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日本的《百鬼夜行》,七成鬼怪來源于中國神話?

    據說,日本境內有四百至六百種妖怪,形形色色,構成了日本文化的豐富內涵。究其源頭與分類,據說70%的妖怪原型來自中國,20%來自印度,只有10%屬于本土妖怪。

    《百鬼夜行》中的大量鬼怪就是擷取了中國道家“物久成精”的概念,物品因不再使用而被魂靈附著變成妖怪。比如木魅、涂佛、骨傘、塵冢怪王、文車妖妃等。還有一部分妖怪則是從中國神話傳說或文學作品中的妖怪演化而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中國的千古奇書《山海經》。

    姿態傲慢的”犬神“和”犬怪“

    犬神是附著到人身上的狗的死魂,它其實來自中國《山海經》中的犬怪,據《山海經·海內北經》記載:犬封國(一說犬戎國),那里的人都是狗的模樣。犬封國有一女子,正跪在地上捧著一杯酒食向人進獻。而鳥山石燕《畫圖百鬼夜行》中的犬神穿衣戴帽姿態傲慢地坐著,旁邊一女童表情謙恭地伏在地上揮筆抄寫著什么。兩個故事都是一人一狗,同樣都是人侍奉狗。

    犬神

    犬神 鳥山石燕 《畫圖百鬼夜行》 十八世紀

    犬戎國人

    犬戎國 明·蔣應鎬圖本

    鳥山石燕畫中的犬神和中國《山海經》中記載的犬戎國的情景非常相似,都是一人一狗的故事,也同樣都是人侍奉狗。不同的是,前者狗是主人,人是奴婢;后者狗是丈夫,人是妻子。

    ”天狗“與”鴉天狗“

    天狗一詞來源于中國,《山海經》有云:“陰山……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在日本,天狗也被稱作天狐,似乎源于《山海經》中“狀如貍”的外貌特征。后來天狗的形象經過演變,成了擁有一對翅膀,長著堅硬的攻擊力極強的鳥嘴,圓瞪著眼睛在天空中靈敏地翱翔,所以它又被叫作“鴉天狗”。鳥山石燕《百鬼夜行》中的天狗就是這種形象。

    全身長滿毛發的”苧“的形象或許就是”毛民國人“

    苧是一種山巫,它的嘴很大,能從一邊耳朵咧到另一邊,渾身覆蓋著濃密的黑色毛發。這種形象很可能來自《山海經·海外東經》中對毛民國人的描述。

    給人們帶來火災的”狐火“和”犭多“

    狐火,又被稱為鬼火、磷火,民間相傳狐火是狐貍點的火。據說除夕之夜,各地的狐貍會聚集到江戶,為它們的皇子舉起無數的火把,場面蔚為壯觀;晝夜交接時,狐貍隊伍所經之地便會發生火災。《山海經·中次十一經》中記載的一種野獸“犭多”,它一出現就會發生大火災。然而,它的外貌并不像狐貍,而是紅眼白尾的狗的形象。

    住在巫咸國的”蛇骨婆“

    相傳蛇骨婆住在巫咸國。據《山海經》記載,巫咸國是由一群巫師組建的國家。蛇骨婆的丈夫叫“蛇五右衛門”,據考證曾是一只法力無邊的蛇形妖怪,就封印在巫咸國的蛇冢里,而蛇骨婆就右手持青蛇,左手執赤蛇,在門口看守著蛇冢以防他人接近。

    ”河童“是被貶到人間的”河神“

    柳田國男認為妖怪是被貶到凡間的神明,這點與中國道家的“謫仙說”二元論不謀而合。日本民間故事中常出現的河童,最初也是受先民供奉的河神,和《山海經》中的河伯相同。但經過時代的演變,它不僅容貌上有了較大改變,還從神的地位降格為妖怪。

    河童

    由河伯變為河童佐脅嵩之 《百怪圖卷》 十八世紀

    河童的原型可能是中國黃河流域上游的水神,又名河伯、水虎。傳到日本后,形體發生了較大變化:由乘兩條龍遨游天地江河的水神變成了青黑色的猴子,手腳像鴨掌,頭頂凹陷處還頂著一個碟子。

