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是嚴重影響居民健康的危險因素,近十年來全球范圍內癌癥負擔呈持續增長態勢,在我國腫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位居死亡第一位。癌癥不僅給患者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也對公共安全和社會穩定造成影響。

我國癌癥發病近十年來呈上升態勢,每年增加約4%。目前我國癌癥高發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老齡化,其他致癌因素中也包括空氣環境污染、不健康飲食、身體活動不足、肥胖/超重、吸煙等。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劇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廣泛存在,我國癌癥發病和死亡率還將不斷上升,防治任務異常艱巨。
1、發病率
全球癌癥發病以歐美、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癌癥發病率相對較高,而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發病率則相對較低。中國的癌癥發病率接近并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調整年齡結構后,丹麥位居全球184個國家或地區癌癥發病的第1位,美國位居第5位,中國位居全球癌癥發病的第74位,亞洲國家中韓國居第7位,日本居第48位,印度和越南的發病率則相對靠后。
從發病順位看,肺癌位居發病首位,約占全部癌癥發病的21.30%,其次為胃癌、肝癌、結直腸癌和食管癌,前5位癌癥發病約占全部癌癥發病的63%。男性中肺癌約占25.21%,其次為肝癌、胃癌、食管癌和結直腸癌,男性前5位癌癥發病約占男性發病的74%;女性中肺癌發病位居首位,但乳腺癌發病與肺癌接近,均超過15%,其次為胃癌、結直腸癌和肝癌,女性前5位癌癥發病約占女性發病的57%。
在全球范圍內癌癥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逐漸升高。其中,男性0~44歲處于較低水平,45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女性0~39歲年齡發病呈較低水平,40歲以后發病水平快速上升。中國的男性癌癥發病率高于女性,年齡以老齡人口為主,60歲以上人群癌癥發病分別占男性和女性癌癥發病的64.71%和55.82%。

2、死亡率
全球每年癌癥死亡人數約820萬,中國、俄羅斯等國家或地區的癌癥死亡水平相對較高,中國的癌癥死亡率接近發達國家或地區的水平。歐美、澳大利亞等發病率相對較高的國家或地區癌癥死亡水平相對較低。調整年齡結構后,我國位居全球184個國家或地區癌癥死亡的第30位。而丹麥、美國、挪威、韓國等癌癥高發國家的癌癥死亡順位均低于其癌癥發病順位。
總體而言,全區范圍內癌癥死亡率隨年齡增加逐漸升高。其中,男性 0~ 49歲死亡率處于較低水平,50歲以后開始快速升高,而女性在0~39歲死亡呈較低水平,40歲以后死亡水平隨年齡緩慢上升,到75歲達到高峰。
3、總結
癌癥在全球范圍內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從全球癌癥發病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歐美以及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或地區。亞洲、非洲等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癌癥發病則相對較低。
然而,癌癥死亡和發病分布差異較大,欠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癌癥死亡相對較高,而發達國家或地區癌癥死亡率相對較低。中國的癌癥發病位居全球184個國家或地區第74位,但死亡率卻為居全世界第30位。這也間接反映我國癌癥預后較差,生存率相對較低,而且癌癥的預后效果相對較差。
伴隨我國社會經濟近幾十年來的高速發展、社會人口老齡化以及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惡性腫瘤負擔日趨嚴重,嚴重威脅著廣大居民的健康。因此,加強我國癌癥防控同時應該提高居民認識,早期發現的同時改善環境等措施來加強癌癥預防與控制工作。
編者: id4hehe
參考文獻:
[1] Torre LA,BrayF,Siegel RL,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2[J].CA Cancer JClin,2015,65(2):87-108.
[2] 陳萬青、鄭榮壽、曾紅梅等.1989-2008年中國惡性腫瘤發病趨勢分析[J].中華腫瘤雜志,2012.34 (7):517-524.
關注我們:搜索微信公眾號“癌度”,了解更多關于腫瘤和基因的資訊。
轉載文章請注明來源公眾號及作者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