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覺得,中國古代的那些皇帝,想干啥就干啥,全天下的錢都是他的,女人也是他的,想想就覺得過得一定很爽。但你可能不知道,有很多事,皇帝根本就沒法控制。別的不說,光是他自己平時吃飯的開銷,他都不清楚。這是咋回事呢?他隨便問個太監不就知道了嗎?實際上沒那么簡單,下面就給我們講講這么幾種情況:
第一種是,皇帝被始終蒙在鼓里。比如光緒爺吧,他平時最不舍得吃的東西是什么你知道嗎?說出來你可能都不信,是雞蛋!因為雞蛋太貴了。光緒爺當皇帝那會,宮里買雞蛋的進價是 30 兩銀子一個,但實際上真要是在市場上買賣,也就只要三四個銅板。可憐的光緒爺,一輩子都以為吃雞蛋屬于高檔消費。
第二種是,皇帝明知道這里頭有人貪污,但是又一點辦法都沒有。比如道光爺吧,有一天開早會,他突然問軍機大臣曹振鏞說,雞蛋多少錢一個,曹振鏞又不傻,當然知道不能瞎摻和皇帝的事兒,就順口編了個故事回答說:“我小時候吧得過一場大病,差點兒死了,醫生囑咐我千萬不能吃雞蛋,一吃就沒命,所以我們家從來不買雞蛋,我是真沒這個口福啊!”就把這事給遮過去了。
后來,道光爺為了省錢,聽說前門外有一家湯面館,他們的面又便宜又好吃,就想著御膳太貴了,我吃湯面得了,就讓太監去買。結果過了幾天,內務府的人卻跟他說,前門外的那家館子早就關張了,還是得吃御膳,可憐的道光爺只好認栽說:“算了算了,我不吃湯面了!”
第三種是,管后勤的人揣著明白裝糊涂,甚至狼狽為奸。慈禧太后干過一回這種事。有一次,后勤部門出去采購了100 個皮箱子,每個箱子報銷60兩銀子。軍機大臣就來悄悄告訴慈禧說,現在市場上的皮箱子,每個都不會超過6兩銀子,內務府明顯是報花賬、騙領導啊。哪知道慈禧反而向著貪官,說,那行,我給你半個月時間,你幫我買100 個便宜的箱子,辦不到拿你是問。
軍機大臣第二天就上街去買,結果所有箱包店都不開門了。一打聽,原來是昨天宮里頭來人了,要求所有箱包店一律停業整頓半個月。這軍機大臣也是死心眼,寫信到天津,請道臺幫他緊急代購100 只皮箱子送來。結果半個月過去了,消息全無,就連送信的也跑沒影了。后來才知道,原來是有人給送信的人1000 兩銀子,讓他滾得越遠越好。 很顯然內務府的這群人就是故意不想讓他把這事辦成。
那問題就來了:這內務府的人,難道都是十惡不赦的壞蛋嗎?當然不是,想想看,如果真是大壞蛋,怎么可能通過層層篩選,被提拔到宮里來到皇帝身邊服務呢?但內務府是腐敗的溫床,這話確實一點都不假,為啥呢?原因很簡單,因為內務府缺乏一套剛性制度,去制約這些人,更不用說什么現代財務制度了。那也沒人監督這些人嗎?開玩笑,在皇帝身邊工作的人,各部門巴結還來不及呢,誰還敢監督啊?再者說了,內務府光編制就超3000人了,想有效監督,太難操作了。
這就說明啊,人有趨利避害的天性,所以,一旦攫取豐厚利益的機會出現了,而暴露自己的概率又很低的時候,利害一相權,好多人就會選擇當一個壞人。這種時候,道德約束起不到制約的功能,效率低不說,而且很不可靠。而一套好的制度,恰恰不試圖去改變人性,而是基于人的特點,科學設計,誘導人主動克服貪欲、主動選擇做好事、當好人。即便是個天生的惡棍,也會選擇那些符合他利益的事去做。這個道理,真是常說常新,百試不爽啊。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