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古人為什么喜歡女扮男裝或男扮女裝, 異裝癖嗎?

    少年時期有一部電視劇叫做《新白娘子傳奇》,我們都知道白娘子的夫君叫做許仙,但在很長時間之中,我不知道這個角色是女人演的。只是奇怪相對于其他男性角色,許仙顯得太過柔弱,既沒有壯碩的身軀,又沒有英武的氣質,更奇怪的是許仙還沒有胡子。

    但在不久之后的課堂上,我又學到了一篇《木蘭辭》,其中最經典的那句叫做,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再后來又看到了類似的影視劇,叫做《女駙馬》,這是一個起源于戲劇的古裝故事,是黃梅戲的代表之一。這也是一部以女扮男裝為主的電視劇,不過這個主角更厲害,能打好像才是主要的,相反其他就顯得情節拖沓,表現手法也夸張,她不是神仙,卻和白娘子一般又能夠飛天遁地。

    扯遠了,我們還是先來看一下為什么古代女子都喜歡打扮成男人模樣吧,她們又為什么這么做呢?

    ▲《新白娘子傳奇》劇照。圖源網絡

    以古代的封建制度來看,女性是要講求三從四德的,在沒有出嫁的時候基本上連門都不讓出,實際上是一種古代人對于女性的無理要求。

    《周易》之中,更是將男性支配女性說成是天經地義的,更是引申出一系列的學說,比如《周易?系辭上傳》中就指出,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后世董仲舒根據這一原理,從陰陽方面入手,將陰陽和男女進行比較,其人指出,君臣父子夫婦之義,皆取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然后以天道貴陽賤陰為據,從而得出絕對的男尊女卑的結論。

    到了儒家更是將男尊女卑貫徹到了實際生活中,所以當時的女性要以三從作為原則,不能更改,更要終身依附于男人,這所謂的三從便是,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簡單一點就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完全沒有選擇!

    而且還衍生出了許多相關的文化系統,就是系列圖書都有很多,如《女誡》,《列女傳》,《女論語》,《女兒經》等等等等!

    這些繁瑣的封建禮儀幾乎將女性的地位壓縮到毫無位置,從男不入,女不出的普通到不同席,不共食這些還都算是非常普通的要求。像《女論語》中更是對女性的私生活也有相對的苛刻,比如其中有一段說,凡為女子,習以為常。五更雞唱,起著衣裳。盥漱已了,隨意梳妝。揀柴燒火,早下廚房。

    ▲《新白娘子傳奇》劇照。圖源網絡

    呃,其實以上這一段還是針對沒有出嫁的女子,等豆蔻年華變成婦人之后,才是規矩更加變多的時候,既要在禮節上周全,甚至不能和丈夫太過親近,可還得恭敬丈夫,這就是那種夫妻間所謂的相敬如賓!

    大家都聽過一個叫做舉案齊眉的成語,但這個成語的典故其實很沒意思。

    故事出自于《后漢書?梁鴻傳》,梁鴻字伯鸞,扶風平陵人。由于他的品德高尚,很多女子想嫁給他,他最終卻娶了長得黑丑的孟氏女。孟氏女嫁給梁鴻之后,精心打扮了一番,結果引得梁鴻不滿,一連七日不與她講話,直到孟氏女換做粗布衣,梁鴻才大喜地說,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此后梁鴻每次歸家時,孟氏女都準備好食物,低頭不敢仰視梁鴻,將盛飯的案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

    相比現在小年輕之間的那句老娘看都不想看你一眼,在古代其實是人家根本不想讓你看。。。是不是很可悲?

    如果以愛情來說的話,許多故事沒等展開就結束吧,這是一場無奈,沒有轟轟烈烈的橋段,甚至可以理解為愛你就是完全不鳥你!

    誰都有叛逆的時候,如果想要翹家的話,古代女子只能是女扮男裝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若不換了行頭,上街是會被抓回來的。

    于是,許多的愛情故事就是從這種無奈的辛酸中悄然萌發的,古典的愛情也都是匆忙的偶遇而成,一眼而去,望穿秋水就是這么來的。

    ▲94年電影《梁祝》。吳奇隆,楊采妮主演。圖源網絡

    女扮男裝說白了可能只是為了一次簡單的上街,它的原因并不浪漫,相反只是一種迫于無奈的抉擇。

    而且并不像現在電視劇中所演的那樣浮夸,一眼便能讓人看出不同。所以像梁山伯和祝英臺這樣的愛情故事,大多都以悲情結尾,這是當時社會的公認結果,若是其他美好的結局不等出現就被KO了。

    當然在某些時間并不是這樣的,比如在春秋時代,齊靈公周圍的一群婦女們就喜歡作男人打扮,這是因為齊靈公喜歡媵妾侍婢作男裝打扮。結果國中女人引為風潮,紛紛效仿,這讓齊靈公很是無奈,就下令民間女子誰若敢穿男子衣服就剪斷衣帶,讓其難堪。但宮里的這些女人還都穿著男裝,而民間也是屢教不改,當時晏嬰深知強迫改裝行不通,向靈公建議,若要禁令通行,最好先從宮內做起,如果宮中婦人都穿女子的服裝,民間女子的男子打扮會不禁自絕了。靈公照晏嬰的主意辦,女子愛好男子裝束的風潮就過去了。

    有一句話叫做巾幗不讓須眉,這是歷史上那些偉大女性用自我來證明的。

    如《金史.烈女傳》中記載了一個女扮男裝的故事,說金朝末期,有宗室完顏承充之女阿魯真者,其夫為猛安(類似于千夫長),夫亡寡居。在叛軍圍攻之時,她身穿男子衣服,率領其子與千于部眾力戰解圍,后因功被封為郡公夫人。

    在《明史.列女傳》中也有這樣的故事,說有保定府一位韓氏女,因害怕劫掠,所以女扮男裝,結果被抓入伍。結果轉戰四方,一去就是七年,直到從云南戰場回來之后,巧遇其叔父,這才改裝退伍。

    有學者們曾經質疑花木蘭這個傳說的真偽,這種關于歷史的真假我們不說,只想說一句,為什么不先想想一個柔弱女人卻要換上男裝,跨上刀槍,去往戰場?

    ▲木蘭從軍。圖源網絡

    等到宋代往后,古時候女子扮男裝的就少了,起因是這時候大多的婦女都開始纏腳了,若說以前還能想個法子出門,可那些被封建惡習纏繞的痛苦,束縛了太多。

    這里邊也有人調侃分不清男女的,比如說這些參軍的女子,面黧黑而多痘瘢,且碩大多力,人不料其雌也。這話說的很不好聽,但相比于女扮男裝,男扮女裝則更為惡心!

    現在我們看一個男人,若是顯得柔弱,娘娘腔,便以偽娘稱之。再往前一點被叫做二椅子,是一種貶義稱呼,類似于不男不女。

    古代中男扮女裝的就非常讓人難受了,比如一些作風腐化、心理怪異的君主往往寵愛男色,有“龍陽”之癖。這時候一些男子就為了引起皇帝注意,著女衣,扮女聲,用來吸引皇帝。

    還有一些更是用來在江湖上進行詐騙,這類人從小就接受訓練,而且在體貌特征上做出了一定改變,如謝肇制《五雜俎》卷八記載,國朝成化間,太原府石州人桑猻自少纏足,習女工,作寡婦裝,游于平陽、真定、順德、濟南等四十五州縣。凡人家有好女子,即以教女工為名,密處誘戲,與之奸淫。有不從者,即以違規詞語噴其身,念咒語使不得動,如是數夕,輒移他處,故久而不敗,聞男子聲輒奔避。如是十余年,奸室女以數百。

    當然男扮女裝并非全是這種齷齪骯臟之事,也可以是一種文化的交流。比如戲劇中一些大家都是男扮女裝的高手,可這是文化層面上的事情,并且需要極大的苦功。

    ▲川島芳子。圖源網絡

    近代史上女扮男裝的也不少,如民國行政院長、財政部長孔祥熙的二小姐孔令偉就是完全女扮男裝的穿戴。愛新覺羅?顯玗也有許多女扮男裝的相片存世,什么你不知道這是誰?好吧,這個女人也叫川島芳子!

    如果說女扮男裝是古時候封建社會對待女性的不公,那么多數的男扮女裝就是在歷史里最讓人無語的東西。

    相對于這兩種價值觀的不同,而如今那些又時常以此出現的公眾人物又該是何種想法呢?

    歷史大學堂官方團隊作品 | 文:彭程

    • 發表于 2017-06-15 00:00
    • 閱讀 ( 1375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