    給人們帶來雨水的”雨女“和”帝之二女“

    在日本傳說中,逢干旱時,雨女會幫人們帶來降雨,如同巫山雨神一樣擁有神力。相對來說,帝之二女給人們帶來的不一定是甘霖,還有可能是災難。《山海經·中次十二經》記載,帝之二女住在洞庭山,二人出入時常伴有狂風暴雨。

    能控制晝夜寒暑的”燭陰“

    燭陰又叫燭龍,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山海經》中記載,居住在鐘山的神名叫燭陰,身長千里,人面龍身,周身赤紅。它威力巨大,睜開眼睛就是白晝,閉上眼睛便是黑夜,一吹氣天下就是寒冬,一呼氣世界便是炎夏。流傳到日本后,燭陰仍以巨大龍神的形象出現。

    源于《山海經》,但經過演化的”人魚“

    日本的“人魚”傳說最早也是源于中國,即《山海經》中記載的氐人國之人。氐人國位于建木(生長在弱水邊上的一種樹的名稱)所在之地的西面,這個國家里的人都長著人的面孔,身子卻是魚身,只有鰭沒有腳,看上去胸以上為人,胸以下為魚。這種形象傳到了日本后,成為人魚最原始的形象。

    十三世紀的《古今著聞集》里描繪的人魚則是 “頭部像猿猴,有著像魚一樣細密的牙齒”,怎么看都像是怪獸的形象。鳥山石燕的畫中描繪的就是這種形象,在浪花中高揚著魚尾,上半身不但不像人還像個丑陋的怪物,手指間有蹼。

    直到江戶時代末期,西洋的人魚形象輸入日本,上半身是美麗婦人,下半身是魚的形狀,人魚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形象從此確立。

    人魚

    人魚鳥山石燕 《畫圖百鬼夜行》 十八世紀

    氐人國

    氐人國 明·蔣應鎬圖本

    在日本,傳說中魃的嬰兒期為奈良時代。據記載,魃在每月農歷十五晚上,選擇吃過狗肉、蛇肉等野味的人家,給他們的新生孩子點淚痣,讓他們的孩子用一生的哭泣和淚水來償還死去動物的怨氣。相比較來說,《山海經》中的魃更接近于神,而《百鬼夜行》中的魃則更接近于妖。

    給人們帶來干旱的”魃“

    在日本,魃是天照大神,又叫旱母,面似人,身似獸,一手一腳,跑如風,一出現就會持續干旱。中國也有關于魃的傳說。《山海經·大黃北經》中記載,黃帝的女兒魃,在黃帝與蚩尤之戰中止住風雨幫黃帝鏟除了蚩尤。魃因神力耗盡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并且所居不雨,這就是后人所說的旱神女魃。

    身披鱗甲的”水虎“和”犭吉 頁“

    水虎與河童外形相似,體格更為壯碩、性格也更加兇猛的妖怪。它全身覆蓋著堅硬的鱗片,連箭也難以穿透;膝蓋上還長著虎爪一般的利爪,善于攀爬。《山海經·中次四經》中記載了一種叫“犭吉頁”的野獸,身披鱗甲,十分兇猛。

    兇猛可怕的”窮奇“和愛搞惡作劇的”鐮鼬“

    日本還有和中國《山海經》名稱相同的妖怪。日本的窮奇也叫“鐮鼬”,鳥山石燕甚至在畫中直接標名為窮奇。其實,中國的窮奇和日本的鐮鼬不管在外貌上,還是技能上都有很大的差別。《山海經·西次四經》中記載的窮奇是一種食人獸,樣子像牛,全身有刺猬一樣的毛,叫聲像狗。《山海經·海內北經》中則有窮奇“狀如虎,有翼”的說法。而日本的鐮鼬是一種乘著旋風出現的如同鼬一樣的妖怪。它手中拿著鋒利的鐮刀,所到之處,會給人留下像銳器所割的傷口。中國的“窮奇”或怪或神,都有著兇猛可怕的共同點,不像日本的鐮鼬那樣有很濃的惡作劇成分。

    窮奇

    《山海經》中的窮奇 明·蔣應鎬繪本

    借名于窮奇

    借名于窮奇 鳥山石燕 《畫圖百鬼夜行》 十八世紀

    窮奇本是中國《山海經》中的妖怪,形如虎,有記載稱其為風神后裔。而鳥山石燕所繪的“窮奇”則是在妖怪文學中頻繁登場的鐮鼬——外形似鼬的“三人組”。它們一只負責將人絆倒,一只接著用鐮刀將人割傷,最后一只立刻替人抹藥止血,動作之快,讓人以為是一陣旋風刮過。

