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只要喝足夠的水就不會中暑?

    防暑降溫,首要在于喝足夠多的水

    熱浪來襲,中暑甚至致死案例頻發,如何防暑降溫避免健康危害呢?

    相關機構,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疾控中心(CDC)等,給出了基本一致的行為指南:

    ?無論你的體力活動強度高低,喝更多的不含酒精液體,而不要等到你感到口渴才喝。警告:如果因疾病被醫生限制液體攝入或者正在服用利尿藥,你應該喝多少水,需要聽從醫生的建議。

    ?不要喝含有酒精或大量糖的液體,因為它們實質上會讓你丟失更多的體液。此外,避免喝大量極冷的飲料,因為有可能引起胃痙攣。

    ?呆在室內,盡量避免或減少外出。如果可能的話,留在有空調的地方。如果你家里沒有安裝空調,去商場或公共圖書館等有空調的地方。即使在有空調地方呆上幾個小時,也有助于你回到熱環境后減少熱相關疾病的風險。

    ?電風扇可以提供舒適感,但當環境溫度超過32℃,無助于防止熱相關疾病的發生。這時,有效的方法是沖涼,或換到有空調的地方。

    ?穿輕便,淺色,寬松的衣服。

    ?永遠不會把任何人留在封閉的、停泊的車內。

    ?雖然極端高溫環境下任何時候都有可能遭遇熱相關疾病,但是有些人面臨更大的風險。需要特別關注和檢視:

    嬰幼兒

    65歲或以上老人

    精神疾病患者

    存在基礎疾病的人,尤其是心臟疾病或高血壓患者

    ?對于高風險成人每天至少需要檢視2次,并密切注意他們出現熱衰竭或熱射病的跡象。當然,對于嬰幼兒需要更頻繁的檢視。

    如果不得不外出:

    ?減少戶外活動,并盡量安排在早上和傍晚進行。

    ?盡量削減運動或體力勞動。如果不得不進行,每小時喝2~4杯(每杯約250毫升,筆者按)不含酒精冷飲。運動飲料可以補充從汗水丟失鹽分和礦物質。警告:對于低鹽飲食者,喝運動飲料需要征得醫生的建議。

    ?盡量多的在陰涼處休息。

    ?盡量避免或減少陽光直射,戴寬檐帽和太陽眼鏡和并涂抹SPF15或更高性能的防曬霜。

    各種指南都把喝足夠的水列在所有預防措施的首位,并不惜筆墨對喝什么樣的水、在不同情況下喝多少水進行了說明。

    喝水為什么會被如此突出強調呢?

    這需要從中暑的發生說起。

    什么是中暑

    人們常說的中暑并非一個嚴謹的醫學術語,而是我國傳統上對于熱引起人體不適和傷害(疾病)的一個寬泛的說法。

    如果把所有熱引發的身體不適都稱為中暑,那么夏日高溫環境下人人必然無數次中暑。相反,如果把高溫導致人體健康實質性傷害作為中暑的標準,更具有實際意義。

    人為什么會中暑

    熱怎樣才會導致人體實質性健康傷害呢,即引發中暑呢?

    人是恒溫動物,只要能維持人體核心溫度在生理范疇內,人的代謝和功能就可以保持正常,不會造成實質性傷害。外界環境高溫要給人造成系統性實質性傷害,只有通過打破人體體溫調節的平衡,導致核心體溫的升高。

    人體體溫的穩定依賴于身體與環境熱交換平衡,受熱力學的基本定律調整。基本函數包括(1)人體代謝產生熱量的散失;和(2)從環境獲得熱量,這主要發生在在環境溫度高于皮膚溫度或者暴露于強的熱輻射狀況下。

    具體的影響因素包括空氣溫度和濕度,皮膚溫度,風速,汗液蒸發,環境輻射溫度、類型和數量,以及所穿的服裝的特性等。

    用一個方程式來表達為:

    S = (M?W) ± C ± R ± K?E

    S 指身體儲熱的變化,決定體溫的升降;(M-W)指總的代謝產熱減去體力活動消耗能量;C指對流熱交換;R指輻射熱交換;K指傳導熱交換;E =蒸發熱損失。

    高溫(環境溫度超過皮膚溫度(32°C))特別并高濕環境下,C、R、K散熱途徑失效,E成為人體散熱唯一有效途徑。

    我們知道,汗液就是血液的濾出液,大量出汗一方面要求皮膚血管擴張血流量顯著增加,另一方面引起體液和鈉等礦物質的丟失。


    如果丟失的體液不能得到補充血容量減少,引發體內血液循環重新分配:散熱所需的皮膚血流量增加,同時心腦肝臟等生命器官循環優先得到維持,則只能通過降低腎臟尿液排泄,減少不那么重要的“循環大戶”——肌肉循環量,表現為尿量減少、疲倦(熱疲勞)或肌肉痙攣(熱痙攣);有時也可以出現腦血流量一過性降低而發生暈厥(熱暈厥)。

    血液循環重新分配本質上是一種代償機制。如果持續處在高溫環境需要繼續大量出汗而液體繼續得不到補充,血液循環“拆東墻補西墻”的機制也不能維持,整個循環則趨于進入失代償狀況,稱為熱衰竭。

    在這種狀況下,維持生命所需的腦心肺等器官的中央循環成了唯一優先級,散熱所需的皮膚循環被降級。皮膚循環量急劇減少,表現出汗大幅度減少,同時臉色蒼白,皮膚冷濕,脈搏弱而快速,呼吸快速而淺。熱衰竭實質上就是循環衰竭,是造成實體是指損害的開始。

    熱衰竭如果還不能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置,血液循環就會徹底失代償而衰竭。皮膚循環進一步被壓縮甚至終止,人體最后的散熱途徑——出汗功能喪失,體溫調節能力徹底喪失的結果是體溫快速上升,1分鐘內就可以上升到40°C甚至更高——致命性的熱射病發生。

    如果熱射病還不能及時救治,就會造成腦神經、心臟、肝臟、腎臟和肌肉組織損傷。這些損傷持續,終將發生不可逆性病理改變和功能衰竭,即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不脫水,無中暑


    從上述中暑發生的機制和過程可見,中暑的發生實質上就是人體血液循環從穩定到代償、失代償、最終衰竭的過程。

    地表環境通常可以達到的環境高溫下,只要保證充足的液體供給,健康成年人每小時胃腸道最大可以吸收進2升水,而人在極端高溫高濕并劇烈運動(比如極端高溫下的跑超級馬拉松)時每小時出汗丟失液體可達1~4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人體是可以保證血液循環的穩定狀態的。只要血液循環穩定,生命重要器官和出汗功能就可以維持,那么也就可以避免實質性傷害的發生。

    因此,可以說,只要能喝足量的水,保持身體充足的水合狀態,不脫水,也就不會發生中暑。


    當然這么說,并不是不注意防暑的其他環節,而是特別向人們提醒補充充足水分特殊的重要性。

    • 發表于 2017-06-22 00:00
    • 閱讀 ( 671 )
    • 分類:其他類型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相關問題

    0 條評論

    請先 登錄 后評論
    admin
    admin

    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xiaonan123 189 文章
    2. 湯依妹兒 97 文章
    3. luogf229 46 文章
    4. jy02406749 45 文章
    5. 小凡 34 文章
    6. Daisy萌 32 文章
    7. 我的QQ3117863681 24 文章
    8. 華志健 23 文章

    推薦文章

    聯系我們:uytrv@hotmail.com 問答工具
  • <noscript id="ecgc0"><kbd id="ecgc0"></kbd></noscript>
    <menu id="ecgc0"></menu>
  • <tt id="ecgc0"></tt>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麻豆