現那些對自己寬容與憐憫的人在應付日復一日的離婚困境時,會相較輕松些。

    嘗試不要把離婚認作是一場戰斗。相比法院訴訟,離婚調解通常也是一個好的替代選項,畢竟完全依靠自己去解決可能是令人沮喪和挫敗的,因為在離婚談判中那些婚姻關系中導致你們走到盡頭的沖突和問題可能會再度浮現。研究顯示調解可能對情緒滿意度、配偶關系以及孩子的需要有益。

    跟即將要成為你前夫/前妻的人坐下來談可能是你最不愿去做的事情,但這樣的合作和溝通會讓你們的婚離地更健康一些。而你們在心理學家的陪同下去討論,可能會幫助你們在降低沖突的情況下達成你們共同的決定。


    在情緒激烈時還要想起一些重要的細節可能是困難的,所以你要找一個冷靜的時刻把你想要討論的全部要點都記下來。然后在你跟即將離婚的配偶坐下來談時,使用這個記下來的清單作為引導,而有一個“腳本”作為談話的流程可以讓這個面談跟一些情緒保持距離。如果當面的討論還是太過困難,那么可以考慮通過郵件來溝通。

    當孩子卷入其中時…

    離婚對孩子而言可能是一個創傷性的體驗,但研究顯示大多數的孩子在父母離婚后的兩年內會調整適應過來;另一方面,假如父母不離婚、保持一段充斥激烈沖突的婚姻,孩子反而常常經驗到更多問題。在一個離婚的過程中,為了讓孩子能夠順利過渡,家長能做得有很多。譬如盡你們最大的努力去避開孩子爭吵,父母持續的爭吵會增加孩子罹患心理問題和社交問題的風險。

    正在離婚中的父母也可以提出一個離婚計劃并告訴他們的孩子,這通常會很有幫助。同時要保持溝通渠道的暢通,誠實地告知他們的家庭正在經歷著的什么變動,孩子會在這樣的談話中受益。

    在許多案例中,讓孩子去消化突然的變化是很困難的。如果情況合適的話,在孩子去一個新家或者父母中的一方離開家之前,提前幾周告訴他。且在離婚后的數月和數年里,也盡可能將變動降低,這會是很有幫助的。

    而與父母雙方都保持密切聯系的孩子,能夠應付得更好。研究顯示那些與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都關系不好的孩子在應對家庭劇變時,可能更加艱難。專注于改善親子關系的撫養者教育項目已經出現,幫助孩子在父母離婚后的幾年內能夠更好地應對困難。


    照顧好你自己

    由分居和離婚導致的改變可能是難以抵擋的。而現在最緊要的是,你要更加地照顧好自己。靠近你的社會支持網,求助于父母與朋友的幫助與安慰。正式的支持小組也能幫助你應對婚姻終結時的各種情緒問題。

    在你開始人生新篇章之時保持積極的狀態,去參加你過去喜歡但已經很久沒參加的活動,或者嘗試新的愛好和活動,并通過合理飲食和鍛煉來保持軀體健康。

    心理學家能夠怎么幫到你

    離婚對于整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艱難時刻。而離婚中的雙方以及他們的孩子都可以在跟心理學家的談話中獲益:能夠幫助他們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及調整適應離婚帶來的變化。心理學家也能幫助你仔細反思前一段婚姻中的問題,以避免在下一段關系中重復過去的負面模式。

    參考文獻:

    1、Key Statistics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Growth

    2、Sbarra, D. A., Smith, H. L., and Matthias, R. M. (2012). When leaving your ex, love yourself: Observational ratings of self-compassion predict the course of emotional recovery following marital separa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3(3): 261-269.

    3、Shaw, L.A. (2010). Divorce mediation outcome research: A meta-analysis. Conflict Resolution Quarterly, 27(4): 447-467.

    4、Kelly, J.B. (2012). Risk and Protec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Child and Adolescent Adjustment Following Separation and Divorce. In K. Kuehnle and L. Drozd (Eds.), Parenting Plan Evaluations: Applied Research for the Family Court (49-84).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Kelly, J. B. (2005). “Developing beneficial parenting models for children following divorc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Matrimonial Lawyers, 19: 237-254.

    6、Velez, C.E., Wolchick, S.A., Tein, J.Y., and Sandler, I. (2011). “Protecting children from the consequences of divorc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parenting on children’s coping processes.” Child Development, 82 (1):244-257.

    ————————————

    譯者:毛敏樂  來源: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  本文來自微信訂閱號 在線心理咨詢(ID:xlzxol),轉載請注明出處。

    • 發表于 2016-08-23 00:00
    • 閱讀 ( 809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