    ”九尾狐“變化成的絕世美女”玉藻前“

    在日本傳說中玉藻前是九尾妖狐變化成的絕世美女,專門在宮廷中現身,以魅惑君王為樂趣;不但拖垮君主的肉體,還禍害整個國家,所以被認為是禍國殃民的妖怪。《山海經·南次一經》中記載,九尾狐是住在青丘的奇獸,它很兇猛,能吃人。在中國古代,還有九尾狐是祥瑞和子孫昌盛的征兆的說法。

    利用嬰兒哭聲害人的”川赤子“和”蠱雕“

    川赤子又名“河嬰兒”,常在池塘、沼澤附近出現的妖怪。它喜歡在夜晚時模仿嬰兒的哭聲引誘、加害路人。而蠱雕是一種生長在河邊的野獸,外形像雕鷹,頭上長有角,叫聲如嬰兒啼哭,能吃人。

    蠱雕

    蠱雕 明·蔣應鎬圖本

    蠱雕

    蠱雕 明·胡文煥圖本

    川赤子

    川赤子 鳥山石燕 《畫圖百鬼夜行》 十八世紀

    蠱雕,長著雕嘴,獨角,叫聲如同嬰兒啼哭,十分兇猛,能吃人,時常彰顯食人猛獸的威風,據說其大嘴一次可吞一人。日本的川赤子也是利用嬰兒的啼哭聲來害人,不同的是,川赤子為童子的形象。

    中國有關鬼怪的傳說、作品非常多,除了擷取《山海經》中的異獸之外,《百鬼夜行》還從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及文學作品等中汲取了營養,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

    使人逢兇化吉的白澤

    白澤是昆侖山上著名的神獸,它渾身雪白,長著人面馬身,人面有三只眼,馬身上也有三只眼,能說人話,通達萬物的情感,很少出現,除非當時有圣人治理天下,才奉書而出,是能使人逢兇化吉的吉祥之獸。《百鬼夜行》中所繪的白澤,幾乎與現在流傳的《山海經》中的異獸圖的白澤外形相同。但據考證《三才圖會》有文字:“東望山有澤獸者,一名曰白澤,能言語,王者有德,明照幽遠則至。”但并沒有說明出處。

    木、石、禽、獸變化而成的”魑魅魍魎“

    百鬼中的魍魎就來源于中國流傳了四千多年的神話。傳說炎黃二帝爭奪天下時,蚩尤曾力勸炎帝重起戰事,無果,他又發動他的狐朋狗友,并召集了南方的苗民和山林水澤間的魑魅魍魎等鬼怪,打著炎帝的旗號,向黃帝發起了戰爭。可見,魑魅魍魎在中國指的是一些雜牌小妖,然而傳到日本后卻有名了,成了專吃美女,外表大多高大、紅身、尖耳、頭長角的妖怪。在荒無人煙的深山,尤其是在夜里常常出現的魍魎,都是山中的木、石、禽、獸變化而成的。

    用人皮偽裝自己的骨女

    骨女的原型也來源于中國。骨女即女骨,女人的骸骨。女人死后靈魂附在骷髏上,因心中的執念未了,便披了人皮,重又回到這個世上。跟《聊齋志異》中的畫皮鬼的描述如出一轍。一個含恨而死的女子,化為厲鬼向人索命,因為只剩下一堆骨頭,所以會用人皮偽裝自己。報復的對象多為男性,而且多是些品性不良者。

    日本是一個妖怪文化大國,其大部分的妖怪都取材自中國。他們汲取了中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以及《山海經》《三才圖會》《聊齋志異》等各類作品中的精華,并結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形成了容易被更多人接受的妖怪形象及傳說。在漫長的發展、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包括妖怪藝術、文學作品、動漫影視等在內的妖怪文化產業。現在,妖怪已經成為日本文化中難以分舍的元素。可以說不懂《山海經》就不懂《百鬼夜行》,不懂妖怪文化,就不能理解日本文化深層次的內涵。

    ○內容選自《鳥山石燕百鬼夜行全畫集(精裝珍藏版)》[日]鳥山石燕/繪 宮竹正/編著 北京紫圖圖書授權合作稿件

    • 發表于 2017-05-06 00:00
    • 閱讀 ( 1007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