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早已知道,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方式早已過時。腳上的潰瘍可能是糖尿病足,根源是胰島素拮抗等代謝問題;寫字越來越小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癥狀,根源是大腦的病變。那么,你是否知道,一部分男性的不育癥,是由口腔問題引起的?
近幾十年來,科學家們逐漸發現,口腔疾病與很多其他疾病有關,例如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等[1]。積極治療牙周病等口腔問題,可以有助于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生風險,甚至有可能減輕部分癥狀。
根據美國克利夫蘭生殖醫學中心2015年的統計研究,全球約有15%的夫婦被不孕不育問題困擾著,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男性不育癥比例從2.5~12%不等,全球至少有3000萬名男性不育[2]。引起男性不育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吸煙、酗酒、睪丸曾經受傷、常處于高溫環境下、接觸某些有毒害的化學物質等,而口腔問題也有可能導致男性生育能力下降。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有研究者指出口腔疾病與男性不育間存在關聯[3]。
德國哈雷-維滕貝格大學的別涅克和里德爾曾發表論文,指出牙齒及口腔部位的病灶,導致了部分男性的生育能力下降[4][5]。
德國亞琛工業大學醫院是德國規模最大的醫院之一,有很多不育癥男士在此接受治療。男性不育癥的原因很多,包括菌精癥、活性氧水平過高、自身免疫、內分泌疾病、環境因素和遺傳因素等。其中菌精癥患者是因為精液中含有細菌,而無法讓妻子懷孕,或者多次在懷孕早期流產,部分人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后可以痊愈。但有23%的菌精癥患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療后,精液中的細菌并沒有減少。
別涅克和里德爾對36名抗生素治療無果的菌精癥患者進行了檢查,發現這些患者全部都存在細菌性的口腔疾病,進一步分析菌群之后,他們驚訝地發現,患者口腔中的致病菌和精液中的有害菌類型高度重合。
于是別涅克和里德爾嘗試著先為其中18名患者治療口腔問題,等到牙周疾病治愈后半年,再次對這些患者的精液進行檢測。此時,接受全面口腔治療的18名患者中,有12人的精液樣本為無菌,且精子密度、形態等參數也有明顯改善。而未接受口腔治療的18名患者,菌精癥仍然沒有好轉。

其他研究者也逐漸發現細菌感染性的口腔疾病(例如牙髓壞死、慢性根尖炎、根尖囊腫等)與男性不育癥之間存在一定聯系[6]。
Klinger等人[7]征得了75名準備進行人工授精或體外受精的男士的同意,在同一天檢查了他們的口腔健康狀況和精子情況,結果發現,其中88%的人患有牙齦炎或牙周炎,且牙周袋的存在與精子活力低下相關。
在正常情況下,牙齦附著在牙齒上的齦溝僅深零至兩毫米,超過兩毫米則為牙周袋。牙周袋的形成說明炎癥已從牙齦發展到牙周支持組織,使較深層的牙周組織感染,慢性破壞,膿性分泌物可以從牙周袋溢出。患牙牙周破壞程度與其菌斑、牙石的量大多相一致。
Nwhator等人[8]則通過對76名男士(其中10人為無精癥、41人為精子計數低、25人為正常)的口腔健康狀況和精子計數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在所有年齡組中,口腔衛生狀況較差(例如牙菌斑較多)都與精子數較少表現出有統計學意義的關聯。Nwhator等人還發現,育齡女性的口腔衛生狀況差,平均來說就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才能成功懷孕[9]。

之所以口腔炎癥和男性生育能力減退發生關聯,據推測可能是由于“血-睪屏障”的存在。
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夠識別自身物質和外來異物,從而實現抵御外敵、保衛自己的功能。免疫系統“認識”自身物質的過程發生在胚胎期和新生兒期,而精子卻要到青春期才會開始產生,這就導致了免疫系統并不會把精子當做“自己人”,如果遇到了,就會把精子誤當做外來的病原體,大開殺戒。
因此,在睪丸中存在“血-睪屏障”,可以阻擋大分子物質,在全身“巡邏”的免疫細胞也會被血-睪屏障擋住。有時,因為外傷等原因造成血-睪屏障破損,精子和血液接觸,就會導致免疫系統攻擊精子,造成“自身免疫性不育癥”。
正是因為血-睪屏障的存在,如果有病原體進入睪丸,免疫系統也無法將其剿滅。當口腔中有牙周炎等細菌性病灶時,病原體和病原體產生的毒素可以隨著血液循環擴散到身體各處,就有可能進入睪丸,損傷精子。

