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燒腦”二字,你第一反應會想到哪些電影?
有人會選擇非線性多層敘事的《盜夢空間》

有人會選擇輪回數千年的《云圖》

有人會選擇虛擬與現實相交叉的《黑客帝國》

但我覺得,論及難懂,這些片子和下面這幾部比起來,簡直弱!爆!了!

今日給你們燒腦電影,已經不能用燒腦來形容了,導演和編劇的腦洞簡直是黑洞啊!!
不多說,你們來感受下。
1《四次》(意大利)

牧羊人衰老病故,一只小羊出生然后凍死在杉樹下,杉樹被砍伐做成木炭,木炭燃燒殆盡,這便是片名《四次》的含義,生命的四次輪回,全片沒有對白沒有配樂,故事虛無飄渺的只有一個概念。

意大利的電影向來都有一種浪漫的情調,雖然沒有一句臺詞,但畫面敘事,甚至鋪設懸疑都做到位了。我不會說這部電影很好看,但它屬于“重劍無鋒,大巧不工”的級別。
2石榴的顏色 (前蘇聯)

導演謝爾蓋帕拉杰諾夫是“詩電影”代表人物《石榴的顏色》里有著這樣一組鏡頭:三顆洋蔥,一把刀,一個踩葡萄的腳,一條魚。就這樣組接起來成為影片一部分,啥意思?誰知道呢。

導演是典型亞美尼亞文化的代表。亞美尼亞的音樂、美術、民俗等在影片充滿儀式感與形式感的氛圍下體現,片子本身晦澀難懂,或許根本也無太多特殊隱喻。 單獨每個畫面都可以成為色彩絢爛的油畫。
3、2001太空漫游 (美國)

庫布里克最具影響力也最晦澀的電影,人類和宇宙這樣極其宏大深奧的主題,又用著極其極端的手法來表現,別的不說,光那段長達五分鐘沒有任何情節的彩色光效制造的亞洲穿梭片段,足以嚇懵一群人。

雖然年代有點久遠,但是當時這個特效也是很牛逼了,這部是唯一一出讓我徹底游離出劇情,卻始終帶著濃厚興趣看完的電影,我相信庫布里克偏執的工作態度折磨死了一批又一批特效制作人員
4、死亡幻覺 (美國)

杰克吉倫哈爾這部早期作品不如他的斷背山,波斯王子那樣有名,但卻不容忽視。《死亡幻覺》有一個極其特別的劇本,故事只在正片里演了一半,而至關重要的基礎設定,導演完全沒有透露任何線索。一部需要“說明書”來解答的電影。

一開始沒注意看導演剪輯版里書內容的介紹,我還以為是一個類似于精神分裂似的驚悚片,后來注意看了一下書的內容,以為是宗教片,最后看了影評居然是科幻片。這導演居然設了一個這么復雜的局,天啊。
5、八部半 (意大利)

說起玩弄現實和夢境交混的電影,《八部半》比盜夢空間早了近半個世紀,而且它比《盜夢空間》還要隱晦,夢境和現實的穿插更加破碎,且毫無鋪墊,經常需要你看好一會兒才能反應過來“哦,這一段是他在做夢”。

我覺得其中更是有一段男主角和八個女人玩樂的夢境最為經典,費里尼的這部名作是許多電影人的最愛,《鳥人》《荒野獵人》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里多曾翻拍此片。
6、上帝難為 (俄羅斯)

這是一部兩極分化的電影,有網友評價“內容極其混亂,惡心,不知所云”,也有網友說“年度最高逼格之作”,電影改編自科幻小說,設定在了一個未曾發生過文藝復興的地球之上,人物言行毫無邏輯。《上帝難為》,難為的是觀眾。

不知道該怎么評價這部電影,它幾乎完全去掉了敘事,偽紀錄片的風格就像在一個外星球的原始人腦袋上安裝了一個攝像頭,真實的去記錄那個星球的黑暗中世紀,臟亂,泥濘,蠻荒,試圖多維度的展示那樣世界的真實性和緩慢的人類文明進程,如果地球上的歐洲中世紀沒有文藝復興,是不是也是這樣?
7、去年在馬里昂巴德 (法國)

如果評選“最難熬電影”,《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一定榜中有名。導演阿倫雷乃用一種記憶和現實穿插的手法勾勒了兩位主角間的感情。一會兒是分手的痛苦,一會兒是熱戀時的甜蜜,一會兒是初識時的拘謹,隨意跳脫令人覺得混亂不堪,再加上不停變化的畫幅比和大量旁白,難懂指數更是再上一級。

人是鐵逼是鋼,一陣不裝憋得慌。作為出了名的“不懂片”,這電影可以說是敵視觀眾的。我覺得它的目的就是讓觀眾“看不懂”,因為觀眾本身在這里就被作為拉康意義上的“大他者”給處理了。很詭異的是居然在豆瓣有8.2分之高。
8、第七封印 (瑞典)

影片透過理想主義的騎士布羅克以及他的同伴在的漂泊生涯,向觀眾展示了不同的人在面對死亡時不同的表現方式,同時對人類的生存意義,宗教信仰等進行大量深刻探討,故事與圣經息息相關,大量的隱喻和意象化符號,讓這部電影如同天書。

這是一部很妙的電影:如果有人說他看懂了,估計會被人嘲笑;但如果有人說他真的喜歡看,不少人卻會心有戚戚焉……伯格曼想說什么,我不是很在意,關鍵是他充滿詩意和隱喻的敘述方式,確實讓人著迷
9、電子云層下(俄羅斯)

故事發生在未來的俄羅斯,紫色的天空,巨大的金屬馬雕像,高的不可思議的廢棄摩天樓,電影里充滿了各種不知所云的設定。人物做出的行為沒有目的也沒有解釋,看的觀眾摸不著頭腦,臺詞大量引入哲學家文學家的名字和名言……

這簡直就是一部為了讓觀眾看不懂才拍出的電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導演便是《上帝難為》導演的兒子,果然一個調調……
10、穆赫蘭道

大衛·林奇也是經常出現在各大燒腦電影榜單上的名字,《穆赫蘭道》之所以難懂,是因為它將夢的邏輯進行了一次完美的真實展現,而夢的邏輯,便是沒有邏輯,人可以上一秒飛下一秒走,甚至剛才你還是自己,下一秒你就變成了別人,這些在做夢的時候我們不會覺得有任何問題,可當它被拍成電影,就變成了無法聯系到一起的碎片。

它是我看完之后模糊明白卻沒太大感覺直到晚上睡覺前一刻突然坐起來拍著腦袋幡然醒悟的電影。就是那種夢的感覺。能用鏡頭和光,把夢帶來的難以名狀的感覺拍出來,感謝大衛·林奇。
11、鄉愁 (前蘇聯)

塔科夫斯基的電影向來神神叨叨,《鄉愁》也不例外,大量隱喻性,帶有宗教儀式的人物行為令人難以理解,男主角拿著一只蠟燭在溫泉里來回的走,就這么一個簡單的動作在電影里拍了近十分鐘,有人覺得這部電影非常偉大,也有人覺得它不過是又一部裝逼片。

極富對稱美感的畫面,心靈深處最柔軟的渴望,詩一般的語句,壯麗至極的音樂,如此之超脫,完美形而上,另一種幽長的觸動...再晦澀的電影,本帥也會抱頭看完。
12、電影社會主義 (瑞士)

一部完全不具備劇情的電影,只是純粹的將攝影機捕捉的素材進行畫面拼貼,來自于專產晦澀電影的戈達爾,請感受下網友評論——“不是人類看的東西”、“這電影看得我蛋疼”、“不予評論”……

奇怪的音效,一度以為是版本不好。那,評價真的說不上來。至少我是理解為何沒有多少人能完整地看完。戈達爾仍在做著自己的電影,無所謂觀眾和潮流,特立獨行。
以上就是奇奇怪怪燒腦片系列的全部內容,其實我已經是很有良心了好嗎,并沒有推薦那部傳說中的《帝國大廈》(485分鐘只有一個鏡頭)......

其實說是抽象也好說是后現代也好,這些電影看大多都是10年前的甚至20年前的作品。
因為現在囿于商業化和市場化的需要,深度思考特立獨行的導演真的太少太少...這也是我對于這些電影的致敬,至少你們很有勇氣!
我覺得光這些電影就可以讓你看一陣子了,因為第一遍你是絕對看不懂的,第二遍,第三遍...絕對是要逼死處女座的節奏哇哈哈。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