其實,不僅男性不育可能與口腔疾病相關,不良妊娠也與口腔疾病呈現關聯。育齡女性患有口腔疾病對妊娠結果的影響,主要表現為新生兒低出生體重的發生率上升,有多項研究證明了這一點。
Karimi等人[10]為伊朗211名年齡在22~40歲之間的孕婦檢查了口腔健康情況,并記錄了她們分娩的情況,結果顯示牙周炎、牙齦炎和牙菌斑等口腔問題與早產之間關系不明顯,但與低出生體重之間有密切相關。
Muwazi等人[11]在烏干達對400名孕婦進行的研究也顯示牙齦出血、牙周袋、牙齦衰退和牙垢沉積和低出生體重之間有顯著的聯系。
Basha等人[12]調查的對象則是307名年齡在18~28歲之間的孕婦,其中126人患有牙周炎。牙周炎組孕婦中產下低出生體重嬰兒的占34.25%,牙周健康組孕婦中則為18.78%。

可見,對于備孕的小夫妻而言,愛護牙齒,還能讓未來寶寶更健康呢!
當然,即使不需要備孕,注重口腔衛生管理,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骨質疏松等的發病風險,所以別再說“牙疼不是病”啦!

【參考文獻】
Kim J, Amar S. Periodontal disease and systemic conditions: a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Odontology. 2006 Sep; 94(1):10-21.
Agarwal A, Mulgund A, Hamada A, Chyatte MR. A unique view on male infertility around the globe. ReprodBiolEndocrinol. 2015 Apr 26;13:37. doi: 10.1186/s12958-015-0032-1.
Bustos-ObregónE, Linossier A, Thumann A. Sperm immobilization and other alterations of male reproductive parameters and focal (oral) infection. J SubmicroscCytol. 1983 Jan;15(1):333-9.
Bieniek KW, Riedel HH. Diseases of the masticatory system as possible causal factors ininfertility. ZWR. 1989 Oct; 98(10):850, 852, 854.
Bieniek KW, Riedel HH. Bacterial foci in the teeth, oral cavity, and jaw——secondary effects (remote action) of bacterial colonies with respect to bacteriospermia and subfertility in males. Andrologia. 1993 May-Jun;25(3):159-62.
Kellesarian SV, Yunker M, Malmstrom H, Almas K, Romanos GE, Javed F. Male Infertility and Dental Health Statu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Mens Health. 2016 Jun 23.pii:1557988316655529.
Klinger A, HainB, Yaffe H, Schonberger O. Periodontal status of males attending a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clinic. J ClinPeriodontol. 2011 Jun;38(6):542-6. doi:10.1111/j.1600-051X.2011.01720.x. Epub 2011 Mar 28.
Nwhator SO, Umeizudike KA, Ayanbadejo PO, Opeodu OI, Olamijulo JA, Sorsa T. Another reason for impeccable oral hygiene: oral hygiene-sperm count link. J Contemp DentPract. 2014 May 1;15(3):352-8.
Nwhator S, Opeodu O, Ayanbadejo P, Umeizudike K, Olamijulo J, Alade G, Agbelusi G,Arowojolu M, Sorsa T. Could periodontitis affect time to conception? Ann MedHealth Sci Res. 2014 Sep;4(5):817-22. doi: 10.4103/2141-9248.141567.
Reza Karimi M, Hamissi JH, Naeini SR, Karimi 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ternal Periodontal Status of and Preterm an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Iran: A Case Control Study. Glob J Health Sci. 2015 Sep 28;8(5):184-8. doi: 10.5539/gjhs.v8n5p184.
Muwazi L, Rwenyonyi CM, Nkamba M, Kutesa A, Kagawa M, Mugyenyi G, Kwizera G, Okullo I. Periodontal conditions, low birth weight and preterm birth among postpartum mothers in two tertiary health facilities in Uganda. BMC Oral Health. 2014 Apr28;14:42. doi: 10.1186/1472-6831-14-42.
Basha S, Shivalinga Swamy H, Noor Mohamed R. Maternal Periodontitis as 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Preterm Birth and Low Birth Weight--A Prospective Study. Oral HealthPrev Dent. 2015;13(6):537-44. doi: 10.3290/j.ohpd.a34053.
0 篇文章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隨意打賞。你的支持將鼓勵我